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亭志》编纂工作自年5月筹划,历时半年,初稿已出,总计余页,为保证本志的丰富性和完整性,现将初稿授权于“枫亭热线”平台连载发布,乡亲们可在评论区对内容提出问题和纠正,枫亭镇镇志办会收集大家的资料进行审查核对,望大家积极配合支持,早日迎来新志亮相。
第九篇
人物
第一章人物传
枫亭自汉元狩间,何氏九兄弟结枫为亭,至今已有多年;从唐武德年间四年(-)设立枫亭馆起,至今已有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许多对社会、对百姓做过贡献或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两宋时人物彬彬辈出,《宋史》中有传达 人,此外府志、县志中宋代另外有传者 人。元、明、清三代,虽不再有前代之赫赫,也出有陈迁、林兰友等以宦绩德行赢得人民爱戴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者,也堪为后世楷模。
本卷所收人物分为传、录、表三部分,分别记述各类人物,人物传收82人,人物录收38人,英烈表收14人,入进士表和职官表的人(其中进士人),任知县以上职官人,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表的人,入科级以上干部表的人,入先进人物表的95人,入博士表21人、硕士表19人,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
第一章人物传
唐
陈*陈元光
陈*(-年),字一民,号素轩,祖籍河东,青年时随父陈犊(字克耕)从唐*作战,后迁居光州。
陈元光(-年),字廷炬,号龙湖,陈*之子,从小聪明过人,精通儒术,熟谙韬略,文武双全。
唐总章二年(年),朝廷命副诸卫上将陈*戍闽,元光随父入闽,安家在枫亭陈庐园(今学士街)。后陈*以岭南行*总管事,率府兵名以平定“蛮獠啸乱”(今漳潮之间)。率*渡柳营江(今龙溪九龙江)打败少数民族的武装队伍。后因寡不敌众,奏请援兵。朝廷命陈*之兄陈敏、陈敷率*校五十八姓增援。陈敏、陈敷途中在衢州病逝,由陈*之母魏箴代领兵众入闽。陈*得到增援后,平定36个山寨,把队伍带到梁山外的云霄镇,在火田村建宅驻扎,耕垦农田,开发地方。
仪凤二年(年),陈*病故。陈元光代父领兵。永隆初,广东寇陈谦联合诸少数民族攻潮阳,循州司马高王定檄元光潜师入潮,陈元光以轻骑救援,取得全胜。朝廷晋升陈元光为正议大夫、岭南行*总管。
陈*、陈元光及其部下经过二代人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后,终在垂拱二年(公元年),呈请朝廷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设立漳州,陈元光被任命为漳州首位刺史。景云二年()十一月,在作战中受伤而卒。
陈*、陈元光开漳事迹,深受福建民间敬仰崇拜,历代朝廷也屡加封赠。据南宋《仙溪志》记载:“威惠灵著王庙二。在枫亭市之南、北。按漳浦《威惠庙集》云:陈*仕唐副诸卫上将,武后朝戍闽,遂家于温陵之北,曰枫亭,灵著王乃其子也。今枫亭二庙旧传乃其故居。”又载:“敕灵著王父墓。在县南四十里赤湖陈墓头。”
陈*墓在今仙游枫亭镇东宅村赤岭。墓碑为淡绿色的花岗岩所制,碑宽45厘米,高56厘米,碑上镌刻十个大字:“唐副尉上将讳*陈公茔”。年1月至3月,省文物局安排考古专家对枫亭陈*古墓实施考古清理。考古报告建议保护以及修复陈*墓。
古枫亭威惠灵著王庙现仍在旧址,与东岳帝并祀,庙内“仁惠尊王”雕像即陈元光神像。
陈*八世孙陈邕,由陈庐园迁侯榄;十一世孙陈洪进,以泉、漳二州归宋,封南康郡王。一门五侯。其第四子陈文顼留枫亭,裔称五侯陈。陈元光裔称圣王陈,亦称南院陈。
五代
留从效
留从效(-年),字元范,又名留少角。五代泉州桃源(今永春县)人,其兄留从愿在泉州当*官,因此留从效少年随母定居仙游慈孝里赤湖留宅村(今枫亭东宅留宅自然村),幼年丧父,尊敬兄长,奉母至孝,勇力过人。常以铁扁桃入山砍柴,一担数百斤,挑到沙溪去卖,即带鱼肉回家奉母。好读兵书,后在泉州当衙兵,以功任散员指挥使。
后晋开运元年(年)春,福州叛将朱文进杀闽王曦,自立为闽主,委派其亲信*绍颇为泉州刺史。留从效邀请王忠顺、董思安、苏光海等连夜在其家饮宴,决定发动兵变。得到壮士陈洪进等52人,连夜入城擒杀*绍颇,请王延*之侄王继勋出面主持*府事,从效任都指挥使。朱文进从福州发兵攻打泉州,留从效率部反击,打败朱文进部。
南唐保大三年(年),南唐国主李璟派兵攻打建州,王延*投降,王继
勋以泉州降。次年,福州的威武*节度李宏义派其弟宏通率兵万众攻泉州。留从效以王继勋平日赏罚不当,兵士不肯卖命为由,废黜王继勋,自领*府事,称泉、漳二州留后,然后率兵击败李宏通部。南唐李璟将王继勋召往金陵,命留从效为漳、泉等州观察使。后累授留从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
留从效名义上以漳泉二州归属南唐,实际上实行割据自治,拒绝泉驻札南唐州派*,南唐亦加于认可。留从效对天下分久必合的大势有清醒认识,认为以开封为首都的后周有统一国家的前景,遂向后周世宗表示归附之意,周世宗前后三次以御书回复。宋太祖受后周禅让即位后,留从效一面继续与南唐周旋,一面上表向宋廷称臣,贡奉不断。宋太祖遣使厚赐留从效,并加慰勉,前后四赐御书慰勉。宋建隆三年(年),留从效背发疽病故,享年56岁。
留从效出自寒微,知人疾苦,在郡专以勤俭养民为务,常衣布素,置公服于中门之侧,出则衣之。每言我素贫贱,不可忘本。民甚爱之,部内安治。
今枫亭留宅林厝门前园地,即是留从效府第旧址。在留宅慈济庙现存一副拜石,两边条石各刻“弟子留少角敬捨拜石”“铁枚祈求全家平安者”。传是留从效母子所捐。留从效又遵母命助高僧普惠、契泽在枫亭锦屏山南建仁王院,舍田供奉。南宋末帝昰南渡曾驻跸于此,后改天王院。留从效在今枫亭陡门有田庄,《连江里志略》称作东庄,并记载留宅荔枝繁植在此。
留从愿
留从效之兄,五代泉州桃源(今永春县)人,在泉州当*官,因此与其母、其弟从效定居仙游慈孝里赤湖留宅村(今枫亭东宅留宅自然村),其弟留从效为漳、泉等州观察使时,董思安为漳州剌史(其时改名南州),留从愿为副使。后留从愿鸩杀董思安,取而代之。定居龙溪,卒葬龙溪县廿五都丰乐里。
留从效没有亲生儿子,三个嗣子留绍錤、留绍鎡从其亲兄留从愿过继,留居道从其从兄留仁琠过继。留从效病重时,从愿守漳州,绍錤在南唐首都金陵为质,绍鎡年尚幼继位。张汉思与陈洪进等以留从鎡勾结吴越王使者谋附钱氏为理由,率兵废从鎡,而汉思自称留后,洪进为副使,时在建隆三年()。明年,洪进又废汉思而自立。
留居道
留居道(-年),留从效之义子,留从效无子,以居道为后,先领留从效麾下亲兵,建隆二年(),受留从效命以清源招讨使出知莆田县,曾重修莆田县衙。后一直定居赤湖留宅。
其家建有御书楼,收藏南唐元宗御书一件,后周世宗御书三件,宋太祖御书四件,这些御书在《留氏族谱》中都载有全文。元托托《宋史》载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留从效孙留丕式诣阙,呈献留从效在世时所受宋太祖颁赐的御书,得授三班借职。
留居道次子留朴兼祧留从鎡嗣,宋太宗以其为留从效后人,召加銀青光祿大夫、检校国子祭酒,致仕时兼监察御史。
留居道从安南(今越南)移植荔枝17棵在枫亭赤湖,至清代存7棵,现存3棵。
留居道累赠尚书左仆射,是以留从效六代孙留正在南宋时官居尚书左仆射而赠。
陈洪进
陈洪进(-年),字济川,连江里后榄村(今枫亭镇秀峰村)人,出生贫寒,少怀大志,攻读诗文,喜习兵法,以才勇闻名乡里。青年时,应募从*,为泉州将留从效部属,在攻打汀州时,作战勇敢有功,被提升为兵马副使。
后晋开运元年(年),洪进协助留从效擒杀朱文进的部将*绍颇,并自告奋勇,把*首级(头颅)送往建州(今建瓯),请求闽王王延*出兵支援。途中,在龙溪智退众匪,不辱使命,深得王延*赏识,被提拔为建州马步行*都校,后王延*遣其回泉州,仍为留从效部将。
南唐元宗任命留从效为漳、泉等州观察使,并以陈洪进为统*使,与统*副使张汉思同掌兵权。
北宋建隆三年(年),留从效病死,义子留绍镃继位月余,陈洪进以留绍镃勾结吴越王为由,将其废黜,并推举张汉思为留后,自为副使。张汉思年老醇谨,凡**事务皆取决于陈洪进。当时张汉思诸子皆为衙将,不服,欲谋害陈洪进,但未得逞。陈洪进遂采取决断措施,于北宋乾德元年(年)夺取张汉思权,自称留后,从此独据泉、漳二州。
洪进主*泉、漳后,继承留从效保境安民、发展生产和海外贸易、与宋中央*权保持密切关系的*策。使泉、漳(当时莆仙属泉州)在王审知时代30年安定发展的基础上,又继续了留、陈时代四十多年繁荣进步,泉州港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国际海港。这在动乱达70多年的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实为罕见。
陈洪进审时度势,采取两全策略,一面仍附南唐,派人向南唐后主李煜请命,被委命为清源*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一面派衙将魏仁济于宋乾德元年(年),绕道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向宋太祖奉表称臣,表示愿纳土归宋。宋太祖下诏慰抚。当年开始,陈洪进岁岁向宋廷进贡。乾德二年(年),宋太祖改清源*为平海*,命陈洪进为节度使、泉漳观察使、检校太傅,赐号推诚顺化功臣,并以其子文顕为节度副使,文颢为漳州刺史。
开宝九年(年),陈洪进欲往开封朝觐,行至南剑州(今南平),闻太祖病逝,折回泉州,举镇发哀。宋太宗即位后,加封陈洪进为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年),洪进赴开封入觐,上《纳地表》,将泉漳二州及其所辖十四县计有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户正式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宗当即赐给白金绢帛,增给食邑,被授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并任用洪进之子文顕为通州团练使,文颢为房州刺史,文顗为滁州刺史,文琐为登州刺史。在陈洪进纳土的促进下,吴越国钱氏不久也纳土归宋,宋朝圆满地完成了对南方的和平统一。
四年(年),陈洪进随太宗攻取太原。六年(年),被封为杞国公。雍熙元年(年),又加封为岐国公。宋太宗念其年已古稀,特免其朝请,赐府第于开封祥符县。雍熙二年(年),陈洪进病逝于开封。宋太宗下令罢朝二日以示哀,并赐赠中书令,谥号忠顺,追封颖州会稽东海南康郡王,敕葬开封祥符县田村。
陈洪銛
陈洪进弟,初为泉州都指挥使。宋太祖开宝四年(),授漳州刺史,后在赴开封入贡途中,行至宿州病卒。子陈文琏,供奉官、阁门祗候。据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宋仁宗景祐中(年至年间),陈文琏在广州任巡检使臣,其时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已失败四十多年,李顺逃亡广州,年已七十余,被人告发,为陈文琏捕得,推验明白,囚赴开封。
陈文顕
陈洪进长子,字仲达。署左神机指挥使,迁泉州马步*都*使、右*押衙。乾德二年(),宋太祖命改清源*为平海*,陈洪进为平海*节度使,陈文顕为节度副使,后累加检校太保。洪进纳土,宋太宗授文顕通州团练使、知泉州。不久召还。时太宗征太原,文顕于皇帝所至行在朝见。经过一段时间后,出为青齐、庐寿、西京水南北、陕州四州都巡检使。
文顕与诸弟不睦,以致咸平(—)初,御史中丞李惟清上疏弹劾说:“文顕兄弟等并列郡守职务,委以方面大权,一门荣盛,当世罕可比匹。可是先人之坟土未干,私室之风规大坏;弟兄列讼,骨肉为仇,官奉私藏,同居异衅,屡经赦宥,而久积人言。文顕首起讼端,当律文“尊长之坐”,乞置散秩,以警浮俗。”太宗诏曰:“文顕等颇伤名教,合置邦刑,以其父有忠勋,未忍捐弃,宜赐诫谕,许其改过。若无悛革,当正简书,令御史台告谕之。”以疾病为由,改通许镇都监。咸平六年(),卒,年六十五。子宗宪,历虞部员外郎,为西京作坊使;宗元,殿中丞。(参考托托《宋史世家六·漳泉留氏、陈氏》)
陈文颢
陈洪进次子。陈洪进主*漳泉时期,初为泉州右*散兵马使、衙内都指挥使。不久权知漳州,朝命漳州刺史。凡七年,求还泉州,署行*司马。开宝(—)末,江南南唐平,洪进遣第三子文顗向宋太祖入贡,文顗不欲行,乃遣文颢。至京师,又自陈愿留在京师,以候父陈洪进入觐。太祖嘉之。
及洪进归朝,授文颢房州刺史,不久房州升为节镇,就把文颢换为康州刺史。端拱(—)初,出知同州,钱若水担任他的副手,文颢对他深加礼敬,把郡*委以处理。咸平(—)初,知耀州,又徙徐州。在审理件中,因犯轻罪重判错误,责授左武卫大将*、知涟水*。皇帝念其父纳土效顺,复以为康州刺史,留京师。
