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淋巴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和治疗 [复制链接]

1#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HAOYISHENG导语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常见于7岁以下小儿,多属于病*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一般认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沙门菌感染有关,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的肉类、禽蛋类等食物或水传播给人。医院内可因被污染的被服、医疗用具、工作人员的手、玩具、公用的水管、门把柄等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严重时甚至造成病房内暴发流行。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其明显。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产物易在该处被吸收。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细菌及其*素沿血液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病*感染者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同于病*性淋巴结炎。细菌侵犯的淋巴结多表现为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出血及坏死,淋巴结内可分离出沙门菌。

一般表现和典型症状

一般表现:咽痛、倦怠不适,继之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年龄较小的患儿在临床上出现与阑尾炎相似的症状,但病情较轻,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

腹痛: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犯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最敏感的触痛部位可能每次体检都不一样,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不像急性阑尾炎的疼痛部位那么固定,并且程度较急性阑尾性炎轻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淋巴结肿大:约20%的患儿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偶尔可在右下腹部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鉴别和诊断

血常规:发病后,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

病理组织检查:病理表现为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培养结果常为阴性。粪便检查:大小便常规检查结果均正常。

超声检查:表现为腹腔肠系膜增厚,并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大小不等,多位于右下腹,其外形光滑、完整,皮髓质分界清,呈低回声,其内回声均匀,腹腔可见少量液性暗区。

诊断要点:好发于12岁以下儿童,以7岁以下患儿最为常见,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发病之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儿会有咽痛、倦怠不适、腹痛、呕吐等症状,腹痛症状明显。

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一是急性阑尾炎。典型阑尾炎患儿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压痛及反跳痛,并伴有腹肌紧张。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鉴别之处:二者症状相似,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情较轻,起病较缓慢。

二是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该病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除腹痛、发热外,常有盗汗、消瘦、食欲不振等结核中*症状,并伴有其他部位结核感染。鉴别之处:结核菌素试验或结核抗体等均有助于鉴别。

三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的临床表现为可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脾大。鉴别之处:检查异型淋巴细胞、冷凝集素、EB病*(人类疱疹病*4型)效价等,有利于诊断。

中西医治疗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之前,医生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了解。

保守治疗:若已确诊,可保守治疗,一般经禁食、静脉输液及抗生素治疗,腹痛可明显好转,逐渐恢复,无需手术治疗。可常规应用抗生素头孢克洛等;解痉止痛药,比如-2(消旋山莨菪碱片)、颠茄片;抗病*治疗。

中药贴敷:选用温中止痛、理气缓急的中药,如吴茱萸、元胡、白芍药、丁香、肉桂、白胡椒、生甘草等,研成细粉,装瓶备用。

艾灸:温和灸神阙、天枢、中脘等穴位,可以迅速缓解患儿腹痛。

手术治疗:若经上述治疗,症状不见好转者,或难以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时,宜手术探查。沙门菌引起者,如果形成脓肿或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行手术引流。一旦失去保守治疗机会,应及时转诊。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预后一般较好,大部分不需要任何特别治疗就可康复。死亡罕见,可能只发生在出现继发性特异性细菌感染时(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淋巴结破裂及破裂后引发的脓肿与腹膜炎)。

正确诊断,综合治疗,内外结合,中西并用,不失为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好方法。

大家都在看

小孩发烧正确处理流程

儿童年龄界定和剂量换算

收藏!儿童年龄与用药禁忌表

多图表快速掌握儿童咯血的诊治0—18岁儿童全阶段膳食指南(收藏)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