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身影像正常解剖肺部分段乳腺定位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哪里好 http://m.39.net/pf/bdfyy/

X线胸片

上图为正常胸部后前位片

2.胸部侧位片

上图为胸部侧位片

1.肺叶段X线解剖

肺叶

右肺:由水平裂和斜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两叶

斜裂:起自第5胸椎水平,倾斜向前下,大致与第6肋骨平行,止于前胸膜沟(前肋膈窦)后方数厘米的膈肌处。

水平裂:大致呈水平走形,与第4前肋大致同水平,前部常低于后部,外侧部常低于内侧部。

上图为:右肺上叶在正位与侧位的投影区域

上图为:右肺中叶在正位与侧位的投影区域

上图为:右肺下叶在正位与侧位的投影区域。由于X线片是二维投影,因此中叶和下叶有一定的重叠。

上图为:左肺下叶在正位与侧位的投影区域

由于正位片通常会有一定的的重叠,因此侧位片可以对重叠部位的区域的定位起到很好的补充!

肺纹理

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它主要是肺动脉的投影,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管也参与形成。肺纹理由肺门向外围延伸,逐渐变细,至肺野外带渐细小而稀少,距侧胸壁内缘约1cm范围内的肺野基本无肺纹理可见(图下图)。

3.肺野、肺带的划分

纵隔两旁含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称肺野,其透明度随呼吸而改变,深吸气时肺内含气量增多,透明度增高,呼气时则相反。

为便于指明病变的部位,通常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向分为三等分,即内、中、外带。又分别在两侧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划一水平线,将肺野横向分为上、中、下三个肺野。(如上图)。

4.肺门的大小和位置

x线肺门指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肺静脉构成。

右肺门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约占1/3,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后回归支构成。上肺静脉下后干构成右上肺门的外缘;右肺门下部约占2/3,由右下肺动脉干构成,其正常宽度不超过15mm,沿中间段支气管外缘平行向外下走行。右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肺门角,正常该角顶清晰。如下图

左肺门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由左肺动脉及其分支、左上叶支气管和左上肺静脉及其分支构成;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常被心影所

5.心影位置及大小

T1:心脏最右缘至前正中线距离

T2:心脏最左缘至前正中线距离

L:通过膈肌顶部至两侧胸廓内沿并平行于膈肌的线

心胸比=(T1T2)/L

1.正常=0.50

2.轻度增大0.51-0.55

3.中度增大0.56-0.60

4.重度增大=0.60

6.纵隔的分区

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中间,从上至下、自前至后把胸腔分为左右两半。其上界是胸腔入口,下界为膈。两侧为纵隔胸膜和肺门。其中有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器官和组织。

纵隔的分区对确定纵隔病变的部位和分析病变性贡有重要意义。一般采用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划分为前、中、后及上、中、下共九个区。

正常胸廓由软组织与骨骼组成,两侧对称。

头颅正常CT解剖

耳部、眼眶正常CT解剖

眼眶(前面观)

耳部横断面-CT-解剖图片

眼眶(前面观)-解剖图片

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外面观)-解剖图片

眼眶横断面-CT-解剖图片

鼻腔鼻窦及颅底CT解剖

鼻咽部正常CT解剖

(注意鼻咽癌转移范围)

咽喉部正常CT解剖经颅多普勒(TCD)MRA解剖图:(MIPTOF序列)

1、颈内动脉;2、大脑后动脉;3、大脑前动脉(A1);4、大脑前动脉(A2);5、大脑中动脉;6、基底动脉;7、椎动脉。

1、颈内动脉;2、大脑中动脉;3、大脑前动脉;4、大脑后动脉;5、椎动脉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操作图颅内动脉的解剖

ICA颈内动脉MCA大脑中动脉

ACA大脑前动脉PCA大脑后动脉VA椎动脉BA基底动脉OA眼动脉

Willis环的构成

,,一,,:‘

不包括大脑中动脉

经颅超声的声窗

A.颞窗(MCA、ACA、PCA等)

B.眼窗(OA等)

C.枕窗(VA、BA等)

D.下颌下窗(ICA颅外段)

检查者体位

颞窗/眼窗:卧位,头部位于中立位枕窗:1.卧位,头部向对侧偏转2.侧卧位3.坐位,头略前屈4.俯卧位,颈部上抬

探头及技术

探头中心频率为1-2MHz最佳,选择TCD条件

C型、D型模式

能进行多普勒频谱分析

显示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搏动指数(PI)等参数的结果

显示测量点的深度及偏转角度

经颞窗途径

大脑中动脉(MCA)

