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看到下肢水肿患者,有的严重者如同小象腿,不仅影响形象,而且影响活动,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出现单侧下肢水肿多为局部性下肢浮肿,常见于下肢静脉血栓、下肢淋巴水肿。
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浮肿,在血栓再通后可很快改善。
而下肢淋巴水肿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由肿瘤本身以及相关治疗(如手术、放疗等)而造成淋巴管狭窄、闭塞以及纤维化,使下肢远端淋巴回流受阻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下肢淋巴水肿,西医治疗多采取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但这三种治疗方法疗效均不理想。
在治疗下肢水肿时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有的患者是双下肢都肿,而有的仅单侧水肿?二者病机不同,其治疗不能一概而论。
双侧下肢水肿属阳气不足,多与肾气启动不利有关,辨证属肾阳亏虚。中药可给予济生肾气丸加减,加用升提药物,如升麻,柴胡,即可有效。下肢肿,伴有阴囊水肿者,五苓散有效;胫前粘液性水肿,可使用木香流气饮加减,也可给予针刺治疗。
而单侧下肢水肿多为少阳枢机不利,与肝有关,因此用小柴胡汤调肝,枢利少阳气机;而术后出现下肢肿,水液多在皮下,在肌肉层的间隙中,这些部位属于三焦膜原范畴,而膜原属少阳,也支持使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但单纯使用小柴胡汤是不够的,缺少淡渗利水的药物。
水液代谢与膀胱有关,《伤寒论》中五苓散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太阳蓄水证,其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与气机互阻,刚好与下肢肿的少阳枢机不利相符合,又可淡渗利水祛湿。
五苓散方中用猪苓,走表,走皮下,淡渗利湿,通利水道;泽泻,叶天士《本草经解》中讲,气寒,禀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得地正中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泽泻下降为阴,专主渗泄肾浊,行水之功过于猪苓;茯苓通利三焦淡渗利尿;白术健脾运化水湿;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走表并利尿。
综上,小柴胡合五苓散组合成柴苓汤,可治疗单侧下肢水肿。
除药物治疗外,也可给予针刺治疗,针对其病机,首先可给予针刺环跳穴,枢利少阳气机,使水湿得下。同时单侧出现水肿,与肝有关,可针刺患侧期门穴,以调肝。少阳枢机不利问题解决后,下一步需去除水湿。
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膀胱为人体水液汇聚之所,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故该穴位刺血拔罐可疏通水道,祛除淤堵。
临床中,对于此穴位刺血拔罐,需采用站立位,双腿向后绷直,更利于水湿下注,出血量也会增多。
刺血拔罐最初出血颜色黑红,多次治疗后,血色转淡红,随后血和水混在一起,再治疗多次会出现拔罐出来大部分为淡*色组织液,血量很少,这时就是水肿要痊愈的征象了。
对于水肿严重,皮肤张力过高的患者,刺血拔罐后,针眼不愈合,会有液体渗出,这是局部稍作艾灸,可加速渗出物凝固,促进创面愈合。注意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分钟即可。
在临床中,*金昶教授使用中药口服配合针刺、刺血拔罐的方法,治疗术后单侧下肢水肿疗效颇佳,治疗思路可供大家参考。
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徐林
告患者书: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