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女性外阴解剖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前庭大腺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
B.阴道前庭有尿道外口,阴道口和肛门
C.处女膜的表面上皮为柱状上皮
D.阴蒂分为阴蒂头和阴蒂脚两部分
E.大阴唇的外侧为皮肤,内侧为黏膜
『正确答案』A
(二)内生殖器
位置: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
组成: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1.阴道
(1)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
(2)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3)阴道壁自内向外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肌层:内环外纵;*有许多横行皱襞,伸展性较大,易形成血肿;*黏膜层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阴道的自净作用=雌激素+乳酸杆菌。
2.子宫※位置和毗邻:
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
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
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
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
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稍上方
※解剖结构:
*重约50g,长7~8cm,宽4~5cm,
厚2~3cm,容量约5ml;
*底、体、颈、角、峡;
*体:颈→儿童1:2妇女2:1老年:1:1;
*峡部:(未孕1cm→妊娠晚期7~10cm形成子宫下段)
*宫腔为倒三角形、宫颈管为梭形;
*子宫峡部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解剖学内口;
*下端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组织学内口;
*宫颈管下端称宫颈外口,通阴道。
※子宫的组织学结构:
(1)内膜层:
(2)子宫肌层:
(3)子宫浆膜层:
(4)宫颈:
(1)内膜层:
分3层:基底层+致密层+海绵层
功能层——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受卵巢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
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不受卵巢性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变化。
(2)子宫肌层:较厚,非孕时厚约0.8cm。3层:内环外纵中交叉。
意义:最主要的产力;
子宫收缩时压迫血管能有效控制子宫出血。
(3)子宫浆膜层:在子宫前面,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在子宫后面,形成直肠子宫陷凹。
(4)宫颈:◇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内腺体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宫颈管。黏液栓成分及性状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固定子宫韧带:1.圆韧带:维持子宫呈前倾位。2.阔韧带:外1/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
卵巢内侧与宫角之间的阔韧带称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韧带;
在输卵管以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阔韧带称输卵管系膜;
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宫旁组织;
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3.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4.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
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不需要切断的韧带是
A.骨盆漏斗韧带
B.宫骶韧带
C.主韧带
D.阔韧带
E.圆韧带
『正确答案』A
3.输卵管——(8~14cm)由内向外分为:
间质部:潜行在子宫壁内部分,长约1cm,管腔最窄。峡部:细而较直,管腔较窄,长2~3cm,常在此处行结扎术。
壶腹部:管腔宽大且弯曲,长5~8cm,内含丰富皱襞。伞部:长1~1.5cm,开口于腹腔,开口处有许多指状突起,有“拾卵”作用。◇输卵管肌肉的收缩和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分泌及纤毛摆动,均受性激素影响而有周期变化。
4.卵巢
皮质(各级卵泡);
髓质(血管、神经、淋巴);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
上皮深面有一层致密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
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表面逐渐凹凸不平。成年女性卵巢约4cm×3cm×1cm大,重5~6g,灰白色;绝经后卵巢变小变硬。
关于卵巢形态学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卵巢白膜是平滑肌组织
B.成年妇女卵巢重约15g
C.卵巢表面无腹膜
D.皮质内含血管、神经、淋巴管
E.髓质内含许多始基卵泡
『正确答案』C
(三)女性生殖器官血管、淋巴和神经
关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血供描述哪项不恰当
A.营养子宫的动脉是腹主动脉的分支
B.子宫动脉发出阴道支营养阴道
C.输卵管血液供应来自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