深度:30-65mm

血流方向:朝向探头

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分叉处

深度:55-65mm

血流方向:双向

大脑前动脉(ACA)

深度:60-75mm

血流方向:背离探头

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

深度:60-70mm

血流方向:朝向探头

大脑后动脉

深度:55-70mm

血流方向:近段朝向探头,远段背离探头

经眼窗途径

眼动脉

深度:40-50mm

血流方向:朝向探头

频谱特点:高阻(PI1.1)

颈内动脉虹吸段

深度:60-80mm

血流方向:朝向/背离/双向

注意:探查眼窗时超声波的发射功率应降低至普通的5-10%

经枕窗途径正常参考值

PI:眼动脉1.1其余动脉0.65-1.1

TCD主要应用范围

1.头痛、眩晕。偏头痛、颈椎病、大动脉等。

2.判断脑血管狭窄和闭塞范围、程度以及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脑供血不足的诊断。

3.脑血管肿瘤及血管畸形的定位诊断及病理研究有一定意义。

4.诊断脑血管痉挛及血管性头痛。

5.诊断脑动脉硬化症,判断病变部位和程度,老年患者TCD分析能为脑动脉硬化提供客观诊断依据。

6.锁骨下动脉盗血。

7.蛛网膜下腔出血。

8.颅内压增高和颅内循环停止。

9.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的监测。

10.脑昏迷与脑死亡。

11.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诊疗。

TCD的判定标准

1、血流速度在正常值范围。

2、其他参数(PI、RI、S/D)在正常值范围。

3、脑内血流速度值按正常顺序排列。正常顺序(高-低)为:MCA、ACA、ICA、BA、PCA、VA、PICA。

4、左右侧流速度及各参数值基本对称。一般两侧相差收缩期峰值不大于20cm/s,舒张末期峰值不大于13cm/s,平均流速不大于15cm/s。

5、血流方向正常。

6、频谱形态正常。

7、血流性质正常出现湍流或涡流征象即为血流性质异常。

8、音频信号正常正常音频信号呈柔和吹风样,如出现各种杂音则为异常。

心脏血管正常解剖

肺部解剖和分段

右肺上叶:S1:尖段;S2:后段;S3:前段。中叶:S4:外段;S5:内段。下叶:S6:背段;S7:内基底段;S8:前基底段;S9:外基底段;S10:后基底段。左肺上叶:S1+2:尖后段;S3:前段;S4:上舌段/舌叶上段;S5:下舌段/舌叶下段。下叶:S6:背段;S7+8:前内基底段;S9:外基底段;S10:后基底段。X线摄影对乳腺病灶定位及分级

第四版

第五版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对规范乳腺X线报告,减少影像描写的混淆,下面可以说明了解一下腺体分型脂肪型(腺体成分≤25%)少量腺体型(腺体成分25%~50%)多量腺体型(腺体成分50%~75%)致密型(腺体成分≥75%)BI-RADS分类BI-RADS0类(不完全分类,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致密型乳腺、部分可以肿块、部分不典型钙化BI-RADS1类(阴性,恶性可能性0%)正常的脂肪性、散在纤维腺体型BI-RADS2类(良性,恶性可能性0%)乳腺增生、囊肿、纤维腺瘤、脂肪瘤、错构瘤、积乳囊肿、导管扩张、典型乳腺炎等BI-RADS3类(可能良性,恶性可能性=2%,随访)导管乳头瘤、叶状肿瘤(良性)、较大纤维腺瘤(分叶状)、部分乳腺炎症BI-RADS4类(恶性可能性:2%-95%)可疑恶性肿块、交界及恶性叶状肿瘤、乳腺不对称密度增高结构扭曲BI-RADS5类(恶性可能=95%)典型恶性肿瘤(分叶、毛刺、恶性钙化)BI-RADS6类(活检以证实恶性性-临床择期手术)

颈部淋巴结分区:

第I区(levelI):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第II区(levelII):颈内静脉链上组

第III区(levelIII):颈内静脉链中组

第IV区(leveIV):颈内静脉链下组

第V区(levelV):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即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及锁骨构成的三角区内的淋巴结

