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年每天2小时线上问诊,他凭什么评上年 [复制链接]

1#
<

原创ezreal医学界肿瘤频道

天风雨无阻,坚持7年,只为帮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少走弯路。

陆明教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擅长胃癌、大肠癌、神经内分泌肿瘤、食管癌、胰腺癌以及胆系肿瘤等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他从年开始接触线上问诊,到目前为止,线上总接诊患者超过位,获得过封感谢信,两次被某线上网站评为“年度好大夫”称号。

当然,这些荣誉是他每天从琐碎的闲暇时间中抽出2个小时回答患者的线上咨询,天风雨无阻,坚持7年换来的。

线上问诊既是乐趣,也能帮病人少走弯路

在陆明教授看来,坚持在闲暇之余做线上问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线上问诊可以帮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少走弯路,二是线上问诊可以给自己带来乐趣。

陆明教授曾表示,“线上问诊是我的兴趣爱好之一,因为医生本身的职责就是看病,对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欢这一工作的,解决病人的问题会让我非常有成就感,这也是一种乐趣。”

同样,线上问诊对于肿瘤患者也非常有帮助。

■首先,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通过线上问诊可以很快给出专业的指导

陆明教授记得,曾经有一个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在家突然不能活动、不能说话、看东西也不清楚。当患者家属在线上咨询时,他第一时间就判断是脑转移,并建议患者立即就近住院,挂放疗科的号,及早进行放疗。大约3天,患者做完放疗后,之前的症状就明显缓解了。

■线上问诊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很多患者经常抱怨自己在门诊排了两个礼拜才挂上号,其实如果提前在线上跟医生沟通,进行一个简单的咨询,约好时间带上资料就诊,就不必排队等待,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线上问诊还能方便患者进行后续治疗、随访以及康复指导

曾经有一个患者,20岁左右,原发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一直在线上接受陆明教授的随访。患者手术后,陆明教授发现肿瘤可能并没有完全切除干净,因此建议患者带医院复查。

当患者千里迢迢赶来后,陆明教授发现患者的肿瘤确实没有切干净,于是建医院再次进行手术。结果,由于患者本身的犹豫,加上新冠疫情爆发,病人只好先回老家了。病人回老家后,依旧跟陆明教授保持线上沟通。

最终在陆明教授的强烈建议下,患者决定再次进行手术。不过由于患者离北京距离太远,陆明教授给患医院的自己熟知的医生进行手术。术后发现,患者有一个淋巴结有转移。“显然,如果不及时手术,患者未来发生转移的风险会很高,问题也会比较严重。”陆明教授坦言。

站在患者的立场,

做好医生的本职工作就是一个好大夫

生活中,很多人都说陆明教授是一个好大夫。而关于好大夫的标准,在陆明教授看来,首先,好大夫从根本上来讲,他必须是一个大夫,而且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大夫。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夫,他必须要不断的学习知识,充实自己的能力,然后利用这些知识、理论或者技术去服务更多的病人,这是每个医生的本职工作。

其次,从一个合格的大夫转变成一个好大夫,还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在做诊疗意见时能够做到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站在病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病如何治疗,然后基于病人的需求,给出合理的诊疗意见,治好这个病。

二是,临床上很多病其实无法治愈,因此,在面对这些病时,医生也要做到避免过度治疗。

所以,一个合格的大夫,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尽量地多从患者角度考虑,服务更多的患者,得到更多的认可,就是一个合格的好大夫。

例如,在陆明教授比较擅长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上,部分患者可能在手术切除后面临复发的问题,但陆明教授表示,如果患者手术后复发率低于3%,那么他就会告诉患者,你的病没事了。

因为,他不想病人始终在恐慌中度过未来多年的生活。毕竟从事实上看,这个病的复发率的确没有那么高。当然,医生也会面临风险,三五年后,有的患者可能会复发,但是陆明教授认为,医生可以承担这一风险,这也是医生的一个责任。

另外,陆明教授还分享了线上问诊的一些经验。

要有耐心,因为大部分患者在线上沟通时可能语言表达没有那么准确,需要我们耐心引导,同时线上问诊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耐心非常重要。

要有丰富的基础医学知识,因为只有保证自己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线上问诊时才能给出非常客观的诊疗意见,得到患者的认可。

在进行线上问诊时,碰到患者经常会问的问题还可以整理成科普文章,可以放到其他平台,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

如何做好医患沟通?

医患线上沟通有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

肿瘤患者是否应该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病情?

快来陆明教授的演讲中找答案吧!

陆明教授的完整演讲将会在年CSCO学术年会中由医学界主办的“肿瘤医生品牌建设”专场讨论会上播出。该专场除在CSCO会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