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振楷检验医学网
作者:陈振楷
单位:广州医院检验科
为什么?
最近接连发了三四个淋巴增殖性疾病的骨髓报告,就有临床医生跑来问,为什么你不直接给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白血病的诊断啊?你这样的报告我们没办法给病人开药啊!“某医生,你好,形态上还是只能确定存在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但是要判断出现的是哪种类型的异常淋巴细胞,就得结合流式细胞学、淋巴结/骨髓活检来确定。”
说真的,我也很无奈啊!随着精准医学的乘风破浪,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治已经越来越精细了,部分甚至能够在基因水平上来精准甄别了。然而此时此刻一千倍数放大的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们却能够伪装得像正常的淋巴细胞。要不是它们贪婪成性、无限增殖,把骨髓打造成自己的恐怖乐园,造成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恐怕都不会有淋巴增殖性疾病这样的过渡性诊断意见。
是什么?
因为这类疾病大多来源于B淋巴细胞,形态上类似我们熟悉的慢淋,所以也叫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这是一组累及外周血和骨髓的成熟B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见表1)。
表1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这组疾病的临床特征为:
1、中老年发病、临床进展缓慢、多数呈惰性病程、可向侵袭性淋巴瘤转化、治疗后可缓解,但难以治愈。
2、形态学:以小到中等大小的成熟淋巴细胞为主,部分可见核仁。
3、免疫表型: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和表面免疫球蛋白(sIg)单一轻链(κ或λ)。
4、基因重排:存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或)轻链(IgL)基因重排。
病例一
病历资料:女性患者,42岁,确诊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1年余,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感乏力,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血液科。
骨髓象: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75%),以形态似成熟淋巴细胞为主,部分胞核扭曲。
血象: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68%)。(见图1-1)
图1-1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
骨髓流式免疫分型:淋巴细胞占66.2%,其中约42.1%异常B淋巴细胞,其免疫表型为CD19+、CD20+dim、CD5+少量、CD10-、CD23+、FMC7-、CD79b-、CD+、胞膜免疫球蛋白Kappa/Lambda轻链表达不明显,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免疫表型(RMH-CLL积分为5分)。(见图1-2)
图1-2部分流式免疫分型结果
结合形态学、免疫分型结果,该病人确诊为慢淋/小细胞淋巴瘤(CLL/SLL)。CLL与SLL其实是同一种疾病,只是原发于骨髓的为CLL,原发于淋巴结的为SLL,但是很多病人来就诊的时候,骨髓跟淋巴结都已经浸润了,这时候就统称为CLL/SLL。要特别讲讲CLL的RMH积分系统,RMH是RoyalMarsdenHospital三个单词首字母缩写,可以根据该积分系统与其他B-CLPD鉴别(表2):CLL4~5分,其他B-CLPD0~2分,积分3分时就需要FISH来进一步验证疾病类型。别问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还不是上次血液科大查房,主任说出这三个字母来问我时,我的一脸懵[捂脸]……此外,CLL的病人CD普遍高表达。
表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RMH免疫标志积分系统
病例二
病历资料:男性患者,57岁,门诊以“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转移瘤”收治入院。入院骨穿如下:
骨髓象: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80%),以形态似成熟淋巴细胞为主(74%),余细胞胞体大,胞核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细致,核仁隐约可见(6%)。
血象:淋巴细胞比例升高(48%)。(见图2-1)
图2-1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
骨髓流式免疫分型:淋巴细胞占69.3%,其中约19.6%的异常B淋巴细胞(RMH-CLL积分为2分),其免疫表型为CD19+、CD20+dim、CD23+少量、CD5+部分、CD10-、CD79b-、FMC7+部分、胞膜免疫球蛋白Lambda轻链限制性表达,建议进一步做骨髓活检及免疫组化确定分型。
图2-2部分流式免疫分型结果
骨髓活检结果:淋巴细胞显著增生,呈大片状、弥漫性分布,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CD5+大片、CD10-、CD20+大片、CD23-、Cyclin-D1+片状、SOX-11+部分、Ki-67(2%+);符合套细胞淋巴瘤。
