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肿瘤为何会扩散如何有效阻止癌细胞转移扩散
TUhjnbcbe - 2021/4/23 16:15:00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影响肿瘤扩散和转移的因素

癌细胞播散到原发肿瘤以外部位生长的过程。其发生须先有浸润,然后癌细胞经血道、淋巴管等途径到达一定部位生长,才能形成转移,是恶性肿瘤和恶性生长的主要特征。癌转移可有以下途径:①血道转移;②淋巴管转移;③种植性转移;④接触转移;⑤脑脊液转移;⑥全身性播散。

宿主因素:机体免疫状态(或其他因素)影响,同样类型、分化程度相似的两个肿瘤个体,转移程度可有很大差异。

癌瘤的组织学来源和组织学类型:癌以淋巴道转移为主,肉瘤以血道转移为主。此为癌或肉瘤早期表现,分析26例胃癌尸检中,除淋巴结广泛转移外,脏器转移(血道转移)十分广泛。

癌瘤的浸润程度: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癌浸润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癌侵及浅肌层,淋巴结转移为41.9%,深基层为58.7%,浆膜层为63.0%,浆膜外为74.1%。

肿瘤分化程度:例根治术乳腺癌标本,Bloom分级标准,将浸润性导管癌分为3级,1级淋巴结转移占41.4%,2级为48.8%,3级为66.7%。

肿瘤扩散的主要方式

直接蔓延: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直接向外扩散,常沿组织间隙如淋巴管、血管、体腔或脑脊髓腔等不间断的扩散到达远隔部位,仍与肿瘤母体相连。如宫颈癌形成冰冻骨盆,恶性黑色素瘤沿淋巴管蔓延,肾癌沿肾静脉、下腔静脉蔓延等。

淋巴道转移:癌的主要扩散方式。通常首先转移至该器官的区域淋巴结,也可逆流至其他淋巴结。其发生与肿瘤浸润深度有一定相关性,各器官引流方向不同,多为顺序转移。

血道转移:肉瘤最常见转移途径,如骨肉瘤早期即可出现转移。瘤通常中晚期才出现血道转移。瘤细胞通常首先浸入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可形成瘤栓,然后瘤细胞脱落,沿静脉血流方向进行转移。门静脉、体循环静脉、脊柱静脉是较重要的静脉引流系统。

种植性转移:如胃癌穿透浆膜,癌细胞种植于腹膜表面。也可见于胸膜腔、心包膜腔或蛛网膜下腔,此外腹膜假黏液瘤是种植转移的特殊形式。

药物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对肿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肿瘤治疗走过了由单纯手术切除,到手术与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充分结合的综合治疗时代。当今的综合治疗,已逐渐进入尽可能缩小手术和放疗范围、降低放疗剂量,在不影响疗效和患者生存的基础上,充分减少治疗损伤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时代。综合治疗模式的演变史,体现出肿瘤内科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增强。

从20世纪40年代以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氮芥治疗淋巴瘤和氨甲喋呤治疗儿童白血病获得了令人意外的疗效开始,以药物治疗为代表的现代肿瘤内科治疗史虽然仅有60年,但在这60年的发展史中,肿瘤内科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飞速的变化。目前,已有百余种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且不断有新的细胞*类及靶向药物被发现、合成、筛选和进入临床研究。肿瘤内科已经从最初单纯的姑息性治疗,进入到了根治性治疗,或者与手术及放疗有效结合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治疗损伤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时代。

一、现代肿瘤内科治疗已经取得的疗效

肿瘤的内科治疗已经渗透到肿瘤治疗的各个方面,根据不同的治疗作用和目的,可以将肿瘤的内科治疗大体上分为:根治性治疗、辅助/新辅助治疗、姑息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1.根治性治疗

目前通过单纯化疗可以根治的肿瘤包括有滋养细胞肿瘤、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以及Wilm’s瘤等;通过内科治疗可以使少部分患者获得治愈的肿瘤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肉瘤等。

单纯化疗能够根治的肿瘤均为化疗敏感性肿瘤。这些肿瘤往往起源于较原始的细胞,或者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短、处于增殖周期细胞的比例较高。可根治肿瘤的治疗策略已向两极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化疗药物的剂量强度,甚至是高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提高难治和耐药患者的治愈率,例如敏感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另一方面,在保证治愈率的前提下,尽量的降低治疗强度,减少治疗带来的远期*性,如减少霍奇金淋巴瘤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化疗周期数或放疗剂量等。