大中祥符(—)初,宋真宗议东封泰山,以濮州是驰道所经,命陈文颢知濮州,在准备安顿皇舆和供应警卫等方面都做得颇为勤劳周到,受皇帝下诏褒奖。皇驾至,召见劳问。礼毕,改衡州刺史,特给内地刺史奉料,未几召还。以老疾累表求致仕,诏免朝谒,岁给公费及月廪并如故。祥符六年(),卒,年七十二。(参考托托《宋史世家六·漳泉留氏、陈氏》)
陈文顗
陈洪进三子。始为泉州衙内都指挥使、知漳州。洪进归朝,授滁州刺史,仍旧知州。俄召归,奉朝请。景德中,换光州,以久次,领和州团练使,历知海、濮、濰、沂、*五州、信阳*。卒年七十一。录其子宗绶为大理评事,孙永弼、永升为三班借职,次子宗缵太子中舍。(参考托托《宋史世家六·漳泉留氏、陈氏》)宋
陈文顼
本为文顕子。初,洪进在泉州,有相者言一门受禄,当至万石。时洪进与三子皆领州郡,而文顼始生,乃以文顼为子,欲应其言。初补泉州衙内都校,又为衙内都监使,朝命领顺州刺史,归朝为登州刺史。沧、棣有寇盗,命为巡检使。会以禁*大校赵延溥为登州团练使,文顼改舒州刺史。淳化三年,卒,年三十五。文顼颇知书,亦工画。子宗绛,为殿中丞。(参考托托《宋史世家六·漳泉留氏、陈氏》)
陈文(—)
陈洪进第五子,陈洪进纳土时,年方五岁,北宋朝廷授徐州衙内都指挥使,陈洪进雍熙二年(年)病逝时,补西头供奉官,后七次升迁,至供备库使。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西祀汾阴,恩恤勋德之后,以陈文为阁门祗候, 历长秦州长道盐酒税,护民渠、文思院、致远务、刍秸、酒齐等署,历任兴元府、舒州、广州、长葛等地兵马都监,后任明州、越州、虔州、吉郡等地都巡检使。庆历二年,以右千牛卫大将*致任,明年69岁卒。
蔡襄为其作墓志铭,赞扬他说:“及某游宦,知公之为人,处丰贵显荣之间,而能脱奢豪之习,清约恬默,以自娱适。招延士人,讲论书史,仕宦四十年,率以次迁,未尝吐一语以干势要人。临官处事,一以法令,不能辄为轻重。将老即引去,截然有自止不屈之意,始终善良。”
郑仲温
仙游巩桥郑良士曾孙,尚书太保郑元弼孙。恬退,好山水,其从祖推官郑元礼早年迁来枫亭赤湖,郑仲温喜爱赤湖风景,也迁来居此。郑良士是开莆来学南湖三先生郑淑之后。有十一子,皆有官职,而其中八个儿子最著名,时号郑家八虎。时人为之歌曰:“贾彪三虎兮,典载。荀氏八龙兮,往代。时不同兮人不见,人不见号名空在。荣阳八虎兮今成群,车骑冠盖日纷纷。”元弼、元礼是八虎中之二人。
后来仲温又于锦屏之麓别筑精舍,为读书游息之所。北宋哲宗诏下郡县征所在隐逸士,仲温应诏乘传至京,陛陈治道称旨,拜稽勋员外郎,辞之。温诏谕就职,留邸一年,致归于锦屏旧舍。筑垣墉,署曰:旧游乐。每布衣杖履,拉伴同游,屡征不起,一时荣者咸以为不及。
蔡襄
北宋名臣蔡襄(-),字君谟,莆阳蔡氏第六代。生于仙游古代枫亭赤湖蕉溪。父亲蔡琇务农,幼时曾在外祖父卢仁泉港圭峰伏虎岩学馆及枫亭塔斗山书院读书。12岁时,仙游县尉凌景阳来枫亭复验公事,偶然发现蔡襄兄弟聪颖可教,将两人收入县学培养。凌景阳仙游县尉秩满调兴化*任职,又将两人带去兴化*学深造。
道光《枫亭志》记少年蔡襄登塔斗山作咏松诗:“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十八岁时,与十六岁的弟弟蔡高徒步西上,去首都开封参加府试,考取了府试第一名,第二年春(天圣八年,)参加会试,中王拱辰榜进士甲科第十名,与欧阳修同榜。发榜后凌景阳为蔡襄撮婚于江阴葛惟明的小女儿,铨选得授漳州*事判官,时年二十。
景祐三年()春,蔡襄赴京候任,朝廷上要求革新的范仲淹直言上疏,抨击权相吕夷简弄权误国,遭斥外贬。余靖、尹洙、欧阳修先后论救,均以“朋*”获罪遭谴,百官结舌,蔡襄挺身而出,与朋友们坚持为欧阳修送行,并愤作《四贤一不肖》组诗,赞颂范仲淹等四人为贤士,斥责失职谏官高若讷为不肖。组诗轰动京城,抄者手腕几折,市者得厚利,连辽国使者也购回张贴在幽州驿馆。蔡襄贤声大振,京城要求革新的呼声继续增强,终于导致了几年后庆历新*的产生。
此后三年蔡襄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等职,期间仙游县学请蔡襄撰写《仙游县学进士题名记》,文中对仙游读书成为风气备加赞扬,警告读书人当官要有官德,小心后人在题名碑前指着名字骂自己有位无德。
康定元年()春,蔡襄迁调入京,任秘书省著作郎,充馆阁校勘。二年以后仁宗有志打破沉闷*局,罢吕夷简,接着亲点欧阳修、余靖、王素三人为谏官。蔡襄写诗向三人表示庆贺,三人得诗献于皇帝,命蔡襄亦知谏院。蔡襄敢于揭发批评宰臣,先后批评了吕夷简不应退休后继续干*,宰相晏殊以权谋私,多次驳回不合理的任免,举荐贤能,一时权贵敛手,风气一新,欧阳、余、王、蔡被时人称为“京城四谏”。北宋历史上为人称道的台谏制度在这一时期达到较为完美的地步。
庆历三年(),仁宗任用范仲淹、韩琦执*,改革弊*,实施“择官长”、“明黜陟”、“抑侥幸”等项革新,史称“庆历新*”,蔡襄多有建言襄助。因改革阻力太大,改革半途而废,新*虽短暂,但被史家视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蔡襄以亲老乞回乡郡任职,庆历五年()一月回到福建,先后担任福州知府和福建转运使。知福州时延揽名士周希孟等办学,亲至州学讲解经术,提倡儒生重经术,轻词赋,学以致用。在范仲淹、欧阳修、蔡襄等人提倡下,儒学逐渐改变了先前一代“重诗赋、轻经义”的风气,形成一代宋学新风。
蔡襄在福州严厉惩办养*虫害人,禁止毁家破财治丧和巫人弄*欺骗病人,提倡看病就医,将医病药方《太平圣惠方》刻碑公布于众,并创办医学堂。蔡襄在福州和兴化*大力兴办水利。兴化五塘本为古代时公共水利设施,入宋以后被富户霸占私有,毁塘为田,蔡襄恢复五塘为公共水利,民田受益巨大,百姓立祠纪念。
兴化、泉州、漳州三地由于历史原因,丁米负担与他地相比极不合理,福建路转运使蔡襄再三向朝廷申请减免,终使兴化、泉州两地由七斗五升减为二斗五升,漳州由八斗八合减为三斗八合。
作为福建路转运使,蔡襄负责福建贡茶的监制,在先前“大龙团”茶的基础上,改进制茶技术,制成“小龙团”饼茶,成为精品贡茶,并总结了种茶制茶技术和品茶文化,又著《茶录》,使福建茶业得到迅速发展。
从福州大义渡到漳州省道七百里,蔡襄倡议道旁植松,为行人避雨遮日,路人歌曰:“六月行人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问谁植之,我蔡公”。
当时厢*实行易地轮换,福建的厢*被派往遥远偏僻的广南(今广东、广西)水土不服,染病而死很多,回防时往往死亡大半。蔡襄向仁宗建议,福建的厢*不再派往广南,只在就近屯驻更戍,存活了很多人命。
蔡襄这次在福建当地方官总共才三年九个月,为民办实事,史书上有记载的就有上述十多件,他的勤*爱民,后人有口皆碑。宋代史书如《皇朝编年纲目备要》等,在记载蔡襄调知福州这一很平常的事情后,竟然用了大量笔墨记载上述蔡襄在福建所做好事,这在宋代史书中仅见此一例。
皇祐三年(),蔡襄40岁,第二次到京任职,就任“三司盐铁勾院,复修起居注”,后改任知制诰。谏臣唐介因反对滥用外戚,语讦张贵妃和宰相文彦愽,仁宗盛怒,要贬唐介去远劣之地春州,满朝不敢论救,蔡襄挺身当殿劝谏仁宗,后又上疏劝仁宗息怒,终使唐介改贬近地。御史马遵等弹劾宰相梁适不称职,仁宗以弹章中一条材料不实为借口,要将马遵等外贬,时任知制诰的蔡襄为维护御史风闻言事的权利,缴还词头,不肯草制。
宋代原行“里正衙前”役法,担任重难差役的里正往往赔累破产。蔡襄上疏论役法不良,朝廷令蔡襄、韩絳讨论,将“里正衙前”改为“乡户衙前”,实施后各地都认为便利,是宋代役法的一次进步。之后蔡襄以龙图阁直学士担任了九个月左右的权知开封府,欧阳修称赞蔡襄知开封府“有能名,其治京师读笑无留事,尤善破奸发隐,吏不能欺。”
至和二年()六月,蔡襄回闽赴泉州知府任,本拟到泉州主持建造洛阳桥,但赴任途中长子匀和夫人葛氏病故,耗时半年才抵泉州。上任才两个月多,又被调去福州任知府。
蔡襄第二次知福州达两年,上书乞修福州城池,加强沿海防备,开凿西湖,命侯官、闽县,怀安三县兴修水利,写了《福州五戒文》布告全城,又立《戒山头斋会碑》,又作《教民十六事》,*绩辉煌。
嘉祐三年()六月,蔡襄如愿调任泉州知府,其时47岁。洛阳桥(万安桥)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泉州万安渡为福建南北交通要冲,浪汹船危。蔡襄主持下,首创筏型桥基、浮运悬机架石、养蛎固基等建桥方法,成功建造洛阳跨海大桥,并亲书碑记,桥与碑各称一绝,千古不朽。
蔡襄此次在泉州又悉心将所著《荔枝谱》一文三千多字写成字帖。荔枝谱分七篇,具体地记述了荔枝的历史和产地,排出了十二个荔枝的名牌品种,介绍另外20个一般品种,又对荔枝的栽培、加工、运输等技术都作了总结,英国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中誉之为世界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荔枝谱》墨迹也成为蔡襄书法*宝之一。
嘉祐六年()四月,蔡襄第三次入京任要职,仁宗授他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此时年50岁,总理全国财*四年,劳心劳力,面对财*困难的现实,剖析原因,提出改善方案,量入为出,严明簿书纪纲,曾使朝廷财赋一度盈余。英宗即位后又迁他给事中,拜三司使,但到治平二年(),英宗听信谗言,无端猜疑蔡襄在其立太子和继位前后有言论和奏疏反对他,尽管朝中宰执大臣们一致辩解论救,英宗不能释疑,原本大有作为的蔡襄无奈出知杭州。
蔡襄在杭州期间给92岁的卢太郡过生日祝寿,效古代老莱子彩衣娱母故事,率子孙亲戚起舞祝洒,祝寿诗中说:“我今鬓发百垂丝,挥拂菜衣辄起舞。愿亲长年无穷己,愿儿强健典州府。不富不贫正得宜,如我奉亲难比数。”
蔡襄在杭只任满一年余,就升调南京留守,但因母丧扶柩回乡守制,第二年夏又遭次子病丧,身心交惫,于治平四年()八月十六日病逝。蔡襄为官一生,田园无几,两袖清风。去世后,北宋贤臣、大文学家欧阳修不胜悲痛,派人哭丧,并撰写墓志铭。对蔡襄一生作了极高评价。
南宋孝宗淳熙三年,蔡襄的裔孙蔡洸申请为其祖蔡襄议谥,其时蔡襄已去世年,在世时官三品本来不合赐谥条件,但宋孝宗特旨为其议谥,太常寺谥议札子中赞扬蔡襄:“忠之实曰廉公方正,惠之实曰遗爱在民。”朝廷谥蔡襄“忠惠”两字,蔡家后代和世人遂常称蔡襄为蔡忠惠公。
南宋朱熹、赵鼎、李纲等人也纷纷题赞、题诗颂扬蔡襄。在宋人笔记和文集中,蔡襄是最常提到的话题。明成化六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滕昭巡察福建到仙游枫亭,见蔡襄墓上杂草丛生,急发函福建巡按周谟与兴化知府蒋云汉督修蔡襄墓。修后郡人莆田状元柯潜作记。此后蔡襄墓历代多次由官府举办修扩。清代内阁大学士蔡新也以裔孙身份来蔡襄墓致祭,赠建望柱一对,题写墓联。直到现在,国内外蔡氏后裔每年清明和重阳节都举行扫墓祭祖,蔡襄陵园被定为福建省重点廉*教育基地。
蔡襄是北宋前期最著名的书法家,当时推为本朝第一。他的书法承上启下,为尚意派先驱。正楷端重,行书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
蔡高(-)
蔡高,字君山,蔡襄胞弟。三岁即随兄襄从学于外祖父卢仁,十岁与兄同受仙游县尉凌景阳提携入县学,十三岁兄弟同就乡举入郡庠,年甫十六,随兄徒步入京,不畏艰难困厄,参加开封府试,襄举第一,高未得举。到下一科景祐元年(公元年),蔡高登进士第,初授长溪县尉。
蔡高于长溪(今福建霞浦)县尉职上爱民如亲,办案料事如神,事迹流传至今。据欧阳修《蔡君山墓铭》所记:县里有个老妇,她的两个儿子在海上打渔死了,这老妇直指某人为她家仇人,说是他害了她儿子,告到县里要求捉捕凶手。县吏们感到没把握,推说:“海上风浪大,谁知道他是不是遇上风浪淹死了呢?而且就算是被仇人所杀,若尸体都得不到,则按法律可以不立案查办啊。”
蔡高却说:“看这老妇脸有冤色,我们不能都不理她呀!”就暗中调查那仇人家,得到一些蛛絲马迹。于是与那老妇相约:“我和你一起住在海上等十天,如果十天之内得不到你儿子的尸体,我就为你担任捕捉凶手的责任。”结果整整等在海上七天,海潮把两具尸体漂浮来了,验尸证明是被杀的,于是捉捕凶手归案伏法。
又有夫妇俩出门在外,盗贼杀了他在家守门的儿子,蔡高迅速召集了村里的民众,会齐查案,让他们坐成一圈,一个个熟视着他们,然后就指着其中一个说:“这就是杀人凶犯!”审讯他果然伏罪。大家都不明白他是用什么方法得知那人是凶手的。长溪县的人说:“以前史书上所记载的能吏如何如何神明,不过是如此吧!”《霞浦县志》、福州《三山志》都有此记载。
任满迁京城开封府太康县主薄,常与欧阳修往来于蔡襄府中,三人皆志于革新朝*,力主经世致用。蔡高说:“天子本来以六科的实务知识来考试天下士人,而大多学者却还老是以记问典故和诗赋应对当作本事,这不是古人取士之意啊!我独不以为然,我是不分昼夜地刻苦学习实务的知识的!”到他去世后,蔡襄发现他的遗稿有十数万字,都是当世实务。后来仁宗与范仲淹等大臣们实行“庆历新*”,形成了一些新的法规条目。其中对旧法规有更改创新的,十有五六在君山的遗稿中都提过,欧阳修叹道:“我于是知道君山是天下的大奇才啊!”
