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我们一家三口安全落地皮尔逊机场,开启了加拿大新生活。
入境、核酸、安顿,一切都非常顺利,庆幸赶在实施入境集中隔离前落地。虽然长途飞行很累,飞机上小M虽然有点肠胃不适,落地以后看着他坐在行李车上裹得严严实实但一点不妨碍他各种回应和他打招呼的老外,感觉真的很棒。
居家隔离和倒时差很无聊,小M的日常就是房间客厅满屋跑。三天后小M开始呕吐腹痛及发烧,咨询了国内的医生基本判断就是急性胃肠型感冒,也不排除是急性阑尾炎。我们也更觉得是因为长途旅行倒时差或者水土不服导致的肠胃炎可能性比较更大。果然三天后发烧呕吐缓解,但开始转为右下腹剧烈疼痛。我们一查所有的症状更像是急性阑尾炎,医院。
搜了一下地图,就近医院NYGH。晚上八点多,急诊人不少。很忐忑,毕医院急诊,虽然我们打了疫苗,但小M打不了,只能把他裹得严严实实。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一腔孤勇,我和爸爸的口语听力都不是很好,交流其实是蛮困难的,就这么赶鸭子上架了。
进入急诊室后才发现是临时搭建出来的,医院,医生简单的交流症状检查之后,被安排去做超声波检查。进到超声室的时候才看到,走廊都挤满了病患,也只能把小M裹得更严实点了。可能是看我英语交流有点困难,医院贴心的安排了一个会中文的B超医生(所以英语不好的朋友其实也不用太担心)。
本以为会和国内一样,两三分钟搞定,没想到B超整整做了半个小时!医生把所有的部位都做了一遍,在查腹部的时候更是细致,当场医生就说是阑尾发炎。检查完毕,急诊医生就和我说需要输液用抗生素,初步诊断急性阑尾炎,他们判断下来是要马上手术。但这边目前不安排儿童急诊手术,需要转医院。
看我担心,医生不停安慰我说已经用了抗生素了,让我放心,还需要等一个验血报告,出来以后他们就会给我转院的资料。并建议我医院,安排救护车会很慢,暂时也不是太必须救护车,后知后觉可能是知道我们没有健康卡,在给我们省钱了。
医院这边管理更严格,爸爸直接被挡在大门外。急诊室条件很好,所有信息登记入院手续都专人完成。医院的医生看了资料以后,立马开始用止疼药,所以小M肚子疼症状好很多了。
我还抱着能不手术的希望,等待的这段时间有点无助,想着爸爸还在零下十几度的雪天吹冷风,这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结果。好在没过多久就让我们转到楼上的病房,医生通知确定是要手术之后,反而也就踏实了。现在所有手术都需要核酸报告,我们入境时候的已经是七天之前的了,不能用,但是这期间会持续使用抗生素,病情不会恶化。
核酸检测至少要5-12小时,医院了,小M疼痛也缓解了不少,阑尾炎手术也是小手术,所以这时候我和爸爸都放松了很多,赶紧让爸爸回家。
接下来就是各种漫长的等待,核酸报告出来后,急诊手术也需要排期。继续等到了傍晚六点进了手术室。这场景简直和三年前小M在国内手术的时候一模一样。
小M三周岁的时候在上海复旦儿科做了先天性的淋巴管瘤手术,六周岁的时候在多伦多的Sickkids的急诊科室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医院在本国都是比较权威,医疗资源一样都很紧张,但是方方面面却是截然相反。
当年我们知道这种淋巴疙瘩一般都是良性,但还是找*牛挂了特需号。如此贵的特需门诊只有两分钟,医生不愿搭理,可能是觉得大材小用。医院的医生都是反复询问情况,仔细检查,特别是Sickkids的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即使沟通有点困难,但用任何的药都会给我解释一大堆。
