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年内所有的血液肿瘤都可通过CART [复制链接]

1#

弹指一挥间,腾讯WE大会已是第七届了。

每年11月的第一个周末,在将寒未寒之际,在北京动物园旁边的北展剧场里,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巨匠的思想在这里回荡,每年此时都不怎么美丽天气——比如今年又赶上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则让WE大会充满了诗(湿)意。

去年我们经历了一场纯粹的WE大会,在《2万字看完腾讯最纯粹的一届WE大会:从黑洞、虫洞到克隆猴》一文中,虎嗅曾评论道:“今年的WE大会相比往年格外纯粹,清一色的顶级科学家,没有来自企业界的骗子。”

在《腾讯WE什么干这种傻事》一文中,虎嗅也曾表示,每年11月举办的腾讯WE大会成了科学家和广大的科学爱好者们浪漫的聚会。腾讯在其中扮演的是牵线搭桥、穿针引线的作用,搭台让别人在上面唱戏,用一个马化腾常用的词就是“连接器”。

一心科技向善的马化腾尽管不来现场,但他会在深圳守着屏幕看直播。去年11月4日下午,一直蹲守WE直播的马化腾到了时间还没看到直播,忍不住打电话过来问为什么还没开始。

而去年虎嗅在上述“腾讯干傻事”文章里描述了一位从北京的中小学里择优选拔的小记者因为没有获得提问的机会而潸然泪下,一年后,我才知道,当时马化腾看到后也过问了此事。在今年11月2日(也就是昨天)对WE大会嘉宾的采访中,这一点得到了改善,主动把提问机会给到了坐在后面的小记者。不过据我现场观察,今年的小记者们普遍害羞,不似去年那么积极大胆。

经历了去年最纯粹的一届WE大会后,今年的WE大会又不再那么“纯粹”了。

想必腾讯内部看到腾讯WE大会经过这么多年的“养育”已成气候,并已形成了科学探索的氛围,所以今年变成了三个会:11月2日下午的腾讯“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11月3日下午的腾讯科学WE大会以及11月4日的腾讯医学ME大会,美其名曰:从人类的进化之路(WaytoEvolve)步入医学的启蒙之光(MedicalEnlightenment),屠呦呦甚至还给ME大会写了一封信。

于是乎,腾讯顺理成章地给这三个活动戴上了一顶并不性感的帽子:腾讯科学周。

WE的倒影ME

11月2日下午4时许,腾讯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50位获奖者均在45岁以下,其中35岁以下获奖者9人,他们每人获得税后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分5年给,每年60万,腾讯代为纳税,这些钱将由获奖者自由支配。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科学探索奖”发起人之一、97岁高龄的杨振宁现场对这些青年科学家们面授机宜:“一个年轻的学者在这个时候进入科技研究队伍,一方面是非常幸运的机会,一方面也是一个非常挑战的时代。为什么说是非常幸运呢?因为今天科技发展的方向铺陈出来数不清的新领域,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做出来惊人的、重要的、传世的工作,可是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是一个开始做研究工作的人怎么样选择走哪一条路,怎么样选择哪个专题,怎么样选择用什么方法去研究。我个人对这个有一点建议,也许对于各位有一点用处:要想了解哪一个领域,不管是当时红的不得了的,还是已经被很多人抛弃了的,怎么样选择?最主要的一点是,先要了解你自己,你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你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如果你掌握了自己的能力跟兴趣,再根据这个了解去选择所要走的路径,我想是最容易成功的。”

“科学探索奖”是年腾讯20周年之际,由马化腾与北大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科学家共同发起,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大陆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公益奖项。腾讯还请了腾讯的另一个老朋友、清华经管学院前院长钱颖一当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

一句题外话:在团结和拉拢清华、北大等中国知名高校方面,腾讯一直走在阿里、百度的前面,并且是遥遥领先。

从去年开始,腾讯加大了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年10月23日深夜,马化腾在知乎上提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今年5月,他又在朋友圈说:“科技向善,我们新的愿景和使命。”

WE大会也好,科学探索奖、ME大会也罢,可以看作腾讯“科技向善”的具象。

11月3日下午,七位科学家(如果《自然》杂志总编辑也算在内的话)将把我们从去年的“雅努斯之门”拉出来,带到“小宇宙”里,潜入颅内宇宙、捕捉幽灵粒子、解码癌细胞免疫、展开星尘与弦等。腾讯有一个对这次科学家们的演讲内容的精彩描述,不妨挪来一用——

了解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arlJune教授和团队开创的已成功治愈癌症临床病人的细胞免疫疗法;听一听哥伦比亚大学的BrianGreene教授阐释美剧《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研究的弦理论(剧中谢耳朵带着Amy还去听了BrianGreene教授的报告);和当代中国最重要的高能物理学家之一王贻芳院士一同捕捉神秘的宇宙空间“幽灵粒子”(据说是本次民间评选最受期待的知识点之一了);看一看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施路平教授如何给一辆普通自行车装上能够实现自平衡、语音控制、自动避障和目标追踪的类脑芯片;再跟着哥伦比亚大学的HodLipson教授研究科幻小说里具有创造力和自我意识的粒子机器人;和加州理工学院矿物物理学的JenniferJackson教授,运用“地震层析成像法”对地心内部两个神秘“肿瘤”做了一次全面检查;最后再和《自然》杂志总编辑,《自然》创刊年历史上首位担任总编的女性,遗传学家MagdalenaSkipper聊一聊科学传播的魅力。

按照往年惯例,在WE大会的前一天,腾讯会邀请一些演讲嘉宾接受媒体采访,11月2日上午,虎嗅等媒体对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arlJune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的BrianGreene教授、加州理工学院矿物物理学的JenniferJackson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的HodLipson教授进行了采访。

由于采访内容驳杂,虎嗅仅分享部分大家可能感兴趣的采访内容:

CarlJune:5年内所有的血液肿瘤都可以通过CAR-T疗法进行治愈

CarlJune简介:权威癌症免疫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CAR-T领域“大牛”。年10月26日,他在FrontiersinImmunology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目前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严峻形势,他指出:为了有效地靶向实体瘤,必须同时解决影响功效和*性的多种因素,深入了解CAR-T细胞生物学和影响CAR-T细胞疗法治疗窗的多种因素。另一个背景是,年,美国FDA批准了两种靶向CD19的CAR-T细胞疗法,诺华的tisagenlecleucel(Kymriah)用于白血病(年8月)和淋巴瘤(年5月),以及KitePharma的axicabtageneciloleucel(Yescarta)用于淋巴瘤(年10月)。

提问:CAR-T细胞疗法是不是很快就可以商用,以及商业化之后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可以享用这样的疗法?它的价格是否依然比较昂贵?

CarlJune:刚开始研究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这样的免疫治疗方法有一天会实现商用,当时只不过是想展示一下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可以使你的免疫系统比你出生时先天的免疫系统有所改善。但是,年有个病人患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她用了这个疗法后的8年,他身体内部还是有这样的T细胞,所以觉得只要注射一次,这样的T细胞就可以在人体内长期存在。

年媒体报道了这个病例,引起了全世界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