D.卵巢的血液供应来自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
E.子宫动脉分支营养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
『正确答案』A
2.淋巴
内、外生殖器官发生感染或癌瘤时,多沿各部回流的淋巴管扩散,引起相应的淋巴结肿大。
生殖器淋巴
外生殖器淋巴
盆腔淋巴
腹股沟浅淋巴结
腹股沟深淋巴结
①髂淋巴组
②骶前淋巴组
③腰淋巴组
下组
上组
收纳会阴及下肢的淋巴
收纳外生殖器、阴道下段、会阴及肛门部的淋巴
收纳阴蒂、腹股沟浅淋巴
由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组成
外生殖器、会阴、肛门、阴道下段的淋巴(低)——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阴道上段淋巴与宫颈淋巴回流相同(中)——大部汇入髂内及闭孔淋巴结,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汇入骶前淋巴结。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淋巴(高)——均汇入腰淋巴结,小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3.神经
子宫平滑肌有自主节律活动,完全切除其神经后仍能有节律性收缩,并能完成分娩活动。低位截瘫产妇仍能自然分娩。
(四)骨盆1.骨盆的组成:骶骨+尾骨+左右两块髋骨。2.骨性标志:骶骨岬、耻骨联合、坐骨棘、坐骨结节。3.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尾关节。4.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5.分界:骨盆以界线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真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界线平面)为骨盆入口,下口为骨盆出口,两口之间为骨盆腔。
6.骨盆轴:
7.骨盆径线:入口平面:前后径(真结合径):约为11cm
斜径:约为12.75cm
★骶耻外径
怎么测?——了解正常值?——记住——18~20cm
◆髂嵴间径:正常值25~28cm◆髂棘间径:正常值23~26cm
意义?——间接反映入口横径的大小
中骨盆:前后径:约为11.5cm横径:约为10cm(最小径线)
★坐骨棘间径(中骨盆横径)
怎么测?——了解正常值?——记住——10cm意义?——反映中骨盆的大小
★坐骨切迹宽度(骶棘韧带宽度)
怎么测?——了解
正常值?——记住——5.5~6cm或三横指
意义?——反映中骨盆的大小
出口平面:
前后径:平均值11.5cm横径:约为9cm
前矢状径:约为6cm
后矢状径:约为8.5cm
★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
怎么测?——了解正常值?——记住——8.5~9.5cm此值正常——出口正常小了——出口不一定小
意义?——反映骨盆出口的大小
此值正常——出口正常
小了——出口不一定小
★坐骨结节间径+后矢状径>15诊断出口正常≤15诊断出口狭窄
★耻骨弓角度
怎么测?——了解正常值?——记住——90~度
意义?——反映骨盆出口的大小
※总结:骨盆径线与骨盆测量
入口:前后径:约为11cm(测量方法:骶耻外径/对角径)
横径:约为13cm(测量方法:髂棘/脊间径)
斜径:约为12.75cm
中骨盆:前后径:约为11.5cm
横径:约为10cm(测量方法: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
出口:前后径:平均值11.5cm
横径:约为9cm(测量方法:坐骨结节间径/耻骨弓角度)
前矢状径:约为6cm
后矢状径:约为8.5cm(测量方法:后矢状径)
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
髂嵴间径
骶耻外径
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
出口后矢状径
耻骨弓角度
骨盆内测量:
对角径
坐骨棘间径
坐骨切迹宽度
8.骨盆的类型
与中骨盆狭窄无关的是
A.坐骨切迹宽度
B.骶尾关节活动度
C.坐骨棘间径
D.骨盆侧壁倾斜度
E.骶骨弯曲度
『正确答案』B
关于骨盆经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是
A.对角径小于11.5cm入口前后径狭窄
B.坐骨结节间径与后矢状径之和小于15cm时为出口狭窄
C.坐骨棘间径小于9cm为中骨盆狭窄
D.测量髂棘间径,可以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
E.耻骨弓角度可反映骨盆出口横径之宽度
『正确答案』D
测得初孕妇坐骨结节间径7cm,出口后矢状径7cm,现妊娠39周,估计胎儿约g,宫缩正常,宫口开大2cm,正确的分娩方式应该是
A.产钳助产
B.剖宫产术
C.等待自然分娩
D.静脉注射缩宫素
E.会阴切开
『正确答案』B
※骨盆各平面对产程的影响:
(五)骨盆底1.骨盆底的组成2.会阴
1.骨盆底的组成
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骨盆底由外向内分为3层。
(1)外层由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面的3对肌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及一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球海绵体肌收缩时能紧缩阴道又称阴道括约肌。
(2)中层:为泌尿生殖膈。
由上下两层筋膜及其间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环绕尿道,控制排尿)组成,其中有尿道和阴道穿过。
(3)内层:为盆膈。是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过。
每侧肛提肌自前内向后外由耻尾肌、髂尾肌和坐尾肌3部分组成。肛提肌起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肌纤维在阴道和直肠周围交织,有加强肛门和阴道括约肌的作用。
2.会阴
会阴——是指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厚3~4cm,由外向内为皮肤、皮下脂肪、筋膜、部分肛提肌和会阴中心键。
妊娠后期会阴组织变软变薄(2~3mm),有利于分娩。分娩时保护会阴,避免发生裂伤。
推荐:执业医师考前押题密卷来了!通关必备!快来抢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