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之下,一家医院的日与夜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501077.html

疫情之下,医院的日与夜

——医院战疫观察

疫情之下,医院如何守住疫情防控的“安全线”,更好守护患者救治的“生命线”?自今年3月1日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两个多月间,记者数次走进上海交通大医院,深入总院区、医院和医院采访。

一医院,最强烈的感受是——紧张而有序。无论是和病*“短兵相接”的“遭遇战”,还是“大本营”“分战场”的“多线作战”;无论是方舱建设,还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我们看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之下,一项项鲜明的规范和制度在这里铺开。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承担的任务也在变化,但防疫抗疫与基本医疗并重的原则没有变,医疗服务的标准没有变,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从医院的坚守和作为,可以窥见上海战疫的一个侧面。

和病*“遭遇”:“我们没有推脱过一位病人”

4月26日下午4点半,43岁的石阿姨在心外监护室医生的呼唤中睁开了眼睛,迎接她的是“修心术”后的新生。当天,医院副院长、心脏外科主任赵强教授团队为她成功实施了心脏二尖瓣替换术。

据介绍,这台手术属于限期手术,患者心脏里的细菌赘生物已达3厘米,且活动度较大,一旦发生脱落,可能导致大面积脑梗或其他重要脏器的梗塞,危及生命。“疫情期间来求医的,病情都特别危重,科室一直开足马力,应治尽治。”赵强说。

这一天,另一间手术室里,人称“妖刀”的医院普外科主任彭承宏教授,正在为胰腺癌中晚期患者实施“胰腺全切术+全胃切除术+门静脉切除重建术”。这只是彭承宏当天连续3台手术中的第一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宁光告诉记者,为切实解决市民就医困难,4月26日起,医院在闭环管理下全面恢复医疗业务。此轮疫情以来,医院门诊(含互联网门诊)43个诊疗科目始终正常开诊。“和病*遭遇是难免的,自始至终,我们没有推脱过一位病人。”宁光说。

急诊不停,门诊全开——严峻疫情下,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医院的担当,更离不开反复演练形成的一整套医疗总体方案。“不管什么样的情况,只要患者送进来,我们坚持简单的隔离、完全的救治。”医院副院长陈海涛说,“简单的隔离,就是给患者佩戴一个防护面屏。与此同时,救治有序进行。”

疫情期间,没有核酸结果的紧急手术,在医院进行了很多台。事实上,本轮疫情初期,医院门诊就有散发阳性患者就医。在整个疫情期间,医院从未关闭门诊,切实保障了基本医疗。

“严格的分区管理、楼宇管理和内部分级转运体系起了作用。”医院副院长沈柏用介绍,“我们将外来患者较多的门诊、急诊、发热门诊与相对固定患者的住院部进行分隔,实行相对分区的闭环管理,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在急诊室外设置缓冲区,在住院部每个病区都设有过渡病房,在手术室设立专属手术室,确保既可以收治需要治疗的密接者和防控区就诊患者,又能保证整个主院区和病房的安全。”

多战场作战:方舱“尖兵连”,重症“守护者”

4月29日20时,医院总院区办公楼内灯火通明。全院的运管指挥中心就设在这里。墙上,一面鲜红的*旗和瑞金的红色队服一起,成为鲜明的瑞金标识。

大屏上,重症监护室、负压抢救室、医院、肿瘤病区等各个“分战场”的情况实时呈现。依靠高效的指挥系统,医院承担起多线作战的艰巨任务。

相隔不远,院史馆的一间会议室里,围绕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专家会诊从当天下午4点半开始,仍在夜色中继续。

会诊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委书记瞿介明主持,借助远程对话、床边会诊可视化系统,针对每位患者的情况,院级专家团队共同“望闻问切”。这样的会诊每天都在进行。

“自3月17日起,医院北部院区作为后备医院正式启动整体转换,包括原病房加床和门急诊区域方舱病房改造,两天就将收治容量从核定的张床位迅速扩容至张床位,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医院副院长赵任介绍,“随着如世博展览馆、国展中心等万人级别的方舱陆续步入正轨,我们又快速完成‘再转型’——转变为收治轻型以上确诊病例,如10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发作期病患、有基础疾病病患等。”