第VI区(levelVI):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

第VII区(levelVII):上纵隔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应从淋巴结的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1)大小:淋巴结的大小是评价颈部淋巴结的最基本的标准。CT在测量淋巴结大小方面具有优越性,尤其对强化明显的淋巴结。大多数学者以以Ⅱ、Ⅲ、Ⅳ区肿大淋巴结直径≥15mm,其他区域直径≥10mm为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但是任何以大小作为诊断标准均有假阳性、假阴性可能。有学者提出不论淋巴结的大小,只要淋巴结内部密度有改变且边缘较清晰者均应判定为转移淋巴结。

(2)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为颈部最常见的淋巴结病变,以中、老年男性多发,可发生在单侧或多侧,双侧多见,颈部Ⅱ~Ⅳ区为好发区,此区发生率约92%,与原发肿瘤有关,最多见为鼻咽癌、口咽癌和甲状腺癌,其中咽后、颈后三角区为鼻咽癌的特征性部位;甲状腺癌常见于Ⅲ、Ⅳ区,且可发生气管食管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瘤在颈部淋巴结病变第二位,发病年龄、性别无差异,以非霍奇金病常见,常以双侧或多侧、多区、多个淋巴结受累为主要表现;颈部淋巴结结核多为结核杆菌经淋巴通路感染而成,好发于年轻女性,常位于单侧或多侧多区,可以侵犯颈静脉周围和后三角区,以Ⅲ~Ⅴ区受累多见,尤其Ⅳ区+锁骨上区明显,约占75%;淋巴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往往合并咽喉炎、扁桃体炎和头面部皮肤炎症,Ⅰ区为好发部位。

(3)形态:有学者提出增大淋巴结的最长径与短径之比>2为正常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而<2时则提示为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易融合;淋巴瘤常多个融合成团块状,钙化少见;淋巴结结核钙化常见,呈斑块或蛋壳样钙化;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往往呈单个肿大淋巴结,融合、钙化少见。

(4)边缘:转移性淋巴结轮廓表现为清晰或模糊,活动期淋巴结结核周围可见炎性渗出性改变,周围间隙模糊不清,具有特征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因长期炎症刺激,使其被膜已与周围软组织发生炎性粘连,出现边缘模糊。

(5)强化特征:转移性淋巴结癌、淋巴结结核及化脓性淋巴结炎在CT图像上均易表现边缘强化,中央坏死呈囊状改变。文献报道,不规则环行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影为鳞癌转移淋巴结的CT特征性表现,如有原发肿瘤时此征象的特异性几乎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改变为淋巴结囊性变及壁内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而多环状强化或分房样强化、中心坏死,可伴有周围肌肉脓肿,周围脂肪层模糊,内部见点状钙化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典型表现。化脓性淋巴结炎大多为单发,环状均匀强化、壁厚,无明显壁结节和钙化。淋巴瘤常为均匀强化,边缘环状强化少见。

纵隔淋巴结分区

锁骨上淋巴结1.下颈、锁骨上和胸骨切迹从环状软骨的下缘到锁骨和胸骨柄的上缘。气管中线是1R和1L之间的边界。

纵隔上淋巴结2-42R.上气管2R淋巴结延伸至气管左外侧缘。由胸骨柄上缘至无名(左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交点。2L.上气管2L位于气管左外侧缘。

从胸骨柄上缘到主动脉弓上缘。3A.血管前这些淋巴结不像第2站的淋巴结那样与气管相邻,但它们位于血管的前部。3P.椎前与气管相邻的淋巴结不像第2站的淋巴结,而是在食管后面,椎体前方。4R.下气管由无名(左头臂)静脉与气管交界处至奇静脉下缘。4R从气管右侧延伸至气管左外侧缘。4L.下气管主动脉弓上缘至左肺动脉上缘。

主动脉淋巴结5-65.主动脉下这些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外侧的AP窗口。这些结节不是位于主动脉和肺干之间,而是位于这些血管的外侧。6.主动脉旁这些是升主动脉或膈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前部和外侧。

下纵隔淋巴结7-97.隆突下8.食管旁在7的下方。9.肺韧带位于肺韧带内的节。

肺门、叶和(亚)节段淋巴结10-14这些都是N1节点。10.肺门这些包括与主干、支气管和肺门血管相邻的淋巴结。在右边,它们从奇静脉的下缘延伸到叶间区域。在左侧,从肺动脉上缘到肺叶间区。

