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市形象不只是景观的展现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延伸;文化是城市的灵*,是城市的名片。城市文化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物质性的城市文化和非物质性的城市文化两种。“物质性”的城市文化是指有形的物质设施,包括建筑物、马路、公园等,它们是城市风貌的展现,是城市景观规划中的核心内容。“非物质性”的城市文化更多的是指一种文化符号,包含城市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民风民俗、生活方式、地域人的集体性格等,它们是城市内在的灵*与本质。笔者仅以广东揭阳为例,浅议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性”文化相融合的关系。
揭阳是潮汕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之一,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完整,人文荟萃,源远流长;名人佳士,青史留名。其中传统村落、宗庙、民居、民间艺术、社会习俗等既富有典型“非遗”符号,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今的揭阳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织、碰撞、融合,不仅形成新的城市文化和新的城市景观风貌,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继承与发展,甚至生活习俗、节庆典礼、民间艺术等也发生着变化,并自然融入人们的生活。这一切,使这座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原有内在精神的同时,不断深化、发展。
潮汕民俗文化真可谓繁若星辰,除传统的节日庆典、雅俗共赏的潮剧艺术、精美绝伦的金漆木雕品、形象生动的普宁嵌瓷等外,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习俗等中原已消失的民间习俗。这些民俗活动起到了强化传统地缘与亲缘关系的作用。如今, 潮剧、潮乐、歌舞、木雕、石雕等揭阳民间传统艺术已融进百姓生活之中,不同程度地发挥着寓教于乐、艺术教育的功能, 真正成为增加城市文化自豪感的有效载体。比较有特色的是行彩桥和磐东烧龙等。揭阳的乡村和城市社区举办的大规模游神赛会活动,规模宏大。这些节庆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宗、同乡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更强化了传统的地缘、亲缘关系,有助于加强特定族群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更增强了文化和谐、生活和谐之元素。除了每年一度的游神活动外,在四时八节各个传统节日甚至每月初一、十五,年长的揭阳人都要祭拜祖先和神灵,以便获得心灵的满足。这反映了祖先、神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可以折射出宗族、乡土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今,这种习俗也成为年轻人的精神追求。
“非物质性”文化需要传统村落、民居等历史文化空间作为载体和象征,这是其继承发展的依托,如果失去空间载体,人们将无法全面、有效地认识“非物质性”文化的内涵。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传统村落、民居、水系等的重要性尤为重要。揭阳在传统景观的保持以及展现风貌特色建筑中,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使之与现代城市、现代文化共荣并存。
目前,揭阳的城隍庙会、行彩桥、烟花火龙、春节习俗、潮剧潮乐等已分别列入国家级、省级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为城市增添了光彩,为城市提振了精神。从揭阳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融合、相互依托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城市的形象绝不只是一种景观的展现,而是一个地域综合的、内涵丰富的共性审美,是历史遗存与群体精神气质的表现,这样才生成独特、耐人寻味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