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我也附庸风雅了
2009年3月6日到3月13日,24岁的王帅在上海和河南灵宝看守所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难熬的8天,只因他在上发了篇“河南灵宝老农的抗旱绝招”这样一个揭露当地*府违法征地的帖子。令王帅没想到的是,他因此而获得一场牢狱之灾。他更没想到的是,灵宝市公安局的警会如此有能耐,迅速认定发帖者是远在上海的他,并跨省追捕,将他“捉拿归案”。(据中国青年报4月8道)王帅的遭遇警醒我们:上有风险,发帖需谨慎。灵宝市公安局的办案效率无不说明:公安民警想破案,你逃天涯也枉然;任尔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逃的掉。
钱云会,2005年当选村主任后。因土地纠纷问题带领村民上访。在5年的上访过程中,先后3次被投入看守所。2010年12月25日上午9时许,乐清市蒲岐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死者随后被证实是钱云会。有友爆料,钱云会是被“有些人故意害死的”,乐清市公安局在随后的发布会上称,这是一起交通肇事事故。文字狱历朝皆有,但清朝最多,据记载,仅庄廷垅《明史》一案,“所诛不下千余人”。从康熙到乾隆,就有10多起较大的文字狱,被杀人数之多可想而知。文字狱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治措施。清代前期文字狱的冤滥,遏制言论,禁锢思想,造成了“万马齐喑”的严重历史后果;它极大地桎梏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助长了阿谀奉承、诬告陷害之风,是历史发展中的浊流。造成社会恐慌,摧残人才。许多人才不敢过问*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官员,能听得进意见的也不多了,一不小心就有被“跨省”的危险,葬身车轮的危险,还有种种你想不到的厄运便会不期而至。我突然懂得了“鲁迅”为什么是笔名而不是真名,因为他是批判者,属弱势群体。鲁迅一生以笔为武器,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近700余万字的小说、杂文、诗歌、散文作品及翻译著作。由于鲁迅的作品大多是直面社会和人生的战斗檄文,因此经常遭受到旧中国当权者们和御用文人们的围攻和谩骂。在反动派疯狂地反革命文化“围剿”和白色恐怖面前,鲁迅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不断变换着同敌人斗争的方式。
鲁迅是迄今为止中外文学作家中笔名最多的一个,约计150多个。这些笔名生动地反映了鲁迅在旧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写作和战斗的艰辛,其中有不少的笔名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思想性,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鲁迅高尚的人格、文化修养和不屈不挠的韧性战斗精神。
鲁迅先生为了更好地同旧中国当权者们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不断变换笔名,这些笔名同时也是同论敌作斗争的武器。如某生者、隋洛文、何家干都是寓意深刻,直指论敌的。当然,鲁迅由于受到当时反革命文化“围剿”和白色恐怖的迫害而不得不随时变换笔名,以利于同反动派不停歇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但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气氛下,鲁迅却从未放下过手中战斗的笔,他仍然以各种不同的笔名,发表了许多笔锋犀利、战斗性很强的文章,震撼着整个旧营垒。仅1933年至1934年间,鲁迅用了60多个笔名,发表了200多篇杂文,处处痛击敌人要害,并教育了无数青年,终于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而鲁迅也就成了这支文化新*中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现在大抵明白了,鲁迅的频繁更换笔名,也主要是为了防止被
“跨省”,被“交通事故”。笔名,只有如鲁迅之文学大家才配名副其实的拥有。一般人,如我,起个笔名未免有附庸风雅之嫌,招人笑话。我也没有沽名钓誉的嗜好,只是近来突然看到上因发帖获罪或因发帖被碾死的消息,竟不寒而栗起来,感觉言论的不自由并不是只有过去才有。所以我也便先取一笔名“陆讯”用用,一来是逃避警犬的追踪,二来也是以此明志,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我虽无鲁迅之才,但却有鲁迅之志,必把如“匕首”似“投枪”的笔锋(我的笔有点钝)刺向假洋*子、资产阶级的发走狗……之流的东西。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