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一直驻守在医院北部院区。“在上海市级医院中,我们是收治医院之一,在切实降低死亡率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建立起一套重症救治系统。”陈德昌介绍。

在医院的建设运营中,医院同样派出了一支“尖兵连”。这段时间,作为上海市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有了个新头衔:“方舱拓荒队长”。

从3月中旬开始,上海迅速建造市区两级医院。医院管理团队全程参与了嘉定体育馆、世博展览馆、新国际博览中心及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4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医院建设。陈尔真领衔的团队走过了7个工作点,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尤其是8万人的超大型方舱建设。在医院的规划、选址、设计、施工、医疗服务、生活保障及综合运行管理等各方面,都作出了探索。

4月30日,嘉荷新苑医院关舱。这里是上海首个非医疗机构改建的市级医院,也成为率先关闭的市级医院。关舱前夜,透过大屏,记者看到,走道的椅子、门口的垃圾箱,每个角落都清清爽爽。“除了医护穿着‘大白’,这里的医疗细节没有变,服务标准没有走形,确保实现了同质化医疗和护理。”医院副院长邱力萍说。

医疗科研不停步:以科学和规范守护人民健康

进入5月,医院专家门诊和专病门诊全部恢复。医院医务处处长高卫益明显感觉到,线上线下的人流都多了起来,还有不少外地求医者的身影。

“五一”期间,医院门诊总量近3万人次,其中,门诊量最大的科室是高血压科、疼痛门诊、肾脏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互联网门诊接待人次,开具线上处方张。互联网义诊接待余人次。

5月17日,上海实现社会面清零首日,医院门诊大厅秩序井然,市民在导诊台、挂号等窗口有序排队。在居民代配药服务点,不时有社区志愿者带着几十张医保卡来咨询、挂号。为了方便病人,避免往返劳顿,医院放射、超声等诊断科室也全面启动,加强了人员配备,患者无须预约即可当天做CT和核磁共振、超声等检查。

高卫益告诉记者,当天,医院近名医护人员在各个岗位为病人服务。截至上午11点,医院门诊接诊余人,出诊专家70位,互联网预约位。为保障急诊工作连续不间断,医院近日启用的急诊急救第二诊疗区特地配备了3间诊室、10间临时观察室和2间负压舱,确保各种疑难重症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一个多月前,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医院总机的咨询量激增,医院许多员工报名成为志愿者接线员。医院迅速将总机、话务座席扩容,增加电话运能,并重新录制总机语音录音,将门急诊咨询分机设置为快捷键转接的方式,提高转接效率。上海疫情之初,医院就陆续派出了数百人的队伍分赴高校、社区进行核酸采样和检测;当发现互联网门诊的药物配送困难时,瑞金多位医务人员又主动报名成立志愿者服务队送药上门。“在特殊时期,我们医院和市民最快沟通的桥梁。”医院*委副书记俞郁萍说,“眼下,医务人员工作重心也将逐渐从抗疫战场回归基本医疗,满足人民医疗服务需求,全力做好人民健康保障。”

5月17日,医院手术室共完成72台手术。正在专家门诊出诊的医院副院长、淋巴瘤专家赵维莅说:“大家都很振奋。特别开心的是,一位此前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之前在外院进行CAR-T治疗,病情得到部分缓解,上海疫情期间经过我们团队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完全缓解,今天专程送来了感谢信。”

疫情期间,抗疫不懈怠,救治不停步,重大项目研发也没有丝毫松劲儿。继4月26日医院启动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度旋转束治疗室首批受试者治疗后,这一精准治疗研究又有了新进展。“凡事预则立,不打无准备之仗。”宁光说,“我们要全力以赴在今年完成各项临床试验,让国产首台质子装置造福肿瘤患者群体。”

在瞿介明看来,从确保基本医疗持续运转,到防疫、抗疫救治高效进行,瑞金人的努力在于,一直以科学精神为指导,不断设计、演练、打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根据疫情发展和实际工作,挑战自我、扩充内涵,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力量。

(记者颜维琦)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