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
丁姗姗
新媒体编辑
雪酱
摄影
于佳丁姗姗
有这样一群罕见病患者,他们像玻璃一般脆弱,由于先天缺乏凝血因子,哪怕是个不起眼的伤口也会血流不止……
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副主任、血友病综合治疗组组长,吴润晖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儿童血友病治疗从0到1的发展。她首次提出的“凝血因子小剂量预防方案”——用最小的剂量、花最低的价钱保证持续的药物供给,大大降低了致残率。
十几年来,吴润晖与患儿和家长们一起,共同守护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让“玻璃娃娃们”的生活,不再“易碎”。
让患者更有尊严的“小剂量预防治疗”
在与血友病的博弈中,“凝血因子”是他们最有效的武器,儿童时期的干预——预防治疗是决定能否“打赢”病魔的关键。
研究显示,一位血友病患者若要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每公斤体重每年需要~个单位的凝血因子。以一个20公斤的孩子计算,每年仅这部分的治疗费用至少需要8万元人民币,且随着每年体重增加、终身用药。在我国,仅有3.7%的家庭能够完全负担得起这些费用。
于是,吴润晖和同事们不得不开始新的尝试。
年,在国外大剂量和中剂量凝血因子治疗有效的前提下,带有“中国特色”的小剂量预防治疗的试验开始了。
所谓预防治疗,就是给患者定期注射一定量的凝血因子来预防出血。这种治疗就像糖尿病病人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高血压病人定时服用降压药一样,都是针对疾病必不可少的有效控制手段。
国际公认的预防治疗标准剂量是25~40U/kg/次,每周3次或者隔日1次。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治疗条件,吴润晖和团队尽可能地将这个剂量降低。
至于具体降低到多少,她进行了仔细地考量——凝血8因子个单位一支,以一个3岁的20公斤患儿为例,使用一支的药量,就相当于10U/kg/次,每周2~3次。这也恰好是国际标准的1/4量。
“重型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一般低于1%,如果把凝血因子含量控制在1%以上,患者就很少会出血。所以这个浓度比例也是预防治疗的硬目标。”唐凌是吴润晖的第一个研究生,跟随导师一起见证了“小剂量预防治疗”的探索过程。
这个为期3个月的实验,正是吴润晖对“小剂量”进行的第一次尝试。
不足百天的时间里,她带领团队一起,对30位患儿的用药情况进行仔细监控,详细记录着每个孩子用药和出血情况。“由于此前国外并未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做之前其实心理也挺没底的,不知道效果如何。”幸运的是,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答案——令患儿的关节出血减少了80%以上。
“其实这也是我们能选择的最低剂量了。”吴润晖说,这样的尝试可以在有限的药物和费用条件下,为患者达到利益最大化。
“你知道吗,这就意味着很多孩子可以站起来,可以去上学,更重要的是不会致残了,也让他们看到了更有尊严的未来。”谈及这个多年前的尝试,吴润晖眼里仍然闪着光。
王梓(化名)就是得益于小剂量预防治疗的患儿。10年前,9岁的他因为血友病已经休学,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到吴润晖面前。稚嫩的小脸黯淡无光,而最令吴润晖心疼的,是“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可以自己进行注射,而且手法极其娴熟”。当时,吴润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更多的孩子们减轻痛苦。
在经过最初的足量按需治疗之后,王梓开始进行小剂量预防治疗。伴随着一点点尝试,用药也从最初的一周3次、隔日治疗,调整到每天一支因子,规律注射。按照他的情况,吴润晖便摸索出一套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经过数月的治疗,小王梓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还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这孩子今年高考考了多分,分数出来之后还专门过来给我报喜呢。喏,你看,这个抱着我的小胖子就是他。”谈话间,吴润晖拿起手机,笑意盈盈。“有好几个孩子都会在寒暑假过来,在诊室门前做志愿者,帮着其他患者解答问题。”
吴润晖坦言,尽管小剂量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并不会像足量治疗那样完美地做到“零出血”,但小剂量的个性化治疗,可以通过有限的医疗资源服务更多的人群。让她更加欣慰的是,目前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血友病药物逐步纳入医保。
“血友病其实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病症,我们愿意帮助这缕阳光洒向更宽广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的自豪。”吴润晖说。
从0到1的摸索
吴润晖的母亲和外公都是医生,耳濡目染,从医对于她来说,似乎是“早早注定的一条路”。
年,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后,吴润晖医院血液病中心工作。初出茅庐的几年间,她并未给自己的未来明确方向。直至年,吴润晖获得了前往法国巴黎Robert-Debre医院血液生物实验室进修儿童出凝血疾病一年的机会,而血友病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也在那时正式走入她的视野。
回国后,面对门诊看到的一个个坐在轮椅上、关节已经严重变形的小患者,吴润晖心中阵阵刺痛。但彼时,中国的血友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病例方面的问题无法继续解决和推进。
为了进行更加系统有效的治疗,吴润晖再次申请前往国外进修,也正是这次法国巴黎Necker医院Josso血友病综合治疗中心的学习,才令吴润晖彻底了解了国外最先进的血友病治疗管理模式,并将之带回了国内。