腹部正常CT解剖

女性盆腔CT断层

男性盆腔CT断层

肝脏的8个分段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肝脏的分段一般依据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将肝脏分为8段。门静脉的左右支将肝脏分为上、下两部分,肝左静脉分肝脏为左外叶和左内叶,左外叶上段为二段肝脏,左外叶下段为三段肝脏,左内叶为四段肝脏。肝中静脉分肝脏为左右半肝,肝中静脉左侧为四段肝,肝中静脉右侧为右前叶肝脏,肝右前叶上段为八段肝,下段为五段肝。肝右静脉分肝为右前叶和右后叶,右后叶上段为七段肝,下段为六段肝,肝尾状叶紧贴下腔静脉,为一段肝,一共八段肝组织。每个肝段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Ⅷ标记,Ⅰ段:尾状叶;Ⅱ段:左外叶上段;Ⅲ段:左外叶下段;Ⅳ段:左内叶;Ⅴ段:右前叶下段;Ⅵ段:右后叶下段;Ⅶ段:右后叶上段;Ⅷ段:右前叶上段。肝脏的8个独立分段,每段都有自己的流入和流出血管以及胆管系统。对指导外科手术具有重要作用。

记忆:

第一肝门以上顺时针:

第一肝门以下顺时针:

整个的分段,顺时针走向2、3、4、5、6、7、8

第二肝门下方层面CT横断面

第一肝门层面CT横断面解剖

胆囊窝层面CT横断面解剖

颈椎、胸椎、腰椎阅片

广州站《整脊手法结合影像临床实践培训班》内附视频(←点击查看)

腰椎病影像诊断

常规腰椎CT扫描层面 


  常规腰椎CT扫描L3-S1段,分为


  (1)椎体层面(骨窗):观察椎体、附件骨质。


  (2)椎间盘层面(软组织窗):观察椎间盘、硬膜囊、神经根、韧带等软组织。

正常L3-4椎间盘

正常L4-5椎间盘

正常L5-S1椎间盘

一、椎间盘退行性变 


  1、椎间盘高度降低


  2、椎间盘真空变性:椎间盘见气体密度影,形成真空征。


  3、许莫氏结节(schmorl’snods):又称髓核压迹。


  4、纤维环钙化

多发许莫氏结节椎间盘真空变性

椎体缘骨质增生,纤维环钙化

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骨质增生、真空变性、关节间隙变窄

左侧小关节真空变性双侧小关节增生

二、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影均匀超出相应椎体边缘,轻度时CT表现为间盘后缘正常肾形凹陷消失,圆隆饱满。


  椎间盘突出:


  ⑴中央型:椎间盘影局限性超出椎体边缘,硬膜囊可受压,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消失,可伴纤维环钙化。


  ⑵旁中央型:椎间盘影局限性超出椎体边缘,神经根受压。


  ⑶后外侧型:椎间盘影于椎间孔方向局限性超出椎体边缘,神经根受压,椎间孔、侧隐窝变窄。


  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消失,可伴纤维环钙化。


  ⑷远外侧型:椎间盘影于椎管外局限性超出椎体边缘,多伴纤维环钙化,骨赘形成,脊神经、周围肌肉、韧带受压移位。

中央型突出

女58,L4-5椎间盘中央型突出

女45,L5-S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

L5-S1左后外侧型突出同一人,并L4-5中央型突出

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椎间盘膨出,椎管狭窄

三、椎管狭窄 


  影像诊断标准:


  ①腰椎骨性椎管前后径≤15mm示相对狭窄;≤12mm绝对狭窄。


  ②硬膜囊前后径≤7mm。


  ③椎间盘膨出、突出,侧隐窝狭窄(≤2mm),*韧带肥厚(>5mm),后纵韧带骨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也可造成椎管有效面积狭窄。

骶椎腰化/腰椎骶化、腰椎滑脱、椎弓峡部裂。

1、骶椎腰化/腰椎骶化

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均是椎骨发育的异常,腰椎骶化是指第五腰椎外型类似骶椎形态,并构成骶骨块的一部分,一侧或两侧横突肥大呈翼状,与骶骨发生融合或形成假关节。骶椎腰化是指第一骶椎演变成腰椎样形态,即第一骶骨从筋骨块中游离出来形成第6个腰椎。如何在临床阅片准确判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里介绍一个最准确的判断方法。

这是一个最关键和准确的鉴定方法,国内著名骨放射学家杨世埙教授指导过,只要大家留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