庆历元年(公元年)京师大疫,蔡高身为京畿大县主薄,奔走县城救死抚民,不幸染疾,殁于职上,享年二十八岁。当时他的妻子程氏在太康,还有一男二女都幼小,县里的人同情他家没钱发丧,筹了二百千钱给他家,程氏哭着说:“我家向来清廉为官,不能接受钱,给我死去的丈夫造成污点!”拒不收钱。欧阳修说:“我于是知道君山不仅能以惠*爱他县民,还能以清廉教化他的妻子家属。”
三年后,蔡襄抚弟柩还乡,归葬于慈孝里赤湖蕉坑,欧阳修为作墓志铭。年9月,浙江瑞安蔡高后裔十几个蔡氏祠堂,特筹建祖茔修建委员会,委派十八人来莆寻祖修墓,得到枫亭文化研究会、莆田市蔡襄学术研究会、蔡襄故里委员会协助,勘得蔡高旧墓茔所在,又得到枫亭镇*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重修了祖茔。
蔡准
蔡准,生卒年不详,莆阳蔡氏第五代,蔡京、蔡卞父亲。景祐元年(),与蔡襄胞弟蔡高同中张唐卿榜进士。蔡氏族谱记载:“以进士官知秀州嘉兴县,著作郎,秘书丞,尚书职封员外郎,累赠太师秦国公。”目前史料中可见到的具体差遣似只有知嘉兴一职。
据《蔡襄全集·制诰》载《著作佐郎知秀州嘉兴县蔡准,可秘书丞,差遣依旧》敕书一道,可知蔡准在仁宗至和元年()左右已知秀州县三年,从著作佐郎升秘书丞再知该大县。又据韩维《南阳集》中载《职方员外郎蔡准、连庠可并屯田郎中》敕书,可知蔡准在治平三年()左右,以职方员外郎,升官屯田郎中,担任何种差遣不明。
再据朱弁《曲洧旧闻》卷八《蔡准侍郎少年时见*怪》条载:“晁之道尝言:‘蔡侍郎准少年时,出入常有二人见于马首,或肩舆之前,若先驱,或前或却。问之从者,皆无所睹。准甚惧,谓有冤*,百方禳襘,皆不能遣。既久,亦不以为事。庆历四年生京,而一人不见;又二年生卞,乃遂俱灭。”依此则蔡准还曾官侍郎。这似是他的最终官职。这样,可以推测蔡准历官著作佐郎、秘书丞、尚书职封员外郎、屯田郎中、终侍郎。赠太师秦国公则是因长子蔡京贵赠。
蔡准为官在蔡襄稍后,官职没有蔡襄显赫,但两家来往较为密切。《蔡襄全集》中有《回蔡郎中启》一文,语气很为亲切。
熙宁四年()十一月底,苏轼(东波)来到杭州任通判,直至熙宁七年离杭。这时蔡准也在杭州,杭州是两浙路治所,以他当时屯田郎中官职,可能在两浙路转运使下任职。而蔡京此时任杭州钱塘县尉。蔡准、蔡京父子,与苏轼有一段时间的融洽的交游。
《浙江通志》卷十记“来贤岩”曰:“《大涤洞天记》在洞霄宫东南,青檀山前,嵌空数丈,盘石丛竹可以游息。熙宁间东坡为杭通守,同蔡准、吴天常、乐富国、闻人安道、俞康直、张日华,幅巾藜杖,盘桓于此,后人号曰‘来贤’。”蔡准诗《来贤岩》曰“大滌洞沈沈,天柱风嶪嶪。人世悲落花,岩松无易叶。朝夕樵风生,云鹤闲情惬。何当采玉芝,仙踪从此蹑。”
除了游大滌洞之外,熙宁五年夏,蔡准还邀请苏东波同游杭州西湖。“苏轼集”卷三有《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是苏东波诗作中很重要的作品。
许稹
许稹,连江里下浒村(今枫亭建国村下浒自然村)人。宋宝元元年(年),登进士第,历任尚书都官郎中、德化通判。仁宗时,评出全国廉洁官员49名,稹为其中之一。后被封为监察御史,但未入朝即病故,受退休恩典。
许稹的胞弟许程,儿子许巽、许贡、许异,侄儿许章及孙许产等皆先后中进士。
许章
字潜道,稹从子,第庆历二年进士。授寻州司户参*,历知建州,除屯田郎。为*能理烦剧,而不见苛细。由筮仕至部郎,历有贤声。荐之者前后凡五十二人,官至朝奉郎。
洪忠
洪忠(-年),字汇江,连江里鱼街(今枫亭镇兰友街)人,祖籍江苏淮阴。青年时,与父洪一波经商于浙江温州、宁波一带,家资颇丰。宋庆历四年(年),捐资陆续建造沙溪、沧溪、太平三桥。每有饥荒,皆慷慨赈济贫民。庆历五年(年),又捐资建造乞丐、后宋(洪忠桥)、锦桥、长坝等桥。庆历七年(年),蔡襄任福建转运使,念其贡献大,上书奏敕赐洪忠兴化*助教。皇祐五年(年),以上七桥相继建成,太平桥亦称洪忠桥。
洪忠对枫亭贡献巨大,*和三年(年)逝世,享年88岁。
郑少连
郑少连,字仪鲁,东宅赤湖人。宋嘉祐二年(年),特奏名进士,任剑浦县主簿,后调任许州判官,到老退休,赠大理寺丞。自五代郑元礼从赖店圣泉迁入赤湖以来,郑家有十多人登进士第(包括特奏名),与赤湖蔡氏并耀。
蔡京(-6年)
字元长,莆阳蔡氏第六代,与蔡襄同高祖,小蔡襄35岁。蔡京的书法,在少年时得堂兄蔡襄亲授。蔡京、蔡卞兄弟曾同在京城太学修业,驰声一时,神宗熙宁三年(),又于同科高中进士甲科第九和第十三名。
蔡京出仕后,先任杭州钱塘县尉,后调舒州推官。约在熙宁六年(),蔡京、蔡卞多次上书朝廷,请建莆田木兰陂。正当神宗、王安石变法,大力鼓励兴修水利,皇帝下诏民间募筑。蔡京又写信邀请闽侯李宏携资来莆筑陂,后在资金缺乏时又复奏于朝廷,下诏再募莆田南洋十四家参加,历时八年,终使木兰陂修造成功。
熙宁七年(),大臣熊本察访梓、夔,前往泸州平叛,需要助手,奏称舒州推官“蔡京学行纯茂,练习新法(王安石新法)”,遂辟为干当公事(助手)。后调任京城,先后供职权流内铨、崇文院校书、中书礼房习学公事、大理评事、权检正礼房公事。期间参与制定太学教养法和编修诸路学制。
元丰三年()升太子中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权提点开封府界諸县镇公事。四年升试起居郎,曾在官制所担任“检讨文字”。元丰六年(),神宗特命起居郎蔡京就官制改革拟出试题。八月,被任命为“贺辽道宗生辰使”,出使辽国。十月升任中书舍人。蔡卞比蔡京早一年任中书舍人,按惯例,举行朝会入宫时应该排在蔡京前面,但蔡卞乞叙班于兄京之下,朝命从之。兄弟同科高中,又同在朝廷对掌书命,在朝野流为一段佳话。
元丰七年()十一月,蔡京升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八年正月,神宗病危,神宗母亲高太后在立神宗儿子以继父,还是立神宗弟以继兄的两种选择中犹豫不决,导致左相王珪观望等待,迟迟不肯以执*集体上表,建言立太子。蔡京的族亲,右相蔡确因前受神宗私下顾托,遂与門下侍郎章惇在内廷会议上逼迫王珪表态,上表请立太子。事前蔡确指示知开封府蔡京带上刽子随行,来外廷护卫,预防不测。诸执*表上,神宗欣喜流涕,遂立哲宗。
太皇太后高氏垂簾主*,起用司马光、吕公著等老臣,废弃了王安石的各项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司马光骤然下令限开封府五日恢复差役法。蔡京只得令开封、祥符二县按照旧法所需数目,提供了一千余人充役,并报告司马光事已如期办理,司马光喜曰:“使人人如待制,法何患不行!”
然而台谏纷起,言蔡京“挟邪坏法”,蔡京自请外放,元祐时期(—),蔡京曾被列入王安石、蔡确亲*名单,流落外任十年,得不到应有的升迁和重用。
元祐八年()九月,宣仁太后高氏去世,哲宗亲*,即开始绍述神宗之*,改元绍圣。哲宗召章惇入朝拜相,蔡京和蔡卞也调回朝廷。绍圣初,章惇欲复神宗役法,置司讲议,久不决。蔡京谓惇曰:“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惇然之,雇役遂定。
绍圣四年()三月起,朝廷追查元祐中刘挚、梁焘等人企图废黜哲宗的*治活动,哲宗命蔡京在同文馆究治此事,史称“同文馆狱”。蔡京因事涉高太皇太后,留有余地,上报朝廷:“事涉不顺,无他佐证。”只捕内侍张士良,陈衍加于处理。对刘挈、梁焘则以“诚有是心,然反形未具”,未再加重处分,宣仁之事不了了之。
元符三年(0)正月哲宗崩,徽宗继位,向太后权同听*。实行对新旧两*持平用中的路线。返朝的元祐*人进入台谏后,和曾布一道攻击较为激进的新*人物章惇、蔡卞、蔡京等人,章惇与蔡卞先后外放,蔡京起初在向太后的坚决保护下免于外放,后来还是被迫出知永兴*。
回朝的元祐*人一味攻逐新*,徽宗调和两*的路线失败,回到绍述神宗、哲宗新法立场上。邓洵武进《爱莫助之图》,劝徽宗“陛下必欲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崇宁元年(2)七月,蔡京回朝拜相,制下之日,赐坐延和殿,徽宗命之曰:“神宗创法立制,先帝(哲宗)继之,两遭变更,国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顿首谢,愿尽死。二年正月,进左仆射。蔡卞也随后知枢密院,兄弟两人同时在朝担任左右相,史上罕见。
蔡京初命相,行“打套折钞之法,盘点皇城诸司各种仓库中的故弊之物,“幕帟、漆器、牙札、锦缎之属,及细色香药”等,打包作价,抵偿欠钞,还清朝廷因历次对夏战争,欠下民间商人们三百七十万緍的巨额国债,表现了出色的理财能力。
经济上,蔡京继承神宗、王安石新法,深化改革茶法、盐法、钱法、方田法和漕运,既促进了生产和流通,又增加了国家财*收入,使国库充足,官员俸禄递增,出现了《清明上河图》所描画的繁荣景象。
蔡京与徽宗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施了安济坊、居养院、漏泽园等社会救助措施。安济坊是救济出外途中发病而无力医治者的机构,居养院为鰥寡孤独者提供住所和生活必需品,漏泽园为无力举丧的穷人提供墓地。并以三项社会救助措施是否得到实施作为当地官员是否称职的考核标准之一。这在中外历史上是重大创举。南宋时朱熹曾高度赞扬了蔡京为相时的崇、观之*为“功成治定”,安济坊,居养院等社会福利措施为“德至渥矣”。
蔡京当*期间推行“崇宁兴学”,在北宋三次兴学活动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将神宗时期的太学三舍法推广到地方州县学。建立了从县学到州学、从州学到辟雍、从辟雍到太学的逐级考核的升学办法。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北宋仁宗、神宗、哲宗各朝一直与西夏之间争战不休,徽宗朝在蔡京和蔡卞的策划下,不但收复了湟、鄯、廓几州,而且逼迫西夏在辽国出面调停下,于崇宁五年正式向宋朝谢罪息兵,北宋取得胜利。
徽宗在位26年中,蔡京五为首相,主*累计达19年。到宣和二年(0)六月以太师、魯国公等荣誉退休。重和元年()徽宗招蔡京之子蔡鞗为驸马,曾在大殿宴请蔡京和家人,又曾七次驾临蔡京私第。
蔡京退休三年多后,到了宣和六年(4)十二月徽宗在内外交困下又重新起用蔡京总领三省事,其时蔡京已七十八岁高龄,眼花头昏,不得不以季子蔡絛代批*务,于宣和七年三月随之尴尬罢相。
蔡京作相期间最为人垢病的是“崇宁*锢”,即对反对新法的元祐*籍人的迫害和书写“元祐*籍碑”。还有些史家说蔡京倡“丰、亨、豫、大”之说,浪费奢侈,“既贵而贪”,导致北宋亡国。蔡京在北宋亡国时虽不在位,但此前曾长期总理国*,因此对北宋亡国也应负有相应责任。
宣和七年(5)底,金兵第一次入侵,徽宗禅位于钦宗。靖康元年(6)初金兵退后,钦宗在旧*骨干耿南仲的挑动和操纵下过度猜疑徽宗有复辟企图,软禁徽宗,从而对先朝大臣加于清洗和杀戮。侍御史孙觌等极疏蔡京奸恶,钦宗朝廷逐渐增加蔡京的罪名,至六月,圣旨令“蔡京、蔡攸永不放还,臣僚敢有引荐,当正刑章”。七月令蔡京移儋州(今海南岛)安置,蔡攸移雷州(广东海康)安置,蔡京子孙23人也被分别流放边远各地。蔡京七月二十一日病逝于流放途中潭州(今长沙)崇教寺。门人吕川为他写作墓志,文中有“天宝之末,姚宋何罪”句。是年底金兵第二次入侵,北宋亡。
绍兴三十一年()十月,金国完颜亮撕毁和约,带兵攻宋,仓促中宋廷号召举国抗战,宋高宗在下诏亲征同日,又“诏蔡京、童贯、岳飞、张宪子孙家属,见拘管州*并放逐便。用中书、门下省请也。”
宋孝宗乾道三年(),也就是蔡京死后42年,蔡京骸骨由潭州(长沙)迁葬仙游枫亭埔蓬村,墓葬规模按照宋丞相等级。
元﹒托托《宋史》中,蔡京入奸臣传。
蔡京书法字势豪健,痛快沉着。北宋《宣和书谱》列举历代名书家一百九十七人,为之立传并作书法评论,枫亭人蔡襄、蔡京、蔡卞三人都被列为世所公认的大书法名家。现代大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启功先生《论书绝句百首》之十二称:“笔姿京卞尽清妍,蹑唐纵晋傲宋贤。一念云泥判德艺,遂教坡谷以人传。”又注解说:“北宋书风,蔡襄、欧阳修、刘敞为一宗,有继承而无发展。苏、*为一宗,不肯接受旧格牢宠,大出新意而不违古法。二蔡、米芾为一宗,体势在开张中有聚散,用笔在遒劲中见姿媚,以法备态足言,此一宗在宋人中实称巨擘。”
蔡卞(-)
字元度,莆阳蔡氏第六代,蔡京胞弟。治平二年(),王安石在金陵因母丧守制,招徒讲学。蔡卞少年16岁即与陆佃、龚原、李定等人从学王安石,在学术和思想方面深得王安石的真传。后与其兄同科,高中进士甲科第十三名。初授江阴主簿。及第不久,王安石即把次女嫁给蔡卞为妻。
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出为江宁知府,期间撰写了《精义堂记》,叫女婿蔡卞书写,呈给神宗,神宗从此知道蔡卞,调入京城提拔使用。
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回京再任首相,新学的核心著作《三经新义》就在这时刊行,是王安石与王雱、蔡卞、沈括等人合著,其中《书新义》《诗新义》分别由王雱和蔡卞执笔。蔡卞还著有《毛诗名物解》一书,他是王氏新学的主要传承人之一。
元丰二年()十二月,因张璪举荐,为国子监(中央最高学府)直讲,三年五月,升修国史院編修官。后兼任同知谏院。历奉议郎、试起居舍人,兼任权国子司业。神宗欲提拔蔡卞为侍御史知杂事(御史台副长官),副宰相右仆射蔡确和执*之一王安礼两人皆以与蔡卞有亲嫌,请皇帝考虑更改,虽然神宗认为“其人有守,必不肯比附”,蔡卞还是努力辞去侍御史知杂事职务。元丰五年命在官制所担任“详定官”(审定官),又提为中书舍人兼侍讲。
元丰七年五月,神宗命蔡卞前去金陵问候和照顾病重的王安石,十月,蔡卞试给事中。元丰八年春礼部进士省试,以蔡卞为主考,考试进行中考场发生严重火灾,后举行重考。
元丰八年()春,神宗崩,哲宗立,高氏太皇太后垂簾主*。九月命承议郎、龙图阁直学士蔡卞为太皇太后回谢辽国使,辽人颇闻蔡卞名。途中蔡卞适有寒疾,辽主命载以白驰车,典客者曰:“此车国君所乘,盖异礼也。”
高氏太皇太后(宣仁)起用司马光、吕公著等,废弃了王安石的各项新法,蔡卞使辽还朝后,即罢兼职侍讲,一再要求辞退,去照顾患病的王安石。
台谏言京、卞“既与王安石为婚姻之家,又与蔡确有宗族之契,凭持势力,习惯恣行。”元祐元年()闰二月,以龙图阁待制出知宣州。王安石病重去世期间,蔡卞向朝廷请假到金陵照顾老人,料理丧事,并接岳母到蔡家养老,直到多年后为之送终。
以后数年蔡卞一直流落外任。《宋史》蔡卞传中记蔡卞知广州时,因海外贸易,当地“宝贝丛凑”,但蔡卞“一无所取”,离开广州调赴越州时,外国商人很是留恋和惋惜,“以蔷薇露洒衣送之”。《萍洲可谈》卷二载有蔡卞在广州任上,用医助教王士良的钩藤散,治愈当地疫疠之事。
元祐八年()九月,宣仁太后高氏去世,哲宗亲*,蔡卞被召回朝廷复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后升翰林学士承旨,十月迁为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事,再迁尚书左丞,与尚书左仆射宰相章惇、知枢密院事曾布同为执*核心。
绍圣元年四月,同修国史蔡卞上疏言元祐时所编《神宗实录》所记,“类多疑似不根,乞验索审订,重行刊定,使后世无所迷惑。”哲宗命蔡卞去王安石侄儿王防家,取得王安石《日录》,以参定《神宗实录》和《正史》。朝廷追究范祖禹、赵彦昌、*庭坚修史不实责任,各人皆被夺官窜黜。
蔡卞参与了一些较为过分的对元祐*人的报复事件,例如建议由蹇序辰和徐铎主持“编排元祐章牍”,又如把元祐“看详诉理所”所平反的熙丰中得罪之臣的案件重新加上罪名,二者牵涉到的打击面都较广。《宋史·蔡卞传》说他“专论绍述之说,上欺天子,下胁同列,凡中伤善类,皆密疏建白,然后请帝亲答付外之。”又说“章惇虽巨奸,然犹在其术中,惇轻率不思,而卞深阻寡言,论者以为惇迹易明,而卞心难见。”但近代史家梁启超却说蔡卞的这些罪状,“凡此皆莫须有者也。”
元符三年(0年)正月,哲宗去世,无子,新君须在哲宗诸弟中择立。向太后拒绝了章惇立简王或申王的建议,主张立哲宗异母弟端王赵佶为帝,曾布、蔡卞、许将皆表示拥护向后主张,徽宗继位,向太后权同听*。起初实行对新旧两*持平用中的路线。返朝的元祐*人陆续进入台谏重地,和曾布一道攻击攻击当初反对端王继立的章惇和新*的激进人物蔡卞。元符三年五月,蔡卞出知江宁府,又更贬职,提举洞霄宫,太平州居住,十一月移池川居住。
元祐*人一味攻逐新*,又猛烈抨击曾布,徽宗调和两*的路线失败,回到绍述神宗、哲宗新法立场上。崇宁元年(2)七月,蔡京回朝拜右仆射,明年二月升左仆射。蔡卞外放才逾岁,也起知大名府,徙扬州,召为中太乙宫使,崇宁元年(2)十月,擢知枢密院。这时蔡京刚命相,蔡卞以兄弟同在执*不宜礼辞,徽宗不许,于是同居相位。
徽宗谋复西线边境湟、鄯两州,问计于蔡卞:“湟、鄯可复否?”卞对曰:“可。”问:“谁可率兵为将?”卞对:“王厚可为大将,高永年可统兵。”崇宁二年春,兵出。七月,以收复湟州,进蔡京官三等,蔡卞以下二等。三年五月,以收复鄯、廓,推赏,蔡卞等各转三官,卞进金紫光禄大夫。
崇宁四年正月,蔡京请以童贯为帅,蔡卞阻止之,京密请不已。内批降贯熙河帅兼节制秦凤。卞於徽宗面前作色曰:“内臣为帅,非盛世事,贯闻臣此言必不喜,然朝廷事体可惜。”上曰:“可罢贯秦凤。”卞曰:“若此,甚善。”卞退,京与执*吴居厚、张康国、邓洵武鼓噪之,卞乃求去,以资*殿大学士知河南府,未几,除童贯熙河兰湟秦凤诸路。
大观元年(7)五月,一度曾被皇帝和中外缙绅崇信过的妖道张怀素谋反事觉,蔡卞以前曾与之交往,称赞其道术通神,坐此降职奉外祠。但不久即加观文殿学士,拜昭庆*节度使,*和五年()七月,入为侍读,进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
*和八年()回乡祭祖,死于途中高邮,赠“太傅”,谥“文正”。葬于枫亭蔡襄墓邻近,今山立学校围墙下。
北宋亡,建炎元年(1)五月,南宋高宗即位,蔡卞以诬陷太皇太后高氏罪,追责为宁国*节度副使。绍兴五年(),又贬单州团练副使。
蔡卞书法与其兄蔡京齐名。子蔡仍,*和五年何?榜进士。
元﹒托托《宋史》中,蔡京入奸臣传。
许巽
许巽,字少阳,连江里下浒村(今枫亭建国下浒自然村)人,许稹长子。熙宁六年(年)登进士第,授任归善县知县。一日,县尉抓到盗贼,希求许巽给他奖励。许巽验问不实,不肯受理。太守进来替县尉说好话。许巽说:“行法在太守,执法属有司。”太守不能使他屈服,调往坑冶司主管文字。
后升秘书郎,知滁州时,其时上级监司及邻郡间皆有互相送礼,每月金额不下缗。许巽认为不是合法所得,全部缴归公库。衙中胥吏因此畏惧而佩服。曾有人以百金赠送给衙中小吏。小吏推辞说:“要是秘书郎知道了,我将处身何地呢!”