很快地吴润晖开始着手进行医院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注册登记工作,到目前为止注册登记血友病病例超过例。如今,这些厚厚的资料已经累积成册,整齐有序地放在诊室的壁柜中,每一位患儿的用药、随访、评估等记录一应俱全,也为早期血友病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临床数据。
“医院也给我巨大帮助,从用药、治疗再到筹备团队,几乎都是‘一路绿灯’。”吴润晖笑言,罕见病的治疗属于“不挣钱、事儿还特多的病症”,医院的大力支持,让她得以“专心做事”。
吴润晖回忆,最初的那段时间异常艰苦,只要有患者她都会“接着”。当时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出现疑难问题经常只能求助国外同行。关于血友病综合治疗的早期摸索,就是通过一封封邮件和电话交流完成的。
“当时碰到的病例几乎之前都没见过,包括颅内出血怎么处理、如何用药、如何进行康复……大家坚持、坚持再坚持。”颇有韧劲的吴润晖就这样坚持了下来——5年至8年,她参与了首都发展基金资助的“北京地区血友病诊治协作网络”项目,承担儿科分课题;参与国际血友病交流工作;同国际儿童血友病预防治疗组协作完成“CHOKLAT”的中文版制定、认知访谈工作,并进一步开展效度评估……历时4年,建立了中国血友病患儿可以使用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
年,世界血友病联盟(WFH)正式在大会上承认了小剂量预防治疗的优势,并作为优选方式向医疗水平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推广,如今已经在非洲、斯里兰卡等国家或地区,受到了良好的成效。
“包括临床方面,吴主任也一直强调,除了埋头做事,我们更要通过文章争取话语权,获得在相关领域里发声的机会,继而让别人认可。”唐凌说道,“现在国际上一提到小剂量预防治疗,都知道要找Doctor.WU”
年1月,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儿童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共同制定的《中国儿童血友病专家指导意见》正式发表,进一步规范了血友病的临床诊治。
而作为该意见的执笔者,在吴润晖看来,如今中国血友病的诊疗水平接近国外。目前正处于“爬坡升级”阶段,接下来,她想要做的,就是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更为精准地进行中小剂量的用药研究,借此迈向个体化的精准治疗。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根据中国特色进行攻坚,比如如何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开展消除抑制物的免疫耐受诱导治疗,使有抑制物造成因子治疗失效的孩子尽快重新可以应用凝血因子控制出血。
“患上血友病的孩子,在接受科学、及时的干预之后,是完全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样健康成长的,在未来,我希望他们,都可以愉快地奔跑在阳光下。”
热心肠的“妈妈式”专家
吴润晖的诊室里,总会放着一盒满满的糖果,这是她从医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有些复诊的“老病号”一进门,就会直接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轻车熟路。偶有间隙,她也会亲自拿起几块糖果,递到哭闹的孩子手中,轻声安慰。
每周二上午,是吴主任固定的血友病专病门诊,从7:30开始那里便挤满了看病的人,身材瘦小的她总是会快步从人群中穿过,不时地和相熟的家长微笑打着招呼。
而令人意外的是,作为中国儿童血友病治疗方面的“大咖”,吴润晖的号并不难挂,其原因就是——专病不限号。只要是血友病患儿,创建门诊卡之后,便可以直接找到吴润晖加号。也正是这样的“门户大开”,几乎令每个半天的门诊都变成全天。为了让家长们听清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原本快人快语的吴润晖经常刻意放缓语速,确保每一句对方都能听得清楚明白。
“对每个患儿,吴主任都特别用心,她总是说这些家长太不容易了。”面对每次的超长门诊,吴润晖的助手早就习以为常。“上午8点开始的门诊持续到下午一两点钟已经成为常态,有几次甚至延续到下午4点半。”
年起,吴润晖组建了医院的血友病综合治疗工作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包含心理、口腔、放射、理疗、外科、药师、护理等多学科在内的14人团队。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儿,都能在这里完成“一条龙”的服务。而这种综合有效的就诊管理模式,在提高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吴润晖和她的治疗组,也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医院要做的检查有很多,吴主任还专门招人印制了一摞路线导诊图——将每个就诊环节的具体位置一一详细标注。有时,在递上纸条时,吴润晖甚至还会再次口述一遍。
9月1日起,一种治疗血友病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和重组凝血因子IX被正式纳入门诊特殊病的报销范围。提前数日,吴润晖便开始对每位前来就诊的患儿家长不停地口头传递信息。“纳入医保,真的是可以有效地帮这些患儿家长解决实际的问题。”吴润晖轻轻捋了捋头发,看得出,她由衷地高兴。
(路线导诊图)
即便是门诊的忙乱,也无法抹去吴润晖脸上的平和与微笑,只有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才是触动她情绪的底线。
这天,一个4个月大的患儿前来就诊,两个月前孩子便出现了颅内出血的情况,但对于血友病的种种,眼前这对父母却一问三不知,甚至在吴润晖提出诊疗方案之后,询问是否有更加简单的选择。
“你们知道孩子的情况现在有多严峻吗?……目前你们要做的就是进行凝血因子的足量治疗,没有什么可犹豫的。”看到孩子母亲仍然一脸茫然,吴润晖瞬间收起了平日的笑容,顿了顿,提高了声调,“给孩子治病要紧,而且你要立刻恶补关于血友病的相关知识,下次治疗的时候我来问你!”
但就在家长开门走出去的一瞬间,吴主任还不忘提醒式的喊了一句:“别忘了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