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毒药史一毒药伴随人类血泪史,其中
TUhjnbcbe - 2024/6/4 17:26:00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中国毒药史(一)

毒药伴随人类血泪史,其中有三个转捩点

文:枯木

《毒药》

蜈蚣半夏羊踯躅,蟾酥狼藤马蛊汞;

钩吻雄黄生附子,断肠巴豆青娘虫;

牵机蜂虿封喉血,鸩羽砒霜鹤顶红;

历历古今毒药史,人心难测少形踪。

一首顺口溜,难道毒药尽;千古毒药史,最毒是人心。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同时有目的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于是毒药就此诞生。因而可以说,毒药史就是一部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探索史,也是人们利用自然服务于人类的科技史,当然更是惊心动魄的血泪史。

有毒物质众多,在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因而,毒药不是我国专利,东西方历史上皆有记载。然而本文仅仅从我国古代着手,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东方古老的毒药史。为此笔者搜集了不少历史资料,然后简单梳理,分别从毒药的演变和记载、毒药的类型和药性、和毒药有关的历史事件、人们如何解毒和利用等章节进行阐述。

第一章、古代毒药发现演变简史

古往今来,有毒药物有多少?斗转星移,中毒而死之人何其多也!毒药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在历史长河中,远古人茹毛饮血,尝百草、猎鸟兽,以至于误食而死者众矣;上古初识药性,略明医理,古人运用相生相克原理,应用在医药中,以毒攻毒,治疗疾病。

然自封建王朝开始,毒药逐渐被应用到人类相互争斗之中。上因皇位争夺,宫中争宠,父子反目,兄弟无情;下有谋财占业,奸情害命,更有嫉恨冤仇,庸医祸众,毒药杀人于无形,灭迹于有踪,因而人们闻之色变,畏之如虎。而今则又重新运用科学研究,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世界,也算是幸事。

一、先秦时期的毒药和应用历史记载

远古时期,人们采食野果,打鱼狩猎,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因而死于有毒植物和动物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三皇五帝时代,圣人出现,神农氏尝百草,记录药性,并利用药草治病救人,从而人们得以了解不少植物动物的毒性,人们口口相传,并且有的被记录下来。因而,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发现了植物类和动物类药物的毒性,不过当时只是避免中毒,或者逐渐应用在医疗上。

进入封建社会,虽然没有和毒药有关的系统辑录书籍传世,不过毒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治疗疾病上来,为此周代还专门在朝廷设立医师官职,用来掌管各种药物,如《周礼·天官冢宰·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这里的“毒药”并非指现今毒药,而是各种药草,汉代郑玄注:“毒药,药之辛苦者,药之物恒多毒。”因而最迟在周代,人们就已经系统的了解很多动植物的药性和毒性。

先秦时期有记录的毒药种类,后来被汇集在汉代辑录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而在其他典籍中,有很多和毒药有关的记载,然而大多只提及少数几种剧毒药物,比如鸩毒、虿毒、蛊毒等,并且和历史人物事件相结合。从中可以看出,人们不但能够熟练地用药物治疗疾病,而且还开始把毒药应用在军事、政治以及个人恩怨上,作为克敌制胜之法宝。

诸如《左传》、《国语》都记载了公元前年,晋国晋献公妃子骊姬陷害太子申生的用毒事件。《国语··晋语·骊姬谮杀太子申生》:“骊姬受福,乃寘鸩于酒,寘堇于肉。公至,召申生献,公祭之地,地坟。申生恐而出。骊姬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其中“鸩”指的是鸩毒,是古今知名度最高的一种毒药,传说是用鸩鸟的羽毛或鸩粪置酒内有剧毒,后来鸩鸟灭绝,因而无法证实,不过可以肯定确实存在过这一凶猛毒药。而“堇”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根茎,即“乌头”或“附子”毒药。骊姬谗害太子申生,这应是使用鸩毒和乌头投毒的较早记录。