许巽后升授成都提点刑狱,不久改知漳州,未到任即病故。追封朝散大夫。许巽曾经说过:“居官最要紧的是清操,一生只求粗茶淡饭,何须积蓄金钱为子孙后代”。人称许巽“耐贫翁”。其子许尧夫,元丰五年(年)进士,知睦州、鄂州。
(沿用《连江里志》和年《枫亭志》)
许敦仁
元丰八年进士甲科。崇宁初,入为秘书省校书郎,蔡京以同乡里之旧,擢监察御史,上疏言:“元符之末,奸臣用事,内外制诏,类多诬实。乞自今日以前,委中书舍人或著作局讨论删正。”过去皇帝车驾行幸,惟当班禁卫随从,许敦仁始请禁卫悉数出动警护。
凡所建请,悉受京风旨,很快升迁右正言,起居郎,蔡京以为腹心。后除殿中监,拜御史中丞。刚刚到任视事,即上章请给予蔡京五日一视朝待遇,徽宗以这条建议违背“宵盰图治”之意,命罚金,但仍升为兵部侍郎。
后来御史朱谔弹劾他,请皇帝把他逐出朝廷,而蔡京大力加于庇护,许敦仁亦处之自如,后二年卒。靖康中,吕好问弹劾蔡京,说他“指使许敦仁请五日一视朝,欲专窃国柄”,就是指这件事。
(参考托托《宋史》本传)
蔡传
蔡传(-?),字永翁,莆阳蔡氏第八代,蔡襄仲子旬之子。蔡襄去世时,幼子蔡旻才九岁,长子匀、次子旬皆已去世,次子媳刘氏手携蔡旻,怀抱幼子蔡传在襁褓,主持丧事,家境萧然。朝廷恤荫,官其子旻为秘书省正字,孙传及从子均皆守将作监主簿,时蔡传方二岁。
蔡传母刘氏,福州屯田员外郎刘异之女,刘异与蔡襄同科进士。始刘蔡约婚,后来刘异不幸早逝,家道中落,刘家以“门户不对”为由推辞这门亲事。蔡襄知道后主动上门,援挂剑为言,重申婚约,命蔡旬娶刘氏入门。至蔡襄去世后,蔡家果资刘氏之贤而中兴。
蔡传得刘氏提携训诱,至于知书,而乃心独善自负。自六经子史、左氏春秋、六朝五史之书、传记小说、阴阳律吕之学,皆务贯穿。人们说蔡传材气秀发,大可与各地举子们一道决胜考场。蔡传说:“科举事,我岂有鄙薄而轻视之意,我修学好古、实事是求的读书态度也与与士子们相同啊。可是我家孤儿寡母,能够一日离开亲人吗?”因此不游场屋,而学行更加努力。
历官通判南京留守司公事,时年才四十三,官朝奉郎,上章乞致仕。即日理装,奉亲以归。
著有《城南诗集》二十卷,《吟窗杂录》二十卷,《杂文及时*议》十卷,官至朝请郎,因子贵,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蔡佃
蔡佃,字耕道,蔡襄第三子蔡旻的长子。生卒年不详。蔡佃与其弟伷、伸都曾入太学修业,俱有能声。
蔡佃崇宁二年(3)应试进士,殿试原取第一,族相从叔祖蔡京当国,引嫌谓徽宗曰:“陛下不以佃不肖,而使冠多士,恐天下以陛下私臣。”以自己刚命相不久,族侄即高中状元容易被人怀疑皇帝徧私自己为由,建议把状元让给别人。徽宗以为蔡京诚意,就把状元让给原居第二的霍瑞友,蔡佃屈居榜眼。
先任秘书省校书郎。崇宁五年()星异,上天示警,于是有人弹劾蔡京,蔡佃也上疏论宰相非人,宜举汉汲黯故事,以应天变,结果蔡京暂时下台,后来蔡佃也责监温州税官。
大观元年(7)任京东西路学事司管勾文字,*和年间提举淮西常平,重和元年()十一月十七日以朝散郎,直秘阁提点两浙路刑狱。《浙江通志》中有“尽心堂、和乐堂在提刑司,宣和元年并蔡佃建(在绍兴)。”
宣和元年()八月十三日罢任为集英殿修撰提举万寿观,二年(0)知泰州,改知亳州。官至徽猷阁待制。
靖康元年(6)因受蔡京连累而落职,《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载“靖康元年五月十一日,徽猷阁待制蔡佃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筠州(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居住。以臣僚论其为京、攸近属,而赃污奸佞,贼害无辜故也。”又载“七月二十八日,诏移蔡佃梅州(在广东)居住。”去世后葬于仙游枫亭锦屏山。
蔡佃能诗,李弥逊评其诗数十篇,谓其“清丽超轶,有不群之思”。《全宋诗》卷录其诗二首。《全宋文》卷收其文一篇。《莆风清籁集》卷4录其诗一首。《闽诗录》丙集卷6收入诗《雷轰漈》、《豁然阁》2首。
其弟蔡伷,字善道,大观三年进士,蔡氏族谱载:“以进士官馆职,明堂颁*,除集英殿修撰,提举万寿观,达州、常州、衢州。终朝散郎,徽猷阁待制。官至徽猷阁待制。”
蔡攸(-6)
字居安,蔡京长子。早年以父荫入仕,哲宗元符中在京裁造院作监守,徽宗时为端王,每退朝,正逢蔡攸上班去院,在路上遇端王,必下马拱立,王问左右,知道是蔡承旨(蔡京时为翰林承旨)子,心里对蔡攸有好感。及即位当上皇帝,记起蔡攸,遂有宠。
崇宁三年(4),在鸿胪丞职上,被赐进士出身。除秘书郎,以直秘阁、集贤殿修撰,编修《国朝会要》。二年间,官至枢密直学士。
大观元年(7)正月蔡京第二次入相后,蔡攸加龙图阁学士,兼侍读。详定《九域图志》,修《六典》,提举上清宝箓宫、秘书省两街道录院、礼制局。*和五年()四月初置宣和殿,以蔡攸首任宣和殿学士。*和七年(),又以以蔡攸为宣和殿大学士,宣和元年()提举大晟府。
据《宋史·礼乐四》记载,宋徽宗之前,已对宫廷所用的雅乐和晏乐作过六次改动,都未取得好的效果。蔡攸对先前的理论有所修正,在实践上先后对鎛钟、匏笙、编钟等多种乐器的制造和配置作了改进,完成了大晟乐制作,使之留传下来。大晟舞至今为大型祭祀活动所使用。据《宋史·艺文志》,蔡攸著有《燕(晏)乐》三十四册,可惜失传。
蔡攸历任开府仪同三司,镇海节度少保,可以随时进见徽宗。宋人笔记和《宋史·蔡攸传》都说蔡攸曾与大臣王黼一起,参与宫中秘戏,遇到参加曲宴陪待时,竟穿短衫窄袴戏服,涂抹青*油彩,杂在娼优、侏儒演员之间参加演出,演唱市井淫嫖谑浪之语,以蛊惑帝心。有的人据此认为深谙音乐的蔡攸可能也对宋元戏曲有过影响,蔡攸家乡著名全国的莆仙十音和莆仙戏也许与他和他的家庭戏班有关。仙游民间传说蔡攸每次返乡枫亭赤岭时,总要带一队宫乐,吹吹打打进出。莆仙戏中的《锦庭芳》、《叨叨令》等曲谱,就是出自宋廷的宫乐。
妻宋氏出入禁掖,子衍,领殿中监。
宣和四年四月,徽宗举行伐辽燕山之役,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以童贯为主帅,以蔡攸为宣抚副使。行前蔡京寄诗一首:“老懒身心不自由,封书寄与泪横流。百年信誓当深念,三伏征途合少休。目送旌旗如昨梦,心存关塞起深愁。缁衣堂下清风满,早早归来醉一瓯。”对这次轻率举行的燕山之役感到“深愁”,而蔡攸不习*事,认为功业可唾手致之,《宋史·蔡攸传》说:“入辞之日,宫中二美嫔侍上侧,攸指而请曰:臣成功归,乞以是赏。帝笑而弗责。”宋*初战不利,退回宋境雄州,后宋师与金国再约攻,又进入辽境,辽将高药师等以涿、易两州迎降,宋*势大,金国又迅速攻下燕山等地后,宋以厚金赎买燕山等地,总算收复旧地六州,以北伐成,报捷庆功。进蔡攸少师,封英国公,还朝领枢密院。王黼罢相,徽宗原欲大用蔡攸,既而悔之,徙封燕国公。
宣和七年(5)底,金兵大举南侵,直逼*河,徽宗决意内禅,徽宗先把此意透露给蔡攸,蔡攸当天找吴敏和李纲商量,后全体执*大臣入见,徽宗亲书“传位东宫”四字,手诏授予李邦彦,邦彦不敢承接,徽宗便付于蔡攸。蔡攸不多言,退下后就令给事中吴敏草诏。钦宗立,任命少宰李邦彦为龙德宫使,进封蔡攸为太保,吴敏为门下侍郎。徽宗作为太上皇,退居龙德宫。
十天后的靖康元年(6)正月初三夜,徽宗带着宗室大部以去亳州烧香为名出避江南,后驻镇江。临行时钦宗颁下诏书任命蔡攸、朱勔等为护驾扈从。二月十日金兵撤围后,流言纷起,说徽宗将于南方复辟帝位,钦宗降诏蔡攸,要求蔡攸“劝道君皇帝去此数人者,早回銮舆”,蔡攸和李纲一起,力劝徽宗回京,父子消除误会。但钦宗在师傅耿南仲等的挑动和操纵下,过度猜疑徽宗有复辟企图,待徽宗回京即加于软禁,然后就对先朝大臣加于清洗和杀戮。
蔡攸起初以陪护太上皇回銮有功,只以轻罪责为太中大夫,继而安置永州,连改浔州、雷州,七月蔡京死,御史言攸“罪不减乃父,燕山之役,祸及宗社,骄奢淫泆,载籍所无,当窜诸海岛”。诏置万安*,接着以复辟罪,遣使者陈述,随蔡攸流放所至地诛之,蔡攸遂死,年五十。元﹒托托《宋史》中,蔡攸入奸臣传。
蔡橚
原名桓,因宋钦宗赵桓讳,改名橚,字子强,生卒年不详。为莆阳蔡氏第九代,蔡传长子。大观三年(9)与从父伷同登进士第,历官朝奉郎,直秘阁,知泉州。泉乃蔡襄旧治,公下车布*,宽不弛,严不残,民吏宜之。人谓有祖风。
蔡橚来泉州时,祖母太令人刘氏白首康强,父赠金紫公蔡传以绿发休官,泉距莆才二舍,安车往来,奉养珍厚,人皆荣之。金紫公蔡传及蔡橚本人之丧,泉人来致奠酹,相属于路。其治行感人悠久若是。官至朝奉大夫,赠朝议大夫。
蔡翛(音xiāo,?-6)
莆阳蔡氏第七代,蔡京第三子,初以恩泽为亲卫郎,大观三年(9)进士及第,历秘书丞。宣和时为礼部尚书兼侍讲、保和殿学士。据《宋史·蔡翛传》,“时翛弟兄亦知事势日异,其客傅墨卿、孙傅等复语之曰:‘天下事必败,蔡氏必破,当亟为计。’翛心然之,密与攸议,稍持正论,故与京异。然皆蓄缩不敢明言,遂引吴敏、李纲、李光、杨时等用之,以挽物情。寻加大学士,提举醴泉观。”
宣和七年(5)十一月,金兵第一次入侵,徽宗禅位于钦宗,自己带着宗室大部以去亳州烧香为名出避江南,后驻镇江。钦宗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即位后,战避之议未决。蔡翛上书新皇帝,极力劝说新皇离开首都,出幸兵力较强、易守难攻的陕西一带,组织力量以候反攻的战略设想。靖康元年(1)正月初一日得对于延和殿,钦宗皇帝接见时完全赞成蔡翛的想法,要蔡翛立即去陕西任节度使,“为朕先去鸠兵敛赋,候朕之来也”,升蔡翛为资*殿大学土,“令知永兴*先去。候朕至。”
但许多大臣主张皇帝也须留下坚守宋都,否决了蔡翛的建议,甚至发动京城士兵和百姓来阻挡皇帝西幸。钦宗后来却屈服于守城派,取消西幸计划。改派蔡翛以资*殿大学士知镇江府(江苏镇江),并命他不必上殿谢恩,星夜赴任。
二月十日金兵撤围,有流言至京师,谓徽宗将复辟于镇江。钦宗令李纲与蔡攸劝迎徽宗还都,而责蔡翛昭信*节度副使。
靖康元年(6)七月蔡京死于流放途中,钦宗又给蔡攸加上企图复辟徽宗的的不赦大罪,八月十五日朝廷下旨以所谓“复辟罪”赐死蔡攸,命御史陈述赶赴蔡攸流放途中所在处斩之,御史陈述且行,“帝取诏批其尾曰:翛亦然,于是并诛。”托托《宋史》又说:“既而有复辟之谤,与攸俱被诛。”可见罪名就是“复辟”,而所谓“徽宗复辟”本就是“谤”言,这在南宋时已有定论。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卷一百六十中,魏了翁以状上奏,言及:“蔡翛而谥文简”,则蔡翛被冤杀后在南宋中得到平反赐谥,应在高宗或孝宗时。
蔡翛也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现流传最广是《致子通都监》尺牍。莆田市三清殿保存宋徽宗瘦金体亲书神霄玉清碑一块,上有蔡翛题额“神霄玉清,御制御书”八字。落款为“保和殿直学士、朝请大夫、提举上清宝箓宫、编内御笔兼礼制局详议官、校正内经同详定官、赐紫金鱼袋臣蔡翛奉圣旨题额。宣和元年()八月十三日,奉圣旨立石。”
蔡伸(-年)
蔡伸(-),字伸道,一作申道,自号友古居士。莆阳蔡氏第八代,祖父是蔡襄,外祖父是北宋名臣文彦博,蔡伸为蔡旻第三子。其同父异母兄是蔡佃和蔡伷。
与兄伷、佃入太学,俱有声,号三蔡。*和五年以上舍生登进士第。其孙蔡戡所著《大父行状》中说:“其后族相(蔡京)鼎盛,气熖倾一时,士游其门者,无疏戚,立致通显。公(蔡伸)兄弟少负隽名,族相雅爱重,百计罗络,竟不能屈。”
初在太学的预备学校辟雍担任学正,后改太学学正,又迁两学博士。都是按例得到升职,因人举荐而改秩,从不去蔡京堂上告白,径直到吏部铨注。接着出京知潍州北海县,之后又移京东学司主管文字。
秩满,调任徐州通判。当时知府不大管事,州事多取决于蔡伸,蔡伸都能及时剖裁,不积压公务。适逢徐州某部营卒图谋半夜举火叛乱,蔡伸闻变不惊,暗中布置其他营卒夜中保持戒备,又令更卒缓击三更鼓,等到五更天明,就亲率各部围击叛营,叛卒此时举火无人响应,尽被追捕,一郡赖以无虞。
靖康之变(1)发生,京城失守,康王赵构开府河北兵马大元帅,国难中蔡伸间道入见康王,康王留其幕下,同议*事。康王即皇帝位,车驾南渡,方仓皇中,道路艰梗,蔡伸为顿递官,负责粮食驿传后勤保障,所到之处无缺乏,皇帝每称其能。
后任神武右*参赞官,蔡伸虽以名门取科第出身,独喜从事于戎马间,尝曰:“国步多艰,中原未复,岂能以书生余技取爵禄耶?”建炎、绍兴间盗贼峰起,其中较大一支戚方,已归降而复叛,朝廷方议遣帅征讨,蔡伸以尺书招之,又单骑直至叛*麾下,说以祸福,戚方素闻蔡伸威望,且佩服其文士无所畏避如此,即为感动,乃出就招,一州赖以全活。
一生转任多职,曾任徐、楚、饶、真四州通判,也任过徐、德、安、和四州知府。做过浙东安抚司参谋官。
蔡伸任职楚州时,知府赵立原是蔡伸旧部下属,赵立向朝廷请求让蔡伸担任知府,自己专管*事防御,朝廷以赵立前有守御之功,持慎重态度,蔡伸力辞知府职,愿为赵立副职。
蔡伸通判真州时,岁大寒,郡失火,延千余家。民方露处,而继以雪,老幼号呼满道。蔡伸极力安排以寺宇、官廨,安置灾民。还开了常平仓粮食赈济他们。太守说按规定不能开仓,蔡伸说:“此粮食本来就是是国家准备着非常情形下使用的,如该处罚,我一人承当好了。”事后独自上报请罪,朝廷认为做对了,释而不问。不久移知滁州,去之日,郡人拥遏不得前,有横臥道上以当车辙者,曰:“公,吾父也,若不是你,我已死去很久了。”
在蔡伸知滁州的几年中,秦桧当国,蔡伸因与赵鼎有旧,被怀疑是赵鼎派别的人,加于压抑,罢郡得祠,主管台州崇道观,闲置在家。绍兴九年(),金国曾答应南宋归还河南地徐州,其情叵测,前去接收旧地是件很危险的工作,朝廷以蔡伸直秘阁知徐州兼管内安抚,前去接管。蔡伸受命遽行,要过淮河时,才听到金人违约再犯中原的消息。朝廷下诏蔡伸停止前行,改知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又改知和州(今安徽和县)。
秦桧曾与蔡伸在太学上庠同舍,同学关系不错,又同年登*和五年进士弟。蔡伸早年名声超过他,他有些嫉妒,也曾以细故忤秦桧意,又指之为赵*,蔡伸不自安,又丐祠去。很久后秦桧以同舍生念旧之意向蔡伸打招呼,蔡伸只是通问而已,不及其他,如此冷淡,秦竟不乐,等到蔡伸任浙东安抚参谋官秩满,又让他奉祠在家。
秦桧死,蔡伸亦臥病在家,宋高宗想念和他一起开创事业的旧人,问:“蔡伸在哪儿呢?”回答:老病在家,高宋叹息不已。绍兴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蔡伸去世。其孙蔡戡在《大父行状》文中,如此评价祖父:“公倜傥有大志,少以文名,壮岁从*。洞贯韬略,长于骑射,力挽二石弓,武夫悍将自以为莫及。屡抚剧贼,亲造其垒,示以恩信。出其应变,智略纵横。张循、王俊所立战功,多公策划。为*严明,吏惮而民亲,所去见思。晚岁四奉祠,浮湛里社几二十年,不以穷通介意。……自*和以来,至绍兴末,士大夫朝辞穷阎,暮登禁地,非蔡*即秦客。公前以通谱之亲,后以同舍之旧,少贬以济道,其谁不然?公独抱节,穷而益坚,老而弥壮,卒以不偶。自今视之,其一时附丽之徒,烟灭灰冷,视公何如也?”