2.辅助/新辅助治疗

辅助性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前的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后的全身治疗两部分,一般将前者称为新辅助治疗,后者称为辅助治疗。随着肿瘤综合治疗理念的确立和内科治疗有效率的提高,辅助治疗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辅助化疗的研究最多、进展最快。正因为辅助化疗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了某些可手术患者的治愈率、延长了术后的无复发生存时间,而新辅助化疗也使得一些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获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或者缩小了手术范围。 

从内科治疗刚刚起步的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辅助化疗就是内科治疗研究的重点之一。当时在手术后引入辅助化疗,是因为观察到体积小的肿瘤比体积大的肿瘤对化疗更加敏感,而在通过手术或放疗的方式减少肿瘤负荷后,有可能提高化疗的敏感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初期有关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胃肠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由于当时的细胞*类药物对不同肿瘤的敏感性不同,仅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获得了阳性的结果。近20年来,随着新的不同作用机制的细胞*类药物的出现,肺癌及结直肠癌的辅助化疗也都得到了阳性结果。

新辅助治疗是局部治疗前的治疗,年由E.Frei医生率先提出。新辅助治疗的作用主要包括:①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损伤;②减少手术过程中肿瘤细胞播散的机会;③体内药物敏感实验,对进一步的药物治疗提供重要指导。目前新辅助化疗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骨肉瘤、头颈鳞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的临床研究和治疗。除了提高局部晚期肿瘤的切除率,新辅助化疗可以在不影响治愈率的前提下,提高乳腺癌、骨肉瘤和头颈鳞癌患者的器官保全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人们又开展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

3.姑息性治疗

大多数肿瘤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这些患者理论上讲是不可治愈的,治疗也都是姑息性的,内科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肿瘤内科的发展,姑息性内科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化疗相关的辅助治疗措施的进步,使得姑息化疗的*副反应明显减轻、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显著提高。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以及肿瘤特殊的分子调控异常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始使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和低*化成为可能。一些目前化疗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晚期肿瘤患者,由于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疾病的控制率和控制时间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由于肿瘤内科的存在,被认为是绝症的恶性肿瘤,正在向慢性病的方向转化。

靶向治疗实际上属于病理生理治疗,也就是阻断肿瘤发展过程中异常信号传导通路上的关键靶点,并纠正其病理生理过程。由于这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性的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作用和稳定作用,因此与细胞*性药物有很大区别。与药物*性药物相比,由于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副反应的临床表现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无法达到剂量限制性*性和最大耐受剂量,与常规治疗(化疗、放疗)同时或续贯应用有更好的效果等。近年来,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和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的进展最明显,已经进入临床并且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使得肿瘤的靶向治疗在短短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临床肿瘤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4.预防性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年发布的统计报告,预计年全球约有万人死于肿瘤,中国为万人。据卫生部年4月29日发布的中国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死亡原因前两位的疾病,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2.45%和22.32%。恶性肿瘤是城市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0%)农村为第二位死因(占21.0%)。肺癌已经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

肿瘤不仅给患者及亲人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治疗的复杂性和高昂的治疗费用,无疑给家庭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果改变我们的理念,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们在肿瘤治疗上的被动局面。

WHO和全球的肿瘤专家们有一个共识,都认为肿瘤发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据研究,多数人体肿瘤的临床前期为8~20年,有的可能长达30~40年,这说明在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缓慢演变过程中,是可以预防甚至逆转肿瘤发生的。肿瘤化学预防的研究始于MichaelSporn博士,他提出治疗癌前病变的理念,认为应该在人体的癌变阶段,而不是在已发生肿瘤之后才开始治疗。他定义了肿瘤化学预防的概念,即采用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物质,逆转、抑制或阻止侵袭性恶性肿瘤的演变进程。这一理论最初曾受到质疑,但却大大推动了肿瘤预防研究领域的进步。肿瘤化学预防最成功的例子是他莫昔芬对高危乳腺癌患者的预防作用。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服用他莫昔芬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另外,结直肠癌和头颈部肿瘤化学预防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化学预防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一项重要选择。肿瘤预防的另一策略是病因预防,人乳头瘤病*(HumanPapillomavirus,HPV)病*感染是子宫颈癌的病因,WHO在全球开展了采