综上,该病人最后考虑是套细胞淋巴瘤(MCL)白血病期。为什么骨髓活检给的是符合性的诊断意见呢?因为该病人之前淋巴结活检的结果就是MCL。MCL按照版WHO淋巴肿瘤分类分两型:经典型MCL和白血病型非淋巴结性MCL。
从命名来看,很容易就想到要与CLL鉴别的肯定是白血病型MCL,但是目前我遇到的几例反而都是从经典型MCL发展而来的。这例病人形态上淋巴细胞核型还是多扭曲折叠,免疫表型CD5+而CD10-,免疫组化同时表达Cyclin-D1和SOX-11,这些都是经典型MCL的特征。
病例三
病历资料:男性患者,49岁,一年前无意中发现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不伴疼痛,3周前发现肿物持续缓慢肿大,于外院行右颌下淋巴结活检确诊边缘区淋巴瘤(MZL),发病以来,体重明显5公斤,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入院骨穿如下:
骨髓象: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62%),以形态似成熟淋巴细胞为主(60%),余2%形态较幼稚。
血象: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86%)。(见图3-1)
图3-1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
很遗憾,这例病人并没有送检流式免疫分型,我们看不到一群典型的CD5阴性CD10阴性的异常单克隆B细胞了。那么边缘区淋巴瘤(MZL)有什么特异性的免疫标志吗?答案显然是……没有的!诊断MZL最主要的武器还是要靠淋巴结活检。MZL包括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和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三型。
其中以MALT淋巴瘤最为常见,多累及胃肠道,很少侵犯骨髓和外周血。但是以CLPD为表现以SMZL居多,其最显著的特征为脾大,很少累及浅表淋巴结,大多数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特征性细胞形态有单极性绒毛,需要与毛细胞白血病鉴别。但是这个病人没有脾大,骨髓和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且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结也确诊是MZL,那么这个病人最后还是考虑是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白血病期的患者。
最后
以上三个不同淋巴瘤类型白血病期的病例,骨髓涂片意见我都是给了CLPD,请结合活检及流式细胞学检查。临床医生送检骨髓涂片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病人已经明确是淋巴瘤,想看看有没有骨髓侵犯,有没有骨髓侵犯对临床分期及疾病治疗预后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但是CLPD这样的诊断意见就不痛不痒!很多时候我也会尝试在不同诊断意见的边缘试探,把自己对异常细胞的界定标准调低,尝试着从比例上突破百分之五骨髓侵犯,百分之二十白血病的门槛,然后请示上级医师意见,李主任就会给我来一堂生动的教学课,这种淋巴瘤病人还是只能给个CLPD的意见,细胞形态还是比较成熟,不够异常啊。好的,打回原形…
当然在B-CLPD这组疾病里,细胞形态学也并不是都被异常单克隆淋巴细胞吊打。由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浆细胞三兄弟组成是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使出的障眼法在瑞吉染色面前都是浮云;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细胞的单极绒毛和毛细胞白血病(HCL)多毛细胞的煎鸡蛋样绒毛,像极了长枪短炮,将脾脏筑成自己的战斗堡垒,然后东征西伐,好不威风,却不知在骨髓涂片上它们却只能张牙舞爪,无处躲藏!
近些年,随着流式细胞学的进展,细胞的分化规律被逐渐解析,免疫分型成为了CLPD诊断的重要武器。同时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上不断涌现出新的特异性指征,比如套细胞淋巴瘤(MCL)的t(11;14)与Cyclin-D1的表达,滤泡淋巴瘤(FL)的t(14;18)与Bcl-2的表达,绝大多数的毛细胞白血病(HCL)存在BRAFVE的突变,MYD88LP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突变发生率高达90%以上等等(附图)。这些新的诊断手段的加入,既进一步的解释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也提高了CLP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给病人的治疗预后带来新的生机。
最后,细胞形态作为白血病诊断的第一道门槛,如前所述,仍然在部分淋巴瘤白血病期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那些无法明确的CLPD疾病类型,更好的向临床医生推荐或者应用如流式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常见突变等上下功夫,相信也会给疾病的诊断带来正面效果,而不再是难分敌我了!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39(5):-
[2]易树华,邹德慧,YoungKH,等.版WHO淋巴肿瘤分类修订解读[J].中华医学杂志,,96(42):3-.
原标题:《“难分敌我”的淋巴增殖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