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四万亿投资应与城市化紧密结合
东方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童大焕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与房地产业有直接关系的占32%,“可以看出中央对房地产业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3月17日《上海证券报》)刚刚结束的“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详解4万亿构成时指出,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安排的过程,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会有一些变化。“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大体总的规模是4000亿左右。”其他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一块,“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等,大体上是15000亿左右。”现在,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投资精确到32%即12800亿元,我对这个“新动向”持欢迎态度,它意味着*府4万亿投资有可能更多地与城市化紧密结合,有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减少重复投资和一次性投资等投资浪费,同时,也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尽快拉动内需,使国内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尽快解决广大农民工的失业难题。虽然房地产业没有被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业是内需最大的引擎之一。无论是城市化的需求,还是城乡房地产面临全面更新换代升级的事实,都意味着房地产的需求十分巨大,只不过是民众购买力和市场供应之间能否合拍。王珏林也表示,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度较高,据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在中国每100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286亿元。房地产业在国家GDP的比重接近10%,是我国加大投资、拉动消费和解决就业的最佳行业。但他同时也承认,目前一些经济热点城市的住房价格仍旧偏高,超出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心理预期。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房价水平与百姓购买力明显脱节,导致楼市低迷。近一年多来凡降价幅度较大的楼盘均有不俗的市场销量;另一方面,很多房地产商就是不愿降价,还抱着侥幸的心理与消费者进行博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初拿地的价格太高,骑虎难下。这种僵持状态会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但毫无疑问,这种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僵局状态,给了中小城市难得的发展机会。中小城市的地价低,将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中国房地产发展和产业转移的突破口;加上中小城市普遍没有户籍限制,购买入户基本上没有任何障碍,如果4万亿投资中的地方*府配套能够有意识地和城市化结合起来,以房地产为纽带,有意识地确定人口和需求向中小城市集中,修建的交通、通信、电力、学校等基础设施也成为其配套,将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府的高额投入成为“一次性GDP”。*府投资也好,个人价值取向也好,要想对社会贡献最大化,就必须与时代的需求合拍。(作者系《中国保险报》评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