再如《左传·襄公十四年》:“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这是记录了公元前年,在晋国率领诸侯军伐秦的“迁延之役”中,秦国人在泾水上游河中释放毒物,使得诸侯联军的军队死去很多,可见毒药已被应用在军事上,也算古代最早的“生化武器”吧。至于秦人用的什么毒物,不得而知,不过从毒性之大,而且不被河水稀释,笔者猜测应该是植物类根茎毒药以及动物毒素蛇毒、蝎毒等混合使用。

先秦时期还记载了蛊毒,并说蛊毒有多种。“蛊”在甲骨文中的图形,就是在器皿中放入众多蠹虫,最后剩下为剧毒的一种毒药,被用于巫术或者杀人害命。这在《左传·昭公元年》有多处记载,诸如鲁昭公元年(公元前年)晋平公姬彪有疾病,秦国派医生医治,医生认为晋侯“近女室,疾如蛊”;大臣赵孟问:“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不过当时并无蛊毒害人记录。

由此可见,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非常熟悉许多有毒动植物的毒性,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除了医治疾病,更多的则是被看作一种武器,用来战胜敌人消灭对手的一种极端手段。

二、秦汉时期医药大发展,毒药被分门别类

到了秦汉时期,传统医药大发展,涌现了众多著名的医学家,诸如淳于意、华佗、张仲景、董奉等名家,并编撰出了许多医药巨著。诸如中国医药四大名著《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都相继被辑录成书,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辉煌巨著。

而在其中,和毒药有关的典籍则为《神农本草经》,该书收录了上古到汉代人们总结的种药物的药性和疗效,以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序录》:“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神农本草经》使得当时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毒药的种类和药性,堪称毒药史的第一个转捩点。然而古人研究毒药的本意是用来治病救人,书中对于各种药物的特性和药理描述精确,后成为中药理论精髓,两千年来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所载药物药效绝大部分是正确的。其中种下品药物,基本涵盖了当今人们认知的所有毒性强烈的植物种类,不愧是中医药的经典巨著。

秦汉时期,古人的医药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尤其是麻沸散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古代医学的一个世界之最。而所谓的毒药药物,被医学家们研究整理,经过临床试验,被广泛应用于治病救人,可谓贡献巨大。然而,同样不幸的是,毒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杀人害命,尤其是皇室贵族,因为权力争斗,不便明着来,于是采取下毒的方式杀人于无形,同时期的历史记载屡见不鲜。

西汉时期用毒典型事件为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当时人们认为蛊毒可以用巫术操纵,从而诅咒和促使中蛊之人死亡。《资治通鉴》记载:“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无,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胡巫檀何言:‘宫中有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汉武帝晚年昏聩多病,怀疑有人谋害自己。结果被和太子有隙的江充利用,诬陷太子,太子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遭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再如《汉书·外戚传上》记载了女医淳于衍受霍光夫人的指使,给汉宣帝许皇后下药的事件。“皇后免身后,衍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以饮皇后。有顷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对曰:‘无有’。遂加烦懑,崩。”徐皇后中毒后昏昏闷闷,这也是乌头碱中毒的标准状态,附子、乌头毒性可见一斑。

而在《三国志·蜀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记载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適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这是三国时期毒药被用于战争的记录,也是先秦时期军事用毒的延续。

纵观秦汉时期,在经过先秦以及历代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以及医学家们精心研究和试验,从而对有毒动植物的毒性药理了解的相当完备,并且把这些毒药应用在中医药上,用来治病救人,并一直被沿用至今,为国人的健康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延续春秋战国时期的用毒招数,毒药同样被频繁用于军事战争和政治斗争,其中有记录被毒杀的皇帝就有汉平帝刘衎、汉质帝刘缵和汉少帝刘辩,至于巫蛊之祸更是被杀数十万人,堪称历史灾难。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剧毒砒霜

魏晋南北朝时期,医药更是飞速发展,医学论著和医学家不断涌现,诸如西晋医学家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晋代道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的《肘后救卒方》、《抱朴子》,南朝(刘)宋著名药物学家雷敩编撰的《雷公炮炙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等等。

