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转腺性膀胱炎
TUhjnbcbe - 2020/12/11 12:52:00
北京严重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index_pre.html

腺性膀胱炎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膀胱刺激因素引起膀胱黏膜腺上皮化生所引起良性病变。正常人的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构成,但在各种理化因素炎症、梗阻慢性刺激下,局部粘膜组织演变成腺上皮,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好发,常被误诊为尿道综合症。据最新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若不及时处理,约4%的患者几年后演变为膀胱癌。

目前仍不清楚,多数认为病因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而引起的正常膀胱尿路上皮化生变化的结果有关。腺性膀胱炎多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膀胱炎症状,及无痛性血尿或镜下血尿,常先作抗菌消炎治疗,无显著效果后才考虑作膀胱镜检,使病程延长至2到3周后。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非肿瘤性炎性病变,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以往诊断为“女性尿道综合征”者有一部分属于此病。目前认为腺性膀胱炎为癌前病变,腺性膀胱炎跟有害化学物质长期刺激,持久的反复发作的感染,下尿路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有关。

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镜下血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

本病的超声检查按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可分为四型:

1、弥漫型:膀胱内壁节段性或弥漫性增厚,内部为不均匀低至中等回声,表面高低不平,黏膜下层结构层次尚可分辨;

2、乳头型;内壁呈乳头状或息肉样突起,为中等回声,边缘不整,基底宽,周围膀胱内壁增厚;

3、结节型:形态多样,可呈海藻样、团块样或条索状突起,内部不均匀,为低至中等回声,基底部明显增宽,结节与基底间有线状分界,其内往往有多数细小或囊泡样结构的无回声区;

4、混合型:在弥漫性的基础上并有形态不一的团块突起。彩色多普勒在膀胱病灶内有血流信号,血流较丰富。超声检查可对本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但有时易与膀胱肿瘤混淆难以明确诊断,需借助于膀胱镜检查。

1、急性膀胱炎主要声像图表现以膀胱壁弥漫性增厚为主,且以黏膜增厚多见,黏膜面规整连续性好,或黏膜面不光滑,当伴肉眼血尿时,膀胱内多见点状或团絮状沉积物,探头于腹壁振动时可有漂浮感。此外,有时可见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团絮状或团块状高回声(凝血块),无残余尿仍有尿意感,经抗感染止血治疗后上述声像图征象及有关体征一般均可消失。

2、膀胱癌

鉴于腺性膀胱炎与感染性膀胱炎、膀胱癌等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不典型,所以必要的物理检查成为诊断的依据之一。

------------------------------------------------------------------------------------------

本文转自中国超声医师网,王会敏整理发布

点击右上角您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分享此文:

1、和朋友们分享此文;

2、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3、将文章分享到腾讯微博;

4、点击“历史消息”即可查看以往发送的资讯文章;

您还可以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腺性膀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