当年有幸经历过一次他们一周一次的主任查房,提前15分钟保安清场,所有家属离开病房,主任走路带风,后面一群大医生实习小医生庄严肃穆,那场面至今记忆犹新。这边医生查房一般都是在病房外,也就主管医进来,对着小朋友一顿猛夸,然后和家长闲聊几句。
当年因为需要等医生完成一场大手术才能排期到我们,一样是在傍晚五点多进的手术室,最后出院拿到手术报告了才知道小M的手术并不是权威专家做的,连大医生都不是,而是实习小医生做的。这次在小M推进手术室以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会特地上楼到病房来,和我再详细说明一下手术的过程、风险,给我解答各种疑问,才开始手术的。
当时复旦儿科六人一大间,能排到床位已经是运气了。加拿大这边同样床位紧张,但每人单间,设施齐全,陪护的家长还有一张很舒服的沙发床。病房内高度物联网,病房的电脑记录小朋友的所有数据,定期的体温血压心跳这些基础数据只需要护士操作一下设备,电脑自动读取,唯一需要人工输入的只有小朋友大小便的时间和量。
宝宝在上海那次手术对他造成的严重的心理阴影,医院,医生和护士,本来还担心这次会不会让他阴影更严重,我特地在手术之前写了纸条让护士给手术室的医生,让他们好好安抚,后来才发现压根就是多余。
手术之前就有一位很和蔼的胖阿姨一直来看他,医院的心理辅导医生,手术前以及小朋友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他们就会过来安抚小朋友。第一次进来看到小M在玩乐高,立马又送了他一盒新的,还送了他一个泰迪熊。给他看泰迪熊会在手术室怎么和医生护士玩,消除小朋友进入手术室的恐惧,至今小M以为手术就是去楼下挂个水睡一觉。
术后出来小M非常放松,立马和我聊手术室的情况,说阿姨让他选各种口味,他选了西瓜味的,然后就给他戴了一个西瓜味的面罩。但是有点遗憾,他没听清楚,本来想要选他最喜欢的草莓味。
出院的时候也是开心的抱着Gim大佬(泰迪熊)还有两盒乐高回家的,和我说居然还有玩具拿,很喜欢这边的医生护士,特别喜欢教他说韩语的护士阿姨,这边所有的人都一直夸他。这次以后相信小M再也不会有阴影了。
医院不仅是对小朋友细致入微,对家长也是一点不落下,护士每天都会过来给我点饭,本是给小朋友的餐食,她会特地说明是给妈妈的,量要大点的。看我对英文菜单不熟悉,第二天就给了我一份中文菜单。
入院的第二天就有社工给我打电话,有什么困难尽管和她说,连爸爸的情况也各种了解,确认是不是需要帮助。医院的时候也有义工过来,但都是很拘谨,倒是当年我们反而比较放松,国内时候在病区门口就能感受到极度压抑的氛围,听到半夜家长崩溃的痛哭,也见识过血库紧张家长一次次献血置换希望孩子能优先用血的无奈。
两次住院手术经历,一次是满满的压抑,这次是满满的安心,这次在小M手术的两个多小时我反而沉沉得睡了一觉。
国内入院时候就是先大额押金,病区时不时会有**筹的业务员在和家长交流。在Sickkids,第二天就有国际办公室的给我打电话,给新移民提供援助服务,特别是没有健康卡的小朋友。知道我们有中国国际旅行保险,让我们把保单发给他们之后,所有需要理赔支付账单的事情都由他们和保险公司联系。
如果中国保险不能cover,也告诉我等办好健康卡后,走健康卡的流程。就算没有健康卡,也不用担心,医院有专门的基金,为那些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家庭提供援助。
重点来了~
等我开始联系了国内保险公司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保险公司流氓至极。不提供联系邮箱,电话只支持中文,医院沟通。先让提供所有资料,再看给不给理赔。出院隔离结束后就去给小M办了健康卡,也把国内医院说了之后,Sickkids立马确认回复说可以直接走健康卡程序,不用再联系保险公司了。