蔡伸在宋词造诣独深,其诗集《友古词》一卷存世。收作品一百多首,清新淡雅,意味隽永。有人考证,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送春归”句,最早即出自蔡伸《友古词》中的《卜算子》。
蔡枢(?-)
字子应,莆阳蔡氏第九代,蔡襄曾孙,蔡传之仲子。*和五年()登进士第,刚介廉清,有祖风烈。曾任京西路(治所在洛阳)提举学事司主管文字,所在地有著名的元祐*籍人原御史常安民,因朝廷对元祐*籍人士和学说的压制,人们大都不敢和他来往。而蔡枢却日造其门,尊之以师礼。
后来蔡枢提举湖南路学事,殿中侍御史张所当时正在潭州府学担任教授,当时张所还不出名,因张所到蔡枢处汇报事情,就问张所:“时事如此不好,你想如今有谁可以出来担任国事呢?”张所就以著名元祐*籍人刘安世的名字对答。蔡枢大吃一惊,说:“自崇宁、大观以来,禁锢元祐之学。文字言语,稍涉疑似,必加法办。人们知道被定为元祐*籍的是好人,但都不敢说话。你身为教官,乃敢如此申张公论,赞扬*人,没有露出害怕被我惩罚的脸色,真是个可钦佩的人啊。”当年岁荐学官时,即以张所充选,后来张所成了一位很著名的人物。
《朱子语类》书中,多处涉及朱熹对弟子们谈起蔡枢向族祖蔡京或族叔蔡攸推荐张觷的故事。说蔡京问他:“近日福建有什么人才?”蔡枢答曰:“福州有张觷,字柔直者,抱负不苟。”蔡京遂把张觷礼迎到蔡府,当塾师。后来蔡京向张觷叩问所知人才,张觷遂以龟山(杨时,字龟山)等人为对。使一些正人君子进入朝廷使用。
蔡枢年四十有五,慨然笑曰:“先公(其父蔡传,四十三岁致仕)挂冠之年,吾已过之。时方多事,其可无功冒宠乎?”即丐致仕。榜枫亭所居堂曰:世隐堂。宣和末大兴燕云之师,本兵者引蔡枢出任谋议官,他毅然不从,以书止之。
致仕回乡后,常住仙游县枫亭西明寺和兴化县菜溪寺,今两寺皆立有蔡枢牌位。菜溪香山寺后座有蔡枢祠,古迹犹存。山有溪流,原称“蔡溪”,后因同音叫成“菜溪”。元代状元林亨《螺江风物赋》中载:“中郎勇退于西庵,征君旧游于锦屏。”诗中“中郎勇退于西庵”即是指蔡枢(郎中)居住于西明寺事。蔡枢其时邀请一代禅学大师大慧普觉宗杲来兴化*灵岩天宫庵(广化寺属庵)驻锡,后宗杲大师又应江常请,入惠安小溪云门庵主持。蔡枢和江常、李邴等人经常与宗杲研习“参话禅”大法,佛教典籍《大慧普觉禅师年谱》《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居士传》中载有许多蔡枢研习参话禅的记载。
蔡枢曾与宗杲在信中讨论禅宗著名的“狗子有无佛性”话题,信中蔡枢交流自己的心得说:“枢近看狗子无佛性话,恰似平地钉个系驴橛子,一除除却,顿学廓然,本无挂碍,见得竹篦子彻底分明。自已脚根下一段大事,明如皎日,廓若太虚。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变不易,赤骨历着,一丝毫不得,直饶千佛出世亦无摸索处。菩提、烦恼、真如、涅槃,皆为剩法。”因作颂曰:“云门篦子逢人便举,有眼无睛徒劳下语。”又曰:“狗子无佛性,截断衲僧命,打破赵州关,识得云门病。”大慧宗杲肯定了他的看法。
蔡絛(音tāo-后)
字约之,别号无为子,莆阳蔡氏第七代,蔡京第四子。蔡絛仕途中没有进士及第记载,估计也是初以恩泽出身。由于蔡京的显赫和徽宗对蔡家的宠眷,在宣和五年(3)时已官徽猷阁待制,这年七月,徽宗感到元祐学术有所回潮,诏毁苏轼、司马光文集雕板。九月十三日,臣寮上言:“徽猷阁待制蔡絛私撰文一编,曰《西清诗话》,其论议专治苏轼、*庭坚等为本,有误天下学术。”奉圣旨,蔡絛特落职勒停。据说其兄蔡攸曾请徽宗杀蔡絛,徽宗悯京老,止落职勒停。
宣和六年(4)正月,蔡絛复官朝奉郎,提举明道宫。十二月,徽宗因内外交困,曰:“崇、观间安至是哉?”请蔡京再相,领三省事,许在私第治事,三五日一造朝。据说此时蔡絛劝阻其父蔡京再相,将被朝廷治罪,《三朝北盟会编》载,其时宋儒朱梦说有疏劝徽宗:“观蔡絛果能以国家之事言于父,其于家则为孝子,不可为逆父(不能看做逆父之罪),于国则为忠臣,不可为谤君(不能看做谤君之罪)。可谓一举而两得之矣!蔡京之有是子也,陛下当庆大臣之有子,赐手诏褒美,奖其后进可也,不应严赐贬责之,以沮忠孝!”
这次命相蔡京已近八十岁,目盲不能书字,足蹇不能拜跪。凡判笔,皆让蔡絛为之,还代蔡京禁中奏事。有的史料说蔡絛这时“肆为奸利,赏罚无章,黜陟纷纭。絛妻兄韩梠者,骤用为户部侍郎,密与谋议,贬逐朝士,殆无虚日。絛每日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附耳语,堂吏抱文书率数十人从之。”有史料说:蔡絛奸恶日著,帝怒,四月六日,徽宗御笔:“龙图阁直学士、朝奉郎、提举上清宝箓宫兼侍读蔡絛,僻学邪,见两被降责,今除迩英(官居侍从),非所宜得,可罢侍读,提举明道宫,在京居住。”寻又降御笔:“蔡絛赐出身敕可拘取毁抹。”蔡京也随之罢职。
靖康元年()五月一日,蔡絛流韶州(今广东韶关),后又被认为处分太轻,再流白州(今广西博白)安置,所以闰十一月金兵第二次围城时,蔡絛已不在开封,因而幸免于难。后来蔡絛潜心著述,现在已知影响甚大的著作就有三部,在史学方面有《北征纪实》,记述北宋与金国、辽国之间围绕燕山之役和靖康战事的各种史实;在笔记小说方面有《铁围山丛谈》;又有诗评《西清诗话》。还有其他著作未被记述,例如《三朝北盟会编》提到的《国史后补》也是蔡絛所著。
所著《铁围山丛谈》一书多处为蔡京所作所为辩护,看来所述也多有可信之处,在众多的宋代史料笔记中,《铁围山丛谈》是很重要的一种,颇受历代学者重视,多为后人所征引。它记载了从宋太祖建隆年间至宋高宗绍兴年间约二百年的朝廷掌故、宫闱秘闻、历史事件、人物轶事、诗词典故、文字书画、金石碑刻、等诸多内容,色彩斑谰,异常丰富,可谓一部反映北宋汉族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的鲜活历史长卷。
蔡鞗
蔡鞗(tiáo),莆阳蔡氏第七代,蔡京第五子。生卒年不详。据蔡絛《铁围山从谈》,宋徽宗平时喜欢与蔡家兄弟以排行相称,而不直呼其名,如以“蔡十三”称蔡鞗,*和至宣和间,徽宗曾六次驾幸蔡家鸣銮堂,相见以家人礼,蔡京写有《鸣銮记》一文记述此事。
北宋重和元年()蔡鞗与宋徽宗的女儿福金帝姬(又称茂德公主)成婚,授驸马都尉,又官宣和殿待制。
婚后九年,靖康元年(6)底金兵攻陷北宋京城开封,靖康元年正月二十八日,夫妇两人被送往金营分开。据金人所著《南征汇录》载,金*统帅之一斡离不(二太子)是从负责宋廷与之联系的内侍邓珪嘴里听到宋宫妃娦、公主、宗妇们的美貌,尤其是福金帝姬美貌绝伦,而生垂涎之心。又从蔡京府中一侍女李氏(前为宫女)听得更为详细,在十二月十一日,遂向暂押在青城金*寨中的钦宗威胁说:“福金帝姬是蔡京媳妇,理应发遣,迟则和议不成”,并要钦宗把福金帝姬“和亲”给他,否则和议不成,懦弱的钦宗则下手诏开封府曰:“比者(目前)金人已登京城,按甲和议,不使我民肝胆涂地,时事至此不获已(不得已),已许帝姬和亲……”钦宗随后要斡离不向徽宗征求意见,遭到徽宗严词拒绝,他说:“我与若叔(你叔金太祖),各立一国,国家各有兴亡,人各有妻孥,请二帅孰思。”福金帝姬在入金*寨中当晚已被斡离不瞒着粘罕关押到自已寨中,不幸的福金帝姬第二年即死于金国。
蔡鞗跟随徽宗、钦宗二帝到了金国,与宋徽宗相依为命。徽宗凡有事,都首先与蔡鞗商量,徽宗凡有危难,蔡鞗总是挺身而出。
早在建炎二年(8)六月曹勋从金国逃回南宋时,就向南宋朝廷汇报了蔡鞗帮徽宗把一封信送给金国高层的事。说“道君北狩,一日谓驸马都尉蔡鞗曰:荷天眷佑,建炎中兴,今草得一书,欲厚遗本路都统,求通于左副元帅(即粘罕)。”徽宗在此信中分析了本民族和外族互相消长的历史,指出只有适当地和平共存,才有利于共同发展,提出金国应与南宋和谈。蔡鞗按照徽宗的要求,将信送到被俘虏到金国但已在金营中任幕僚的秦桧处,由秦桧通过金国本路都统送达粘罕处。这封信对之后的宋金关系发生了不小影响。
绍兴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徽宗的儿子沂王赵枵和驸马都尉刘文彦卑鄙地向金国当局诬告徽宗企图在金国谋反,金兵立即陈兵宋俘驻地周围。事态非常严重,蔡鞗当天知道此事,立即转告徽宗,第二天自告奋勇,到金营询问事态,后又由蔡鞗召开宗室亲属及随行臣僚会议,在大家一片惊惶中,蔡鞗说:“吾侪前日不死国难,二帝播迁,已有愧于前人!不意逆*出于至亲至爱之间,捐躯效命正在今日。鞗身以贯高自处,愿诸公尽力以徇急难,少有退避者,神明殛之。”以后蔡鞗带领众人与告密者在金国当局那里当面对证三天,终使告密者自承诬枉,徽宗和众人转危为安,事后徽宗说:“予平日待蔡鞗以国士,今日报我,殊不愧德!”
