何为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尤以40~50岁最多见。且在绝经期后有缩小的可能,这可能与子宫肌瘤的生长与体内过多的雌激素刺激有关。子宫肌瘤又叫子宫平滑肌肌瘤,主要由于肌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其间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子宫肌瘤是实性球形结节,表面光滑,色白,质地很硬,与周围子宫肌层组织有明显的界限,并且有一层假包膜,使其与肌瘤间有一层疏松的间隙区。切开子宫肌瘤,可以发现肌瘤的切面呈漩涡状结构。当子宫肌瘤中含平滑肌组织多时,肌瘤的质地偏软、*;当含纤维组织多时,质地则硬、白。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当继续增大时可向不同方向发展。
子宫肌瘤的症状
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仅于盆腔检查时偶被发现。若出现症状,与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有无变性等关系密切。
1.月经改变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块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3.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4.疼痛一般病人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5.压迫症状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6.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7.继发性贫血若病人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子宫肌瘤的大小及数目
子宫肌瘤是实性肿瘤,可单个或多个生长在子宫任何部位。子宫肌瘤的大小与数目的多少,在不同时间段,其表现是不一样的。肌瘤最初生长是一个或两个,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则可能生长出数个。子宫肌瘤的大小与数目可以极不一致,同时由于在一个子宫上肌瘤发生部位不同、数目不等及大小不一致,而使子宫的外形殊异。肌瘤的大小,可能小如粟米,甚至仅在显微镜下方可看见,亦可大到数十公斤,甚至大到充满整个腹腔。子宫肌瘤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后者被称多发性肌瘤。多发性肌瘤一般不超过10个,但亦有多至数十个的(图6-1)。
子宫肌瘤的形状、质地及色泽
子宫肌瘤的形状多数为球形或近乎球形,亦有卵圆形,一般小肌瘤多为圆球形,但长大或多个肌瘤互相融合时,则形成不规则的形状。虽然肌瘤无明确的真性包膜,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呈膨胀性生长,使周围组织受压萎缩而形成一层薄薄的疏松的蜂窝状组织的假包膜。因此,肌瘤与周围的子宫肌层两者界限清楚,肌瘤与子宫肌壁间有一层疏松的网状间隙,切开肌壁,肌瘤多会从肌壁间跃出,且极易将肌瘤从假包膜中剥出。子宫肌瘤生长的不同时期,其质地的软硬程度也有不同。临床观察发现,较小的肌瘤和新生的肌瘤质地相对较软;较大的肌瘤和时间较长的肌瘤质地较硬。其软与硬是相对而言的,肌瘤发生退行性改变时,其变性的种类不同,肌瘤的软硬也不同。当肌瘤脂肪样变、液化时则瘤质较软;当肌瘤钙化时则瘤质更硬。肌瘤未发生退行性变时,其硬度取决于其中所含肌组织与结缔组织的比例。纤维组织成分越多,肌瘤越硬,颜色亦较苍白,反之则较软,且颜色也接近于正常的肌组织。有时数个小肌瘤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的肌瘤团块,这种肌瘤亦有一定的硬度。肌瘤经手术切开后,由于周围的正常子宫平滑肌肉组织收缩,肌瘤的切面可略突出切面。肌瘤切面的平滑肌束纵横交织,呈特殊的旋涡状纹理及脂肪样结构,切面可略带红色或呈白色。肌瘤内肌组织成分多,血运好,即呈红色,肌瘤内纤维组织多,血运差,则呈苍白色,所以肌瘤的颜色决定于肌瘤组织的血运状态和肌组织与纤维组织的比例成分(图6-2)。
A.肌瘤切面呈苍白色,部分坏死;B.肌瘤切面呈粉红色;C.部分脂肪样变的肌瘤切面;D.坏死肌瘤切面
子宫肌瘤的起源和位置
子宫肌瘤起源
于子宫平滑肌细胞或子宫小动脉间质细胞。95%以上的肌瘤生长于平滑肌组织丰富的子宫体,少数发生于宫颈(2%~5%),也可发生于子宫韧带、输卵管或阴道。所有肌瘤开始均生长在子宫肌层,且在生长过程中通常向阻力小的部位移行,即向子宫的黏膜或浆膜层方向生长。根据肌瘤与子宫各层的关系,把子宫体肌瘤分为三类: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一)肌壁间肌瘤肌壁间肌瘤指肌瘤位于肌层内(图6-3)。所有宫体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故最多见,占总数的60%~70%。(二)浆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指由于子宫肌层的收缩,把靠近子宫浆膜层的壁间肌瘤挤向子宫表面。肌瘤表面仅由浆膜层覆盖,称为浆膜下肌瘤(图6-4),占总数的20%~30%。当瘤体继续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肌壁相连,则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营养由蒂部血管供应。若肌瘤位于宫体的侧壁向宫旁生长,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称为阔韧带内肌瘤,较少见,约占2%。
黏膜下肌瘤
黏膜下肌瘤指肌瘤向黏膜方向生长,凸向子宫腔,仅由黏膜层覆盖,多为单个,称为黏膜下肌瘤(图6-5),约占总数的10%。大多数黏膜下肌瘤位于宫体部的宫腔内,多数位于宫底、前后壁和侧壁。小肌瘤还可位于宫角部,干扰了子宫输卵管衔接部腔隙,少数位于宫颈管或宫颈内口附近。大多数宫腔内肌瘤表现为一部分瘤体生长在肌壁间,一部分突入宫腔,类似冰山的一角,被称作无蒂的黏膜下肌瘤。亦有部分肌瘤完全突入宫腔内,带有蒂或茎,被称作有蒂的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可分为如下类型,0型:有蒂的黏膜下肌瘤,未向肌层扩展;1型:向肌层扩展小于50%;2型:向肌层扩展大于50%。这些肌瘤的大小不一,从1cm到10cm。因为通常黏膜下肌瘤表面缺乏正常的子宫内膜,所以在宫腔镜下很容易地观察到薄壁的窦状血管。一旦血管破裂,血液自血管喷发而出,由于缺乏自限性止血机制(即血管结构异常),血液可迅速充满宫腔。由于黏膜下肌瘤本身重量的影响,更易形成蒂,带蒂黏膜下肌瘤如同宫腔异物刺激子宫收缩,因而常被挤出子宫颈进入阴道。
再续·············································································
更多案例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