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字
预计需要阅读时间:约30分钟
年欧洲泌尿外科年会于3月15-18日在浪漫的巴塞罗那如期召开。医院泌尿外科团队一行9人参加了会议,我们将在这几天里为大家带来会议一线的学科前沿与进展,与各位同道专家分享本次学术盛宴。
▲参会人员合照
我科风采
95后研究生登上世界舞台
本次会议医院泌尿外科带去了临床、基础最新研究成果11项。
会议第一天,我科硕士研究生孙仲煦医生汇报了以三维重建数据为基础、预测T1-T2期肾细胞癌预后的相关研究。
▲孙仲煦医生上台汇报
肾癌部分
会议第一天肾癌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少,关于肾癌的内容有两个Poster和一个Video的章节。下面给大家介绍几项比较有意思的研究。
01
肾癌胰腺转移的分子分型和预后特征
首先来自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克利夫兰诊所合作研究了肾癌胰腺转移的分子和基因分型,研究纳入了31名肾癌胰腺转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透明细胞癌,发现BAP1突变的概率仅4%,中位随访时间个月,有胰腺转移的患者预后远远好于无胰腺转移的患者,该组患者发现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达10.7年,且生存优势不受肿瘤负荷以及转移灶局部治疗的影响。在细胞因子时代,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提示肾癌胰腺转移的患者,胰腺转移灶切除后预后显著改善。该研究提示肿瘤转移的器官倾向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肿瘤异质性,同时有助于优化对于肿瘤预后的预测。
02
Mit家族易位性肾癌的分子特征
来自MSKCC的学者分享了Mit家族易位性肾癌的分子特征。研究纳入了MSKCC数据库中的23位患者,同时纳入TCGA数据库中1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9p缺失的患者的预后较差,15q和9p缺失的患者PFS显著降低。而3q的缺失与肿瘤转移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体细胞拷贝数变异与Mit家族易位性肾癌的预后相关,9p缺失是重要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03
基于组织学和基因的局限性肾癌复发风险模型(U-HGRC)
预测局限性肾癌预后比较公认的模型是UCLA的UISS模型和Mayo的SSIGN模型,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模型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临床需求,因此UCLA提出基于组织学和基因的风险预测模型U-HGRC,对于病理分期pT1-2的肾肿瘤,5q拷贝数增加为U-HGRC1级,5q拷贝数正常而10q缺失为U-HGRC3级,既无5q拷贝数增加,也无10q缺失,根据肿瘤大小分为1级和2级。而对于pT3-4级肿瘤,直径超过9.85cm,肉瘤样变或者X/Y缺失定义为3级。U-HGRC分级与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是更好的评价肾癌复发风险的指标,对于患者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4
肾穿刺活检的针道种植风险
肾肿瘤穿刺活检的安全性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从个案报道和回顾性分析来看,肾癌穿刺后针道种植转移的风险似乎很低,于是近来越来越高的呼声提出应该增加肾肿瘤穿刺的比例,欧美一些较为激进的泌尿外科中心甚至常规对肾肿瘤患者行穿刺活检。其好处是能在术前明确肾肿瘤的性质,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后续的手术方案,缺点是该检查增加患者的创伤,且有针道种植的风险。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真实世界中很可能存在针道种植转移但是没有被报道的情形。因此,了解真实的种植风险尤其重要。来自牛津大学的这项研究回顾了例肾穿刺活检病例,其中有7例发生转移,这也是目前最大样本的肾穿刺针道种植的病例,7例发生种植的患者中,6例为乳头样肾细胞癌,仅1例为透明细胞,该研究提示肾肿瘤穿刺转移的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乳头样肾细胞癌。
05
三维重建
来自医院泌尿外科的孙仲煦医生介绍了运用3D重建技术评估肾肿瘤预后的研究。该研究纳入-年间例肾癌病人,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得肾细胞癌肿瘤三维最长径,后与传统影像所得到的二维最长径对比,揭示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并进一步纳入患者的预后信息,以传统TMN分期为标准对两种最长径分组并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根据二维数据分期时,T1a与T1b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无统计学差异(p=0.),T1b与T2组间PFS有显著差异(p<0.);而运用三维重建数据分期,T1a、T1b、T2三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p=0.);因此与二维数据相比,运用三维重建后的最长径数据能更准确的对T1-T2期肾透明细胞肿瘤进行分期,对预后预测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今年的EAU新增了Expert-GuidedPosterTour环节,不同于传统的StandardPoster的汇报,主持人会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带领现场的观众一起浏览二十多个Poster,面对Poster和作者进行详细的提问,具有更好的互动效果,给予主持人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Expert-GuidedPosterTour:NewTechnologies这个环节中,有几项关于肾癌的研究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