蔡鞗撰写《北狩行录》,详细地记录了徽宗北狩八年生活中的事情。南宋《三朝北盟汇编》一书作者把它全文0多字全部抄录于绍兴十二年迎回徽宗榇宫和韦太后一事的记载中,一字不漏,最后还慎重地加上“北狩行录终”几字。但不见蔡鞗随徽宗榇宫生还宋国的记载,可能经在绍兴十二年前已逝世。
朱赏,徽宗宣和间,特赐同进士出身,任龙溪县尉,再任南剑州,司南安县丞,居官二十八年,致仕。朝廷壮其廉能,赐绯鱼袋。孙泳进士。
蔡楙
蔡楙,字子坚,莆阳蔡氏第九代,蔡襄曾孙,蔡传第三子。生卒年不详。宋靖康元年(6年),以父荫补任会昌县尉。上任数月,赣贼犯境,蔡?率领所部及兵卒数千人与贼相持不下。因蔡?所领乃是乌合之众,终于溃败,而被杀害。宋廷赠给承事郎官。
少好学问,精于诗学,善于书画,楷书端庄俊逸,行书温淳婉媚。时出秀句,若“竹静深留月,花多不辨香。曙分林影外,春尽雨声中。”人所脍炙。又工于字画,摹仿蔡襄墨迹,维妙维肖,莫辨真假。当时闽中碑石刻字多出于其手迹。
蔡頔
字嘉仲,蔡枢次子。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官授龙岩、宁德知县。莆田龚茂良有诗《送蔡頔赴龙岩》:“督府初从辟张忠献都督江淮,辟頔为谏官,都门始问途。无言特送子,有檄待擒胡。人事日千变,宦情天一隅。似有公论在,翻手即亨衢。”
蔡洸
蔡洸,字子平,莆阳蔡氏第九代,蔡伸仲子,徙霅川(今湖州),生卒年不详。宋史有传。
蔡洸初以荫补将仕郎,中法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出知吉州。
后召为刑部郎,徙度支郎,以户部郎总领淮东*马钱粮,知镇江府。当时西溪兵卒调防,移屯建康(今江苏南京),舳舻相御。时久旱,镇江郡民筑陂潴水,以资灌溉,运兵之船难于通行。漕司下檄镇江府决陂,父老向蔡洸泣泝。蔡洸说:“吾不忍获罪百姓。”拒绝决陂。不久即下大雨,漕运也通了,庄稼也得个大熟丰年。人民歌颂蔡洸:“我潴我水,以灌以溉,俾我不夺,蔡公是赖。”
镇江知府蔡洸在任上还举办了西津义渡和救生。是中国古代内河的救生捞浮公益事业的早期记载。西津渡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之地,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据元代至顺《镇江志·丹徒县·西津渡》记载,宋乾道中,郡守蔡洸命置巨舫五,仍采昔人遗制,各植旗一,以“利、涉、大、川、吉”为识,以御风涛之患。并定载客人数。是兼具官渡和救生性质的水上机构。
后除司农少卿,言:“镇江三邑税户、客户,输丁各异,清为一体,所输丁绢依和买之,直计尺折纳,人给一钞,官自买绢起发,公私皆便。”这一建议受到皇帝嘉纳。
接着蔡洸以户部侍郎试吏部尚书,再移户部尚书。孝宗对侍臣说:“朕以版曹得人为喜。”蔡洸尝言:“财无渗漏,则不可胜用。”
淳熙三年四月八日,试户部尚书兼详定一司勅蔡洸向朝廷递状:“伏念先祖蔡襄以进士甲科受知仁宗,历事两朝,始终一节。伏念法在三品以上薨殁,其家以行状请于朝,下太常议谥。曾祖襄曾任三司使,以本朝官制考之,则位亚执*,恩数与三司均,窃为正应请谥条法,候指挥。”奉旨依所属乞。
《宋史·蔡洸传》说:“洸事亲孝,曾祖襄未易名,力请于朝,赐谥忠惠。”
不久,蔡洸因病求去,朝廷不许,除徽猷阁学士,知宁国府,陛辞时孝宗赐坐,皇上慰劳说:“卿面有火色,风证也,朕有三方,赐卿。”洸谢。孝宗知道蔡洸病已不轻,就让他即奉祠以归。卒年五十七。
蔡洸所得俸禄,每以分亲戚之贫者。去日囊槖萧然,不得不出售皇帝所赐银鞍鞯,来筹措回乡路费,人服其清。
蔡戡(音kān—)
字定夫,莆阳蔡氏第十代,蔡襄生第三男旻,蔡旻生第三男伸,伸生长子湍,湍生长子蔡戡。蔡伸后代已由仙游枫亭迁居毘陵(常州),孝宗乾道元年()蔡戡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及弟。六年()八月,以文林郎任江州(江西一带),七年召试馆阁,授秘书省正字。
八年()七月,知江阴*。结识朱朝宗,后为其作墓志铭,称赞其“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无一点凝滞。承上接下,一以诚意。不以齿爵加人,无少长贵贱,皆得其欢心,薰然君子长者也。”
淳熙元年(1)九月知随州,作《缴进贞观谏录札子》,言:“太宗所以成贞观之治者,一本于当时纳谏而已。陛下欲还太宗致治之隆,必求当时*治之本。欲知太宗纳谏之效,必观当时进谏之明。”孝宗曰:“从谏正是太宗所长,此书置之座右,可为规鉴。”
淳熙二年末,以承议郎改知道州,因父丧守制未赴。五年八月,提举广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七年三月改知广南东路转运司判官。上书东南之地有四事扰民:“造甲,和籴,沙田,乡兵。”请求“造甲未办者少缓其期,和籴未足者多与之值,沙田则渐行起租,乡兵则权罢教阅。”十一月,任朝奉郎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公事。
淳熙九年(),任京西南路转运使判官。任上高度重视襄阳在南宋国防的战略意义,在选将、屯田、加强城防等方面提出切实措施。
在经历了广东、湖南、京西各路后,蔡戡一度被召入朝廷担任郎官。一日,由馆职得郡,归毘陵,同馆诸公皆知名之士,饯至水滨,戡喜曰:“此去家山,只有五日。”工部侍郎莆阳林光朝戏以诗曰:“端明曾有旧门栏,正在青松晻霭间,怪见船头分手处,为言五日是家山。”
淳熙十年()七月,以朝奉郎、府少卿提举淮西总领。十二年改任湖广总领。后知温州。十六年()二月,除尚书左司员外郎,而后一度奉祠回家,九月又复职。
光宗绍熙元年()四月,以朝散大夫值宝文阁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公事。七月二十八日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绍熙四年()八月,司农少卿。五年()七月试司农卿兼知临安府。
庆元元年()六月至二年十月,以中大夫充右文殿修撰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一带)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二年十月得请奉祠。
宁宗嘉泰元年()八月后,任广南西路安抚使知静安府(今广西桂林一带),二年八月除宝谟阁待制。四年任满东归。
开禧元年()七月后请老,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任。蔡戡勤*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蔡戡是南宋最为出色的诗人文学家之一,才华出众,著作甚丰。其传世著作有《定斋集》(收入《四库全书》)、《(易)解说》、《贞观谏录》、《劝筋篇》、《典故类说》、《名臣懿范》、《忠惠年谱》、《白乐天年谱》等。
朱泳
朱泳(-年),字子游,待制朱绂之族孙,连江里朱寨(今枫亭镇
海滨)村人。宋乾道八年(年),登进士第,授连江县尉,抓捕贼盗得力。
后升为海阳知县。朱泳笃厚交谊,出解私囊代偿亏减。为救灾而减租税,百姓深
感其公德,赋以时输,不劳催办。后改职福建运管,曾主管考试,拒绝关照。因
积劳成疾,病故任上。
蔡谅
字季友,莆阳蔡氏第十一代,蔡枢孙,生卒年不详。第淳熙十一年进士。宰龙岩,视事之睱,作《劝俗正本十五条》,戒示本郡之民曰:“风俗都缘本不正,巧饰加诬欲求胜,到底徒然费供需,首尾舛谬不相应,理屈辞穷始招认,枉设宪纲遭决讯。告汝善言宜敬听,改过自新毋悔吝。勿事奸顽挠官*,庶几上下俱安静,时和行遂丰登庆,愿汝熙熙乐天性。”可知蔡谅上继乃祖蔡襄守福州之作《教民十六事》,与《五戒》,《山头斋会戒》之意。
蔡师言
字汝咨,莆阳蔡氏第十一代,蔡枢之孙,蔡頔之子。生卒年不详。
蔡师言早孤,励学,弱冠即有声名,以词赋中淳熙第。知汀州,莅官,家无余资,惟图书四百卷。卒之日,乡人怀安宰挽以诗云:”壁立惟书满,家传以仕清。”怀安宰者林立节也。始师言读书对青亭,王迈赠诗曰:”君为端明胄,忠孝后必大。山灵纵有盟,一出合破戒。苍生正有求,富贵不渠贷。山债会一偿,相期在晚岁。“盖预知其为不凡器,而于后果能无愧家声云。
蔡敷言
字汝功,莆阳蔡氏第十一代,蔡枢之孙,生卒年不详。第庆元年二年进士。初莆有巫女祠,游惰奸民以兴造假名邀利,遇往来鬻贩,輙索金钱,少不如意,则苦患百出。敷言始以太学生归省,怀书谒邑宰廖德明,深条其害,且援鲁论非其*之说而动之,廖敛服,遍榜其书,严行禁戢,命四軰舁神像泛之洪流。
洪处厚,忠之孙,补太学内舍,以父荫补郁林州推官。时钦州守卒互相诋訾,置狱勘谳,连年不决,词证凡一百七十余人。处厚司其狱,审得其情,尽释之。再任漳浦县尉。弟处实。淳熙特奏。孙叶以舍选成进士。
洪天赋,忠之从孙,幼敏悟,通六经。宝庆二年进士,历知阳江、古田、连江三县,通判循州。听讼不施鞭朴,谆谆然谕以理道,民胥向化,以循良见称。
朱首谅,泳之侄,与弟颖之先后登嘉定、绍定特奏。首谅调龙岩簿时,汀寇猖獗,官多弃去,招抚使陈鞾嘉首谅守职,以县事委之。首谅亲督士卒,尽擒贼*,县赖以全,鞾上其绩,首谅无意仕进,力丐祠归。颖之知香山县,以通直郎赐绯鱼致仕。
陆秀夫(-9年) 蔡荔娘
字君实,镇江盐城人也,字君实,晚号二不。宝祐四年(年),与文天祥同科进士。初为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幕僚。后任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德祐二年(6年),任礼部侍郎。元兵迫临安,谢太皇太后与宋恭帝出降。陆秀夫与张世杰、陈宜中等议兴复。闰三月,陆秀夫入闽抚民,驻枫亭驿,发布《抚安闽民檄》,招兵勤王。枫亭蔡曰忠邀陆秀夫至赤岭家,陆秀夫为蔡家题其堂曰:“进思”,跋数语,系之诗,其跋曰:“侍郎蔡忠惠后,有曰忠、曰慧者,家庭师友,诗礼过趋,号曰为旅舍翁,取青莲天地万物之意,别辟一室于赤岭,邀至其堂,为书进思,以策其后进,又诗曰:族与权奸京卞别,聿修厥德念先人,遐思当日端明老,荔树棠阴赤岭春。”
蔡曰忠对陆秀夫甚钦慕,其女荔娘未字,有文名,孝慧勤敏,曰忠与妻杨氏笃爱之,慎以许人。见秀夫,欲女之为侧室,恐荔娘难之,引孔子母颜氏(是孔父侧室,生孔子为圣人)事为问,荔娘曰:“非颜女无以启孔宗,德哉圣母!”曰忠遂以女与秀夫,为簉成婚于印石之活水亭。
五月,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在福州等拥立年方8岁的赵昰为帝,改元景炎,尊其母度宗淑妃杨氏为皇太后,而封广王赵昺为卫王。以陈宜中为左丞相,陈文龙、刘黼参知*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秀夫签书枢密院事,后又以文天祥为右丞相。
七月,元兵入闽,帝昰南航,帝舟泊沧溪港上岸,经莫厝铺(今塔斗山北部至麟山一带),驻跸天王院。相传帝过莫厝铺时,夜有蛙甚噪,帝叱之,蛙遂止噪。驻跸枫亭天王院。明朝时林楫作《静蛙村记》详细而生动地记述了此事。
帝昰与陆秀夫离开枫亭继续南航时,蔡荔娘未随*而去,留枫待产。景炎三年(8年)四月,赵昰病死,陆秀夫与张世杰等人拥立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受任左丞相,改元祥兴。时杨太后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陆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凄然泣下,以朝衣收泪,衣尽湿,左右无不悲恸者。及拜首相,与世杰共秉*,外筹*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皆出其手。虽急遽流离,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
陆秀夫闻荔娘留枫有子得男,杨太后名之曰“钊”,祥兴二年(9年)春正月,帝昺在厓山,元*围袭厓山,诸*大溃,陆秀夫先驱妻、子入海,身负帝昺投海身亡。年四十有四。
蔡荔娘自枫亭闻之,号泣欲死,乃设位祭奠,取丞相别时衣冠,招*以葬于莆之醴泉里嵩山,抚养陆钊,以成枫亭陆氏一脉。年六十一卒,葬南岭山后。
陆钊字景甄,号二思,遵母命不仕于元,元贞二年()八月,元朝廷差宣抚李文虎,寻访陆秀夫子孙,来前录用。陆钊以诗却聘,文虎叹曰:“孝子出于忠节之门,无容强也。”钊死,遗命子孙不得出仕,终元之世,其后人无有显者。相传钊在仙惠交界处东坵仙公洞隐居,耕读养性,以终其身,称陆氏真人。后人于洞门上勒“忠贤堂”“拱笔阁”字迹。明初,钊五世孙陆昭以孝行人材膺荐辟,授御史,后迁户部主事。
薛利和
字天益,今枫亭镇霞桥薛姓的祖先。北宋兴化县清源西里(今涵江区大洋)人,宋宝元元年(年)。登进士第,累官屯田员外郎。王安石实行新茶租法,保举薛利和赴广东推行。薛利和作诗谢日:“一路生灵徒顿贫,庙堂康济岂无人。君侯若问茶租法,请把茶租乞与民”。利和在广州推行新法受到阻挠。去世后,赠金紫光禄大夫。
薛氏古河东人。宋初薛廷辉,为百丈镇(今涵江区新县白沙一带),遂安家于兴化县清源西里凤搏(今涵江区大洋乡)。子薛峦擢第,为殿中丞,自是世居。明朝时,屡经灾瘴,遂徙于枫亭。薛利和是薛峦之孙。
薛奕
薛奕,字世显,今枫亭镇霞桥薛姓的祖先,薛利和从侄。北宋兴化县清源西里(今涵江区大洋)人,家传攻读经书,并精通武术、兵法。宋熙宁九年(年),薛奕以贡士身分进京应试,到京后,请求应试武科,经殿试,获武举第一名,莆田徐铎获文科殿试第一名。一方文武双魁,轰动京城。宋神宗赠诗:“一方文武魁天下,万里英雄入毂中”,被授予凤翔府都监,迁正将。元丰年间(-年),辽兵进犯,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告急,薛奕受命赴银川寨御敌。由于主将高永能指挥失误,宋兵溃败,薛奕战死沙场,后被追封为防御使。靖康元年(6年),其子安靖以父荫补官河北制置使。
薛元鼎
字叔云,今枫亭镇霞桥人的祖先。北宋兴化县清源西里(今涵江区大洋)人,南宋绍兴三十年(年)进士,历任惠州教授、太学正、承事郎、宗正寺簿、国子监丞兼代理户部左曹郎官、秘书丞、*器少监兼太子侍讲、提举浙西路、吏部尚书左郎官兼太子左谕德。
南宋熙宁二年(年),任提举浙西路时,奉旨视察太湖一带水情。乘船沿江顺流而下,详细考察河道弯曲及泥沙填塞情况,奏请孝宗开凿河道54里,
减轻洪水灾害,方便漕运交通,受到太湖一带百姓的称颂。
元鼎任户部左曹郎官时,上司提出设立专门为朝廷输送贡品的户籍。他奉旨
到秀州(今上海以南、杭州湾以北沿海地区)考察,拟按一州一年收入与付出计
算盈亏,来确定征收贡税的数目,并以此作为向全国征收贡税的标准。他通过调
查发现,秀州所属各县经济拮据,少有剩余,便如实报告孝宗,终于取消贡籍。
薛母年老多病,请求回闽任职,孝宗不准。后其母病逝,从京师千里奔丧,
因悲伤劳累过度去世。
元
林亨(-年)
初名林絛,字蒙亨,连江里秀郊村(今枫亭麟山村)人。未出仕前,便才华横溢,作《螺江风物赋》,长达2多字,对古代枫亭的人文、景观、海陸商运以及蔬菜、海鲜、荔枝、荸荠、蔗糖、海盐等项的生产和销售,都以赋的形式加于生动详细的描述,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歌颂枫亭山川毓秀,地灵
人杰,以寄托自己的抱负。
元至正三年(年),登进士第一名,时年53岁,居官朝请郎。6年后,辞归乡里,隐居龙华宝幢山下,至寿终。
明代弘治《兴化府志》记仙游县功建里“状元坊”时说:“*灿(知县)又于枫亭街立状元坊一,旧书为特奏名第一人林亨立……考《科名志》皆无之……姑按县志收入。”记枫亭市时说:“状元坊,在市南,成化甲午,知县*灿为元进士第一人林亨重立。”可见林亨状元坊在明成化以前已立,明成化重立。林亨是否中过状元,学者有着不同看法。
明
陆昭
字孔明,陆秀夫与蔡荔娘六世孙。洪武十二年()以孝行人才膺荐,辟授御史,后迁户部主事。请于朝,乞封始祖秀夫衣冠墓及蔡氏夫人墓。奉旨给假归乡焚*,修陆秀夫衣冠塚和蔡荔娘墓,莆田郑文华撰写墓志。里人以为孝。复荐莆田友人郑文华于朝,疏言:“臣刚介性成,落落交罕,惟友人郑文华学行文章,卓然可举。”后成化间,岳正为陆昭重门生,出守兴郡,率郡僚属以文祭墓。