当时一颗石头算落了地。如果国内保险不给我们理赔,刚登陆加拿大的我们不知道是否需要支付一大笔费用。我们明明是国内花了钱买了保险,但是保险理赔却几乎不可能,而这边我们刚登陆,却是完全在享受他们的福利,内心惶恐,白占便宜的感觉并不好受。后来爸爸专门查了Sickkids的援助基金,坚定以后我们有能力了一定定期给基金会捐款。也算尽我们一份绵薄之力。
小M术后第二天正好是除夕,一家五口,分隔三地,远跨重洋。医院过的春节,这个年年味很淡,但医护们的句句HappyChineseyear却格外暖心。术后一个月,小M恢复得很好,也已经入学了,适应能力很强,口语表达还有点困难,但是一点不影响他在学校快乐的玩耍。
给以后登陆的新手爸妈一些小建议:
日常常备药一定要带,数量不要太多,但是种类最好覆盖齐全,特别是抗生素,这边用药谨慎,没有处方买不到消炎药。在国内时候我们也是给小朋友慎用抗生素,但小M在家发烧时候幸亏我们带了,也给他用了,否则可能会更严重(出院以后看了报告才知道,小M是阑尾炎穿孔还导致了腹膜炎)。
安省这边办理健康卡非常方便,不隔离的话登陆第二天就可以去。当场出卡号,卡片一两周寄到,办好之后就可以找家庭医生了,尽快办理以备不时之需。
健康卡办理好之后,尽快找家庭医生。医院的医生也建议日常不紧急的病情先联系家庭医生,他们处理的会更快一些。而且家庭医生一直跟随你,了解你的所有身体状况。如果遇医院急诊,如果确实需要急救的其实不用排队等太久的,国内的宝妈们可以安心。
医院医生开了处方,医院药房买药,我们出院当天急着回家,去药店买,发现儿童的处方药有些需要调配。特别是抗生素,又遇到周末和假期,要等很久,紧急的时候等不了,最后跑了四家药店都没有,医院药房买的药。
最重要的是,新登陆的小伙伴一定不要买国内的旅行保险,一定要买加拿大的。虽然希望大家永远k不会用到旅行保险,但是真遇了困难,国内的旅行保险理赔特别困难。我们买的是平*保险这种大公司都如此流程繁琐,但是我们也不会认怂。决定起诉他们,和解也可以接受。理赔的钱我们决定全部捐赠给Sick医院基金会。
所有的经历都是以后人生宝贵的财富,环境改变,生活琐碎,远离亲友,并不是移民路上的拦路虎,想要改变的勇气才是最重要,我坚信七老师一直说的“按照你们的性格,以后肯定能过得很好”,愿始终岁月静好,早日全家团聚!
我们在多伦多,如果有需要我们愿意给各位移友一些资讯和帮助~
七老师免费公开课来啦想要与七老师一起完成这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点击下列链接报名参加七老师的免费移民公开课来啦,让你的申请少走弯路!??丨往年宣讲会回顾
感谢北京和上海的相见,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我们还在继续
如何找路通“罗马”?年秋季全国巡回宣讲会!
萨省再次开放移民配额丨武汉宣讲会通知
萨省抢配额丨成都宣讲会本周六举办
??点击七喜图标,进入小程序了解更多AIPP雇主担保说明让我们到哈利法克斯一起做邻居点击标题丨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放弃北京体面工作,开始在加拿大小镇流浪1我在加拿大小镇流浪2没有血缘的祖父母,我在加拿大小镇流浪3加拿大小镇流浪4一个金融奶爸的曼省移民自白《始终在路上》曼省VIP,雅思4.5分的包工作包移民的项目出国了,我的父母谁来照顾疫情来袭,为什么只有加拿大不拒绝中国人入境我从未想过要移民(含AIPP大西洋项目详解)联邦新项目《农村和北部移民试点计划》细节关于我们
七喜出国移民工作室QixiImmigration加拿大注册特许会计师|CPA加拿大持牌移民法律顾问|RCIC加拿大宣誓公证官|OCO加拿大LGBTQ公益项目合作伙伴加拿大LGBT移民专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