若是以毒药而言,晋代可以看作是毒药史的第二个时代转捩点。因为,就在这一时期,东晋道家葛洪发现并提取出来毒药砒霜,从此,这一千古令人闻之色变的剧毒药物就此闪亮登场!使得毒药从以前的以动植物毒药为主,扩展到矿物质毒药,并且使得砒霜等毒药在以后几个朝代,成为令人胆寒的最著名毒药!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盛行的时代,当时由于朝代频繁更迭,战乱频仍,疾病丛生,人的寿命普遍较短,以至于不少人产生崇仙向道的想法,这使得炼丹盛行。而炼丹的结果,并没有让人长生不老,并且很多人为此丧命。可是炼丹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促使了冶炼工业的发展,并且还有不少著名附带产物诸如火药和砒霜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砒霜一般指三氧化二砷(As2O3,),由矿石“砒石”当中提炼而来的,原矿石有红色,而砒霜无臭无味,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溶于水也是无色无味,因而是古代最为知名的杀人于无形的烈性毒药。在葛洪著作《千金肘后方·卷三·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中有:“凡见疟。白驴蹄二分(熬),大黄四分,绿豆三分(末),砒霜二分,光明砂半分,雄黄一分。捣蜜丸如梧子。发日平旦冷水服二丸,七日内忌油。”这是第一次出现“砒霜”,并且是用来治疗疟疾的药方。

除了砒霜,雄黄、雌黄也被葛洪进行实验,从而产生火药。在《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篇中,介绍雄黄时,有:“或先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肠裹蒸之於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这里的硝石就是制造火药最重要的原料:先用硝石将雄黄化为水,再凝固,制取长生药。

现代实验,硝石和雄黄混合剂遇高温或撞击会爆炸,因而可以说明葛洪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并且,雄黄、松脂、硝石合炼可以制得三氧化二砷(砒霜)和砷的混合物,这是世界上关于炼制单质砷最早的可靠记载,因而葛洪是砷的最早发现者,也是毒药砒霜的发现者。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盛行,炼丹长生的结果,使得矿物毒药被人们广为人知,比如砒霜、红信石(砒石)、雄黄、雌黄等被进一步应用在医药中,虽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然而后来有些人却把这些毒药应用在阴谋诡计上,尤其是砒霜,因为无色无味,杀人于无形。秦汉以前的鸩毒,或许真的就是鸩鸟毒,不过在这一时代已经没有鸩鸟的记录,因而此时的鸩酒,有可能就慢慢用其他毒药来代替,只不过在历史记载中,依然用鸩杀这一名词而已。

这一时期由于毒药的药理和药性被人们清楚了解,因而用毒药杀人应该是得心应手,其中见于正史记载的被毒杀的皇帝竟然多达十多位!尤其是北朝,非常惨烈,朝代更迭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竟然是下毒阴诏,让人防不胜防(限于篇幅,我们另一章详谈)。

四、隋唐时期毒药的演变

晋代砒霜被发现后,刚开始不少向往长生的修仙练道之人服用“仙丹”,然而结果是不少人却突然“无疾而终”,虽然对外宣传是修成正果,不过医药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不少金石“仙丹”毒性很大,于是变通共不断改进炼丹方式从而减少其中的毒性,其中唐代孙思邈就是最为著名的医药学家和炼丹家。

孙思邈是中国医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民间医生,有十分丰富的各科临床实践经验、他毕生不谋仕途,信奉道家、佛家礼教,反对服石,崇尚炼丹;经常上山采药,亲自进行药物的修合炼制。在炼丹过程中,结合前人的炼丹方剂和常规方法,并且为了减轻金石药物的毒性、曾总结出“伏火”方法。

在其著作《千金方》中,他在使用硫磺、砒霜等金石药物时,为了减轻这些药物的毒性,有意使药物起火燃烧,借以去其毒性。通过若干组合配伍,反复实验,从无数血的教训中,总结出硝石、硫磺、木炭混在一起,极易起火爆炸,几经改进和完善,黑色火药便脱颖而出。这也是炼丹导致的科学发展,从而使得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这是另话。

由于前人对于毒药的研究已经成熟,因而隋唐时期对于毒药并没有过多新的发现,不过,在毒药的应用上和目标人群上,却发生了扩大化的效果。首先隋唐时期,依然延续了以前朝代险恶的皇权争斗,为了争夺皇位相互谋杀的事件屡见不鲜,用毒杀人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手法。