陈迁(-年)
字汉崇,号倦飞,连江里霞街(今枫亭霞街)人。年轻时,在塔斗山会心书院读书,天赋聪颖,刻苦好学,曾以经学闻名乡里。明景泰四年(年),考中举人。天顺八年(年),考中进士第六名,授任南京户部主事,后升员外郎中、江西布*司右参议。当时,江西王府跋扈横行,随意捕人送地方官究治,造成狱滥,而地方官也被王府视作僚属。陈迁感叹道:“地寒出蜇,江寒鱼潜”。
后来,其父去世,陈迁在家守制。期满后不愿回江西当官,在家闲居30年,
不进县城,为民办公益事。府提学佥事彦任常题其读书所曰:“倦飞馆”。
清介自持,无私人积蓄,不能盖府第,而尽力修祠堂、修桥。陈迁倡建爱民祠,以祭祀知县王彝,后又倡建集英、清泽、蓝岭、溪海会宁亭和摘斗等;重修清泽、路亭二桥。著有《仙溪志》及诗文。卒于正德十二年(年),享年84岁。
陈迁曾与郑纪等十多位老人结成“耆老会”,在枫亭、九鲤湖等地举行诗会,在仙游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郑观
字德望,唐中丞郑良士裔孙。元至正末,从其兄郑鼎由巩桥(今赖店圣泉)来枫亭。兄嫂提挈至成立,兄老多病,郑观事之如父,及兄没,事嫂复如母。家务旁午,悉以身任。或劝分家析箸,观愀然曰:“我多赖兄嫂有今日,今兄亡嫂老,诸幼孤徲弱,我若辞劳,他日何以见吾兄于地下?”因指后庭小荔树示诸子侄曰:“待此树成林,听你们分家!”诸子遵遗训,不敢复言。食指渐繁,家无厚赀,植李百株,岁腌其果以为蔬,计口分给,恬如也。至明景泰六年,乃构屋分居,则历四世百余年,荔已垂荫满庭矣,时人称为浦江义门复见。
林锭
明初以年劳在户曹办事,皇上至部,召部郎问以户口田赋,部郎不能答,锭从旁代对甚悉,皇上立刻罢免该郎中的职务,擢林锭代理。
郑琬
字宗器,鼎孙,观从孙也,游太学上舍,选揭阳少尹,以母老不就职,或问之曰:“昔人捧檄而喜,以俸禄可奉养父母亲,今君不仕,为何?”答曰:“母老身体差,不能带她远行,若舍亲仕宦,万一她去世了,虽仕至卿相何益?如果学太真绝裾而行,岂非千古伤心之恨。乃构依云轩,晨夕侍养,未尝废离。自号遯斋居士,示不复出。乡里皆称其孝。
郑孙
字世贻,号云庵,以疏浚河道淤泥之功,转彰德参*。适逢寇乱,守帅令闭城固守,郑孙司管南关城门,城外民数千,望寇来,欲入城避,孙命启纳之,主管官吏说:“将令不许!”郑孙说:“民避寇锐,入城求活,岂可闭拒?你能心安理得地看他们受苦被杀吗?即有*法,吾何爱一身,以活万命!”遂私启城钥纳之。难民入尽,寇才蹑至城下,全活万余人。其他城门坚闭,百姓被杀掠殆尽。寇退去,顾孙诣*门请罪,守帅降级迎,劳曰:“使人人如郑参*,百姓何至杀伤!”上疏推荐他。
郑彦辉
进士承奉郎司户郑君陈之十五世孙,家枫亭北街。彦辉生平慕洪忠之为人,建造桥亭十余所,全乡都对他的仁义有很高评价。莆田状元柯潜曾经题赞其为人曰:“谈仁义,味道德,是盖治心操节,而为肥遯之儒。”
薛大丰
字曰皞,号怀如。连江里霞桥村人(今枫亭镇霞桥街),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明万历乙卯(年)登举人,历官南京上元县知县,南京户部主事,广西平乐府知府,贵州毕节兵备按察司副使。
明末朝廷腐败,*局混乱,辞官回归故里。乐善好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捐献田租三十石入薛氏宗祠,募里人在会心书院两廊建长楼二列为书房,重建龙宫显应庙。
清初,林兰友、王忠孝举兵反清复明,资助白银一千两。晚年在其房前建造渔池,蓄水抗旱,因水量不足,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遂决定耗巨资修建上坅坝,确保后洋二千多亩良田免受旱灾威胁。建成后立碑记事,作为纪念。此碑解放后重修上坅坝时遗失无存。1年薛大丰坟墓列为仙游县人民*府文物保护单位。
林兰友(-年)
字翰荃,号自芳、猗斋、砥庵,连江里鱼街(今枫亭镇兰友街)人。明天启七年(年)中举人。崇祯四年(年),登进士第,授广西临桂县(今桂林)县令。当时,临桂地方多宗室,为非作歹,百姓不宁,经兰友致力治理,社会秩序安宁。适逢各宗室贵戚因藩嗣继承权发甲相攻,引起社会不安,林兰友受上司委托处理宗室间械斗,亲至各处陈述金匮之规,晓以祸福,刑其罪首,宗属骇散,而藩嗣以定。入觐,奏最举卓异,宴清廉宴,复知临桂,治绩益彰。随钦取赴京,崇祯十一年()授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
陛辞时,疏论辅臣张至发、薛国观、冢臣田惟嘉、枢臣杨嗣昌等负国之罪,忤旨,疏连三上,留中。疏救者宫詹*道周、翰林刘同升、赵士春、给谏何楷、同谏俱遭谴谪,而兰友谪浙江按察司照磨,一时京师有五凤之颂。
崇祯末年(),重新起用为光禄寺丞,调任南京吏部考功司员外郎。适逢在京考核,李自成农民起义*攻陷京都,闯王立青、红旗,令群臣愿降者立红旗,不降者立青旗。兰友立青旗,被缚晒太阳,几乎渴死,幸得救,仍不降,并写有绝命诗:“天地一时亡共主,乾坤何处立孤臣”。欲投缳自尽未遂,以死抗争,不愿与农民义*合作。兰友拒降被囚,后李自成兵败撤出北京,林兰友逃脱回枫亭。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五月清*占领南京,福王被俘,弘光*权结束。闰六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立隆武*权,改本年弘光元年为隆武元年,起用了一批福建的在籍士绅。枫亭林兰友被起用为太仆寺少卿,巡按江西,兼督学。途中接旨撤回,后又命往兴泉漳汀诸郡催缴粮饷,陛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理抚讨*务粮饷,督师泉漳。顺治三年九月,清兵入闽,隆武帝败亡。
顺治四年()四月,林兰友与惠安沙格人王忠孝等人组织抗清义*,参加者有从浙江镇海来的林性深所带酒岭寨队伍,王忠孝的沙格乡兵,林兰友在枫亭和莆田吉寥等处的乡兵,兵员总数达五千余人。义*参加了收复惠安县城,莆田兴化郡城,攻打仙游县城等处的战斗。
各部义*事权不一,且相互争夺饷地。顺治三年()下半年,林兰友、王忠孝等不得不解散义*,携家渡海避往厦门(当时称中左所),林兰友后在厦门、湄洲、南日、平潭、广东南澳岛一带沿海生活和坚持抗清,直到顺治十六年五月初一病死于平潭。享年66岁。
康熙四十一年(),在仙游知县田浥帮助下,林兰友归葬于连江里登墘,田浥且为之作墓志,对林兰友的忠君爱国品质给于肯定。雍正年间,县府又把林兰友入祀县学忠义祠。乾隆五十三年()奉旨赐币在枫亭建祠。著有《迷迷草集》等。
戴震亨(-)
初名震元,字贞生,号求一,明万历四十年(年)出生于连江里蓝岭(今枫亭学士街)村。父洪恩,家产千金,尽为震亨兄弟读书费。由于兄弟聪明好学,成绩突出,被誉为一渊两蛟龙。明崇祯三年(年),乡试中举人,戴震亨授任瓯宁教谕。三年任期满后,被提升为江西铅山知县。沿河口巨镇,年收税银数千圆,全部入县库,还有典铺年获银圆四千。有人劝戴借此营私,震亨说:“我饮资溪一杯水,岂敢以此来污染前程,我常对家人说,百姓如我的儿子,我如何爱吾儿而不爱百姓?”当时山寇扰乱,百姓不得安宁,巡抚张某亲领官兵进剿,震亨筹款支援,很快平息扰乱。清康熙五年(年)逝世,享年56岁。
戴震雷(-年)
字樨嘿,号悟留,明万历四十二年(年)出生于连江里蓝岭(今枫亭学士街)村。7岁能写文章。明天启七年(年),乡试第一名,后被授归化县(今宁化、清流、明溪县)教谕之职。当时,有二小吏无鹿肉吃,向猎户索要折价供给。震雷知道后予以阻止,责备他们不该以克扣肥私囊。震雷教谕任满,被提升为江西崇仁知县。当时,富豪发动宗族械斗,伤人不少。震雷出面说服,并进行移风易俗,此后宗族械斗不再发生。后又闹饥荒,灾民甚多。震雷尽力救灾,设立粥所36所,供应百姓,还给每人发放一个月粮食。
清初,戴震雷两袖清风返乡。在家著书自乐,号称“陶园跛人”。自题挽句:
“两无愧己君亲谅,一偶如人中外知”。著有《读礼初编》、《四书解》等。清康熙五年(年)去世,享年54岁。
*骧陛
字陟甫,号麈飞,大学士漳州人*道周族侄。祖*近堂自漳州迁枫亭,父廷藩为名医。骧陛天资淳笃,读书数百遍,乃成诵,即焚之,终身不忘。为诸生时,不避权贵,枫人久困于邮役,有泉南势宦,盘踞枫亭,对棉布收税,骧陛言于官府,收取这笔税利以补助枫亭驿开支,而革去私税,枫亭百姓对他很是信赖。
与同里林兰友为莫逆交,中天启四年()举人。因看到中原坏乱,顾瞻时事,甘愿隐居不仕。及兰友抗贼南旋,骧陛相对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报国有几?子为故国旧臣,予亦海滨男子。”遂参加林兰友、王忠孝组织的抗清起义,失败后与他们一起入海,至厦门、湄洲、南日等地坚持,常与徐孚远等南明遗臣覉困牢骚,放浪凭吊。至顺治九年()卒于厦门,年六十有二。
*寅陛
字弼甫,*骧陛从弟,邑学生,书过目成诵,与骧陛相为师友,雅重林兰友之为人,而自负不甘在林兰友之下。平日论天下大事,目光烔烔,高自期许,尝自己发誓要成为优秀人物。发洪水时太平桥面若被淹没,人不敢过,他则每每涉水而过,人呼为狂生。
适逢明清鼎革,*骧陛和林兰友等遁往海上坚持,寅陛则削发,放弃诸生身份,隐于程厝乡,自号枫溪退士,平日种蔬著书。不修边幅,而好酒纵吟,每望海上想念亲人朋友,歌而继以泣,时人莫测其际。
林炅
字孟炅,都御史兰友侄,愽极群书,从不与试,亲老家贫,课徒以养,病医未效,继以割股。尝曰:山林吾乐也,如愿足矣。有问及御史当时事,輙悲涕,亦不为置对,因自号默斋。
郑梦旗
字善招,生豪迈,喜排解,乡有利害,率以身争。惠邑有显宦戴姓者,于太平桥上,驾肆渔利,枫民患之,梦旗伺监司过枫,诸陈利害,可其议,立命折毁。县令知其贤,至枫必延询兴革事,梦旗陈说无不切中。县志乡行
*硕子
寅陛子,工篆刻,善鉴别古器,尝往来江浙,行李困乏中,出所藏篆章,立可得数百金,多购汉魏金石遗文。能作蝌书,放浪诗酒,不自吝惜,随得随散,后终于阊门。
林性深
号若海,浙江镇海(今舟山一带)人。在当地抗清失败后,带家族由海船航来枫亭,聚众结寨于枫亭北坑岩酒池之巅,与林兰友、唐显悦等交好。林兰友志图兴复,顺治四年()起义抗清,性深带领部下参加起义队伍。事不就,兰友等挈家入海,性深又把自己的船只送给林兰友带走。而自己削发为僧,筹建枫亭西明寺。与兰友、显悦等仍作方外游,募建枫亭西明寺时,林兰友、王忠孝、唐显悦、徐徲佳等都各书序劝赞。
林兰友海上飘寓,林性深又与之作诗唱和,《连江里志略》作者郑得来亦曾有诗《次其答林猗斋(兰友)先生原韵》者。相传林性深与林兰友活动于莆田吉蓼和枫亭之间,西明寺实际上是抗清的南明诸臣的一个联络据点。西明寺门前石柱一对,刻有“西靝有道通真性,明月空潭悟道”。在中以冷僻字“靝”代“天”字,可能是一种联络暗号,有人猜测与天地会有关。
康熙中西明寺成为莆仙著名大寺,名僧莲峰禅师曾在西明寺、光孝寺、九座寺、龙华寺驻锡讲法,林性深为之编著《莲峰禅师语录》一经,经本康熙间入《嘉兴大经藏》,今仍流传。
清
薛天玉
字尔赵,号昆山,连江里(今枫亭镇)青泽亭人。清康熙五十二年(年),乡试中举人。五十四年(年),登进士第,任山东商河知县。天玉廉洁爱民,将俸禄捐赠整修商河文庙。后来,洪水冲毁岳桥西北三处堤岸,修复需耗银多两。天玉发动民众,修复被毁堤岸,32个村农田恢复种植。
商河县很贫困,每年欠征漕米担头银一千余两。是年,又闹饥荒,天玉奏请
开仓赈粮,救济灾民,自己又捐米余石。但仍旧欠漕米0石。因旱灾,
天玉不向民众征纳,挪借米0石垫上,民众得以度过难关。商河县民感恩戴
德,建生祠、立石碑纪念天玉。任期满后,天玉身无分文,无法回乡,就自荐在
商河文庙任教6年后回故里。
郑得来
郑得来,字光雨,号墨愚,连江里霞街(今枫亭霞街)人。幼时聪明灵敏,
侍御史林兰友看其必能成器。郑到年老时,得眼病,视物不清,每天要儿子诵读古今文、史书给他听,以弥补眼疾。
郑得来工诗文,著有《愚斋集》lO卷、《荔枝诗集》2卷、《薪书》2卷、
《谱系》4卷、《肋余草》2卷、《心经解》1卷、《连江里志略》2卷。
吴瑛(英)
字为高,号愧能。其生父泉州大浯塘人,幼为王姓抚养,更姓王,得志后复姓吴,康熙二十二年()奉旨入籍莆田定庄。
康熙二年(),明郑集团内部分裂,郑经杀死郑泰,导致郑*金门部航海至泉州向清朝投诚,吴英当时在郑*中只是小*官,入清*后以参加收复金、厦战役功,授都司。后调浙江提标左营游击,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吴英参与平乱,水陆数十战,身先士卒,战功卓著,累迁提标中参*将、处州副将。
康熙十七年(1),随浙江提督石调声入闽援剿,屡出奇兵,败明郑*队于陈三坝、观音山、江东桥,所向披靡。十八年,擢同安总兵,随率师复平金、厦,不久移镇兴化。二十二年,施琅率师平台,吴英统率陆师为副,誓众登舟,在澎湖海战中,立下赫赫战功。郑氏既降,施琅班师,吴英留台镇守一年有余,平定明郑残余势力动乱,为台湾顺利收扫大清版图作出了贡献。
次年,凯旋入觐,康熙皇帝温旨褒嘉,赐鞍马衣袍,调任浙江舟山。甫阅月,擢四川提督,凡十一年。
康熙三十五年(),又以“闽海岩疆,非宿将莫能镇压”,调吴英任福建陆路提督。殚力经画,凡关国计民生者,无不悉力举行。在任期间,康熙皇帝阅视河工,数度南巡,吴英三赴江南接驾随扈。康熙帝御书“作万人敌”匾额以赐,复加授“威略将*”,优以世职。请老,不许。康熙五十一年(),卒于厦门任上,赠太子少保。
吴瑛在枫亭陡门、泉港界山、泉港秀溪各有田庄,在界山有府第一座。晚年曾在枫亭捐资兴修水利,建陂筑坝,深受枫亭人民赞扬。吴英墓在城厢区灵川镇山门村,枫亭北门立有吴英神道石坊。枫亭民间相传吴英少年时,曾流浪在枫亭东坵及天王院等处,因吴英《行间纪遇》《威略将*吴英事略》及其他史料中对其生父、养父、蔡氏夫人生平都语焉不详,这一传说无法认定,待考。
林继志
字学光,号愧善,乾隆丁酉拔贡。为人讷口而勤学,读书外别无所营。里中前时,士子人习一经,他经全不寓目,多读陋烂时文,或积至数千篇,说书拘守讲章,数墨寻行,为乡曲之学。塾师未有教人以五经者,继志始教,必举全经,五经外加以左传、周礼诸经,自为蝇头细书,采集诸说,誊注其旁,字里行间,至无空隙处。由是枫人士登其门者众,数传至今,士之欲讲经学者,多借其所手书卷帙观之,以为准式。子凤翔,邑诸生,自幼随侍,卧起必偕,习经书,尤熟左传,教人亦必说全经。
陈春郎
字文丰,习举业,谦恭和易。子六岁而妻没,义不再娶,晚以山水自娱,号为青山翁。乾隆初,诏赐禄帛,是年九十有四,视精力健,彷佛若少壮云。县志耆寿
林有融(-)
字季潮,号朗如。嘉庆十七年()考中秀才,张县令在试卷上批曰:“不意童子*中竟有此奇才,我爱之,我转畏之。”嘉庆二十四年()应乡试中举人,其座师何仙槎道光间到山东和浙江担任乡试主考,招林有融入幂协助阅卷。后邓调知建宁府事,即推荐林融如掌教建溪书院,课校诸生,以端品励行为务。邓以老病被迫退休,林融如力辞掌数,虽新任殷勤固留,竟不许。
回乡后不求仕进,以著述自娱。道光二十五年,编辑《枫亭志》成,与康熙九年郑德来所著《连江里志略》是枫亭最重要的古代志书。所著还有《瓯邹楼诗草》并《杂录》。
咸丰三年秋,永春林俊在盖尾至枫亭一带抗击官*,导致泉州至莆仙道路不通,抚*王自泉州函檄林融如近地招抚。他多方劝谕,事定却坚辞官府嘉奖。六年知泉郡王懿德缷任回籍,官橐甚丰,途中遭掳抢,王求他排解,他召各乡绅耆约束之,王遂得以安全出境。
同治五年,湖南刘恒斋带兵剿办“土匪”,仙游被杀众多,林融如趁刘到林家拜访时,力证枫人素守本分,使枫人无遭池鱼之殃。
他主持重修会心书院、文昌阁、朱子祠,为乡闾造福者五十余载。晚年被聘掌教金石书院。卒于同治庚午五月,距生于乾隆庚戍三月二十七日亥时享寿八十有一。
民国
林肇祺(~年)
连江里南岭(今枫亭学士街)人。字介人,号颐道人、寿庵氏、鹤也、蓝鹿樵者、摘斗山民、鹤野老人、锦麓樵人等,后又号半痴、巨痴、跛鹤、跛道人,斋名可竹居、梅花画室。
林肇祺是清末民初著名国画家,成名于清光绪年间,与李霞、李耕、*羲先后饮誉画坛,成为我国闽派主要代表画家之一。诗、书、画、金石皆驰名于世,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一不精。李霞观其山水画作后感慨:“观寿庵氏山水,吾当退避三舍。”闽藉著名画家李硕卿说自己的水墨晕染法“就是学习林肇祺先生的。”李耕高足周秀廷评价林肇祺“在无骨花鸟、山水用白粉调色方面开了闽派的先河。”
林肇祺自幼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兄又早逝,由寡嫂苏氏培养成才。肇祺在困境中,矢志习画,年轻时已显示才华,所作山水画法自然,墨分五色,气象万千。擅长翎毛画,绘龙、虎、猴、鹿甚为传神。其传世作品有《龙》、《虎》、《猴》、《鹿》和山水花鸟,枫亭麟山宫墙壁画龙、虎、猴、鹿、鹰等9幅动物花鸟画和四大天王、六位神卒等10幅人物画是林肇祺的真迹。
林肇祺德艺双馨,奉行孝道,热心公益,所得润笔,略有盈余,悉做善事,广受褒扬。年曾主持重修枫亭天中万寿塔和朱子祠。
年是著名国画家林肇祺先生诞辰周年,其曾外孙郑义发起成立“林肇祺艺术研究院”,由西冷印社出版了《林肇祺画集》,内容包括林肇祺先生各个时期的艺术精品一百多幅,分为人物、山水、瑞兽、花鸟、书法、瓷画、篆刻等篇。向国家图书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西安美院、四川美院、鲁迅美院、广州美院、湖北美院、天津美院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全省各市县86个图书馆和海峡对岸各大图书馆捐赠《林肇祺画集》《林肇祺艺术研究》各两册,供广大读者借阅赏读与研究。还在厦门等地举办了林肇祺画展。
林兰英(1-)
字佩秋,号枫江女史,是著名国画家林肇祺之女,林肇祺唯一的成名弟子。年随夫携带两个儿子渡台,定居台湾省板桥市。她得乃父真传,善作山水,对风景、人物、静物、雕塑、版画、国画等艺术题材均无所不精而饮誉画坛。年参加台湾美术展,获得佳作奖。她一生传承林肇祺的大爱精神,和睦乡邻,服务社会,当时的台湾省*府授她“模范母亲”光荣称号。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十八日)上午十一时卒。时任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先生亲笔题写“义方裕后”挽匾,蒋纬国先生亲笔题写“懿德长昭”挽匾,备及哀荣。
吴李玉哥(-)
吴李玉哥,女,清光绪二十七年(年)生于枫亭兰友街。玉哥7岁始学刺绣,17岁出嫁给吴瑞祥,故名“吴李玉哥”。
年7月,玉哥携儿搭船到台湾新竹,为附近江浙成衣店绣花、盘纽扣
等,成为当地女界闻名的“绣师”。后与儿子兆贤共同学画。年,参加第23届“台阳美展”征稿入选,并展出画作《碧潭风光》,深受赞赏。0年3月,玉哥首次个人画展在台北市新闻大楼举办,轰动台北,新闻报道称“中国第一位‘祖母画家’吴太夫人”,把玉哥与美国画家摩西祖母相媲美,称为“中国祖母画家”。从此,玉哥几乎每年都有个画展或参展作品。6年,在台湾省国际画廊,玉哥和兆贤第一次举行母子雕塑与水彩画联展,成果斐然。
1年后,她的《人生花园》相继在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等巡回展出,
掀起“祖母吴”的热潮。其作品成为各地收藏家抢购对象。年底,台北市
立美术馆邀请吴老太太举行一次回顾展,第一、二两个宽阔的陈列大厅拉开《人
生花园》长卷,此外还展出她的《母与子》系列和动物系列雕塑数百件,展出1
个月,观众达万人次,展出数量只占玉哥25年作品的1/10。
年10月,海峡两岸开放,玉哥终于盼来这一天。1年7月,吴兆贤
夫妇陪着母亲飞回大陆厦门。在家乡枫亭的女儿、女婿、外孙等都到厦门迎接
她。玉哥没能回枫亭,只在厦门住几天便飞回台北。
年3月30日,玉哥因感冒引起多项并发症,心力衰竭,与世长辞,享
年90岁。
林信其(-)
又名林有壬,林性愚,九社村乌林尾人。莆田县省立第十中学毕业,北京平民大学肄业。年曾任枫亭抗日后援会秘书。至年任枫亭商会会长,热心公益,商会下分26种同业公会,如桂元、糖、肥料、百货、京果、木竹、蔑、布鞋、酱油、纸、饼、铁器、烹饪、豆腐、图书、粮食、屠宰、鱼、油、国药、灰、客栈、麺、生菓、粮食加工(即机械碾米厂),各商家对于纳税及地方公益事,或筹募捐款,都能踊跃乐输。解放后年起任县*协特邀委员,曾于2年编著《枫亭民间故事》一稿1万字,收藏于县档案局。
刘佐周(-)
清宣统二年(年)生于枫亭鱼街(今兰友街),别名周元来、刘培周,化名王佑。
30年代,刘任福清县刘一宽县长的警佐,后任省物资管制处处长、省*风
纪视察团员等职。
民国32年(年)7月,刘与从新四*回永安的陈文全(枫亭人)接上
革命关系,回枫亭从事中共地下革命活动。民国34年(1年)春,率何建庄、陈文德、杨金龙等人到永安搞地下革命活动。当年4月,转移到南平,下旬
因“羊枣事件”被捕入狱。国共重庆谈判后,刘被释出狱。后由蔡光周介绍找到
闽中*组织。民国36年(年)3月间,在福州道山路直三营4号,建立仙
游驻榕联络站,发展仙游籍在榕学生参加地下革命斗争。5月间,在枫亭长坝自
然村建立莆仙惠边区地下交通联络站。6月,组建莆、仙、惠边区区工委。10
月,任仙游县工委书记的*国珍被捕牺牲。11月,刘任仙游县工委负责人。翌
年2月,任中共仙(游)德(化)工委书记。
民国38年(年)3月,刘收编余文辉、郑金发部,壮大游击队伍。3
月中旬,组织慈孝游击队在园庄山兜,破仓夺粮1万多斤;下旬敦促叶文理股匪
接受改编。4月间,同毛票等人组织仙德三个游击小分队,先后袭击晋仙、枫亭
警察所,随后又在枫亭溪南破仓夺粮多担。后任仙德游击司令兼*治委员及
永仙德游击队*委。7月中旬,仙德司令部撤销,仙游组成临时工委,刘任总负
责兼*委等职务直至仙游解放。8月底,中共闽中工委任命刘佐周为中共仙游县
委书记兼支前办主任。
年9月,调任晋江地区专署助理秘书。年反地方主义,刘佐周被捕入狱。3年平反昭雪,调任福建省咨*参议秘书。年4月病故,享年70岁。
陈文全(-.8)
枫亭渔街人,年生于殷实人家,兄弟三人,大哥陈文敦接掌家业经商,陈文全和其弟陈文德都早年参加革命。12岁去厦门财经学校读书,后去上海参加抗战,年入*,曾任新四*总部新闻台报务主任。
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陈文全被捕入上饶集中营。在狱中秘密*支部的策划和掩护下,陈文全借组织篮球队外出参加比赛的机会,与主力球员陈安羽和叶育青3人逃出监狱。他艰辛辗转,一路乞讨回到枫亭老家。不久再到南平永安一带,从事*的地下工作,任中国工合运动永安事务所南平指导站主任。
1年7月,发生“羊枣事件”,国民*顽固派特务在永安等地大肆逮捕共产*人和进步人士,陈文全在将乐县造纸厂被捕入狱,被押送福州,关押年余,由杨宗棣(仙游人)保释出狱。
后北上参加解放战争。上海解放初任上海广播电台台长,与汪道涵同事。接着任上海市重工业局负责人,接管当时著名的“上海开关厂”,年国家成立电器工业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长,青年的江泽民是第三任副所长。陈文全是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主要领导骨干之一。参与编写一机部大型工具书《机械工程手册》《电器工程手册》。
陈文全与陈毅、江泽民等前后*和国家领导人交往甚密。病重住院时,江泽民多次前去看望,很早留下遗书,死后不宣传,不开追悼会,医院解剖,逝世后都照办了,上海市领导吴邦国来问家属有什么要求,家属说:“没有”。
他的生平事迹虽在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展览和福建永安*史研究中都有显著位置,但本地相关史籍却未见记载。枫亭文化研究会认为陈文全是民国和建国初枫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因此整理了有关材料,刊载于《枫亭文化研究》第47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王元贵
王元贵(-年),民国20年(年)出生于枫亭兰友街。
年7月,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医院外科主任医师。1年12月,当
选为仙游县第五届*协常务委员、副主席。
王元贵医学院毕业后,留医院外科医师。他长期致力心血
管临床医学科学工作及研究。3年,医院急需外科技术人才,将王
医院工作,任外科医师,后提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1
年起,王元贵施行心血管高难度手术皆获成功,成为心血管专家。年病逝,
享年60岁。著有《小肠系膜巨大淋巴管瘤》、《有关冠状身搭桥几个问题》等7篇论文。
郑瑞玉
郑瑞玉(-1年),枫亭麟山人,民国21年(年)出生。
年9月,任民兵队长,当时正是剿匪反霸和土改时期,上级通报了陈令德股匪登
陆窜犯的敌情后,郑带领民兵在麟山等地重要路口设防,严查过往行人。15日
这一天,有个“和尚”路经秀郊旧宫,被民兵队长郑瑞玉和乡长杨玉炳截留盘
查,发现其形迹可疑,原来就是国民*“泉州纵队”司令陈令德。年9月
27日,人民解放*福建省*区司令部发布《通令》,表扬生擒匪首陈令德的麟山参战民兵队长郑瑞玉,并授予模范民兵称号,年9月底,晋京参加国庆三周年典礼。
郑瑞玉作为福建前线模范民兵,在国庆阅兵时接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
的检阅。国庆后,中央人民革命*事委员会人民武装部队发给他一枚国庆纪念章
和一本《国庆节受检阅纪念册》。
郑瑞玉年10月起,任麟山大队民兵营长,2年至1年任大队长
(其中6-年任大队*支部书记)。1年病逝,享年63岁。
薛介民 姚民珠
薛介民(-3),枫亭霞桥人,妻子姚民珠(-3)。薛介民年毕业于成都空*士官学校,任空*11大队4分队队长,抗战中曾击落日机5架。姚民珠1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年加入中国共产*。年夫妇两人潜伏到台湾,薛任台湾空*总部督查室中校安全官,姚在台北市开设育德诊所。年9月被捕,3年1月31日,被杀害于台北新店安坑刑场。年国家民*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年遗骸安放于北京八宝山烈士陵园。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烈士名录墙上,薛介民在第四十四组,姚民珠在四十七组。
王元宝
王元宝(-1年),枫亭兰友街人。年考入山东医学院眼鼻喉专
业,1年秋毕业,医院任医师,后升为眼鼻喉科主任医师、莆
田县医学会会长、福建省耳鼻喉科学会会员。
医院后,创设耳鼻喉科并任负责人,从事五官科各种疑难
病症研究,他大胆探索,勇闯五官禁区。9年3月,首例施行“角膜(眼睛
黑膜)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年10月,将医学理论与多年临床经验结合,
首例施行内耳膜与脑颅交洽处高难度的镫骨切除手术,获得成功。
王元宝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染上肝病。1年,因抢救病人而晕倒在手
术台边,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0岁。
林秋贵
林秋贵(-年),枫亭兰友街人。原籍莆田县,因家庭贫困送给枫
亭街一农户抚养。养父母贫病交加,过早离开人世。秋贵自小与养祖母相依为命。3年,被安排到枫亭公社文化站当临时工。年1月,加入中国产
*,先后5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员,多次被省、市、县供销系统评为先进工作
者。
1年9月,秋贵在县供销社担任文秘工作,编写县社年终总结等。
年夏,秋贵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患神经衰弱症。
年,秋贵一人编写《仙游县志·供销合作志》,不向单位要一分钱,不提任何条件和要求,利用工余时间跑外调、查资料、撰稿子,经过一年多的努
力,《仙游县志·供销合作志》3万多字文稿终于成篇。经供销部门评议、修改
后,上交县地方志编委编纂。在此基础上,秋贵又多方收集资料,再用一年时间
完成12万字的《仙游县供销社志》(部门志)初稿,为本部门节省3万多元资
金。该单位研究决定发给秋贵元稿酬,他把这元钱献给了困难的企业。
年5月初,秋贵病危住院。他担心多花集体医疗费,听说打一针药要
花几十元,也就不肯打针了。5月8日,在县宾馆举行《仙游县志》首发式暨表
彰修志先进工作者,他带病参加会议。
年6月15日,秋贵因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3岁。秋贵去世后,省供
销合作社、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供销社、中共仙游县委组织部、宣传部都发
文,号召向林秋贵学习。
陈瑞祺
年4月出生于枫亭霞街。年5月入伍,担任仙游县第三区团委干部,后提为中共第三区委组织委员、第十二区委书记、榜头区委书记。60年代初,任仙游县*府副县长。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任共青团仙游县委书记、龙华公社*委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80年代初期,担任中共仙游县委书记期间,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策,纠正平反冤、假、错案,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地下*问题,使枫亭的一批地下*老同志得到应有的安置。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办乡镇企业,扶持枫亭叶氏三兄弟创办汽车无刷电机厂,支持在枫亭建设仙游面粉厂,兴建枫亭侨联大厦和枫江大桥。为解决枫慈溪两岸多年水患,亲临考察,拨款建设上坅埧下游两边堤岸。1年起调任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先后任副主任、*组副书记,主任、*组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密切联系代表,充分发挥代表参*议*作用。热心支持创办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搞好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树立勤奋、廉洁、务实的良好形象。
郑清为(,7月—,5月年)枫亭荷珠人。年参加工作,业余自学至大学中文系结业。任过村文书、县*府秘书、记者、编辑、办事处主任等职,现代作家、诗人。现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莆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仙游县文协主席、《仙游文学》主编。3—年任枫亭文化研究会会长。文学著作甚丰,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诗文多篇(首),计50多万字,其文学作品10多次在全国、省(市)征文中获奖。诗作《乡思》被译成外文收入《世界语文学》。专著有《枫叶心痕》(诗集)和《郑清为民歌选集》。主编《麟山宫文物志、《碧云洞》,其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等。
戳“阅读原文”查看其他篇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