同时,由于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人口迅速增加,人们交往频繁,因而出现恩怨情仇的几率增大,而且社会对于刑事案件惩罚严峻,砒霜等毒药的发现,可以杀人于无形,因而使得不少人使用毒药杀人害命,借以逃避惩罚,为此,唐代不得不制定专门的刑律予以制裁,诸如《唐律疏议·卷十八》规定:“凡以毒药药人,谓以鸩毒、冶葛、乌头、附子之类堪以杀人者,将用药人,及卖者知情,并合科绞。”由此可见,唐朝民间下毒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五、宋明清时期毒药的演变

唐代以后,中医药技术日臻完善,从采集、炮制,到临床应用、药物搭配,都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并且针对不同药物的药性药理,可以说研究到非常细微之处,往往药方在用量上精确到“钱、分”,到今天依然在使用,而且都非常科学和富有医理。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涌现出了世界最为知名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通过对前人关于医药的系统整理,以及通过自己的实际临床试验,集医药大成,从而编纂出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收药种,附图种,收集药方6条。其中对各种药物的历史考据以及原料的来源地域,以及药效药理,还有很多药方偏方,都做了详细描述,不愧是鸿篇巨著。

而对于毒药来说,宋明清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前几代的研究成果,没有太多的发现和发明。然而,随着毒药被广泛应用于医治疾病,并且不少人贩卖假药,或者私自配制毒药,因而使得不少人钻空子谋财害命,对社会造成危害。这使得朝廷下令对有毒药物进行控制,并对贩卖假药者予以严惩。

诸如宋朝设立了官办医药机构“和剂局”,由于所售药材质量有保证,深得百姓信任。元代律法规定“不通医术,制合伪药,于市井货卖者,禁之”,同时规定“诸有毒之药,非医人辄相买卖,致伤人命者,买者卖者皆处死”。明清两代,对于因假药而致人伤亡的,一般也都会按过失伤人罪或过失杀人罪来惩处。至于下毒杀人,宋元明清都有典型案件,诸如宋太宗用牵机药谋杀南唐后主李煜,明代三大疑案的“红药丸案”,清末“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等,我们另文详谈。

六、近代毒药的演变

近代随着工业化大发展,生物科技进步,人工合成药物成为新的潮流,从而使得医药生物科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堪称毒药史的第三个转捩点。当然,毒药的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医治疾病,以毒攻毒,比如很多知名毒素,都被应用到遏制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临床研究上,从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很大贡献。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罪恶,毒药还是会被某些人用来毒害他人,并且毒药的毒性越来越强烈,毒药的品种越来越多,让人防不胜防。就20世纪初以前,无嗅无味的砒霜使用率很高;20世纪中期则非常流行使用氰化物毒药,其中氰化氢(HCN)是一种无色气体,带有淡淡的苦杏仁味,但成人因缺少相应的基因,压根闻不出它的味,因而氰化钾成为最知名和最致命的毒药。

而近些年生物工程的飞速发展,毒药的种类更是五花八门,有神经毒素、溶血毒素、血循毒素、生物毒素、无机物毒等等,更有甚者,从基因着手,破坏人的染色体,令人无从防备。不过,毒药的研究,整体趋势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地保持健康长寿服务,而不是某些阴暗之人的杀人工具。

七、小结

以上就是我国古代毒药的演变和发展史,其中以汉代、晋代和现代为三个转捩点,分别为系统整理毒药药性、发现矿物毒药砒霜、以及现代合成生物毒药为明显特点。限于篇幅,关于毒药的种类、毒性以及历史事件等,我们下章再谈,谢谢诸位。

(待续)

/5/11榆木斋

主要参考资料:

《周礼》西周周公旦

《左传》春秋左丘明

《国语》春秋左丘明

《汉书》东汉班固

《三国志》西晋陈寿

《后汉书》南朝(刘)宋范晔

《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李勣等修订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神农本草经》汉代

《抱朴子·内篇》晋代葛洪

《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雷敩

《千金方》唐孙思邈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毒药史一毒药伴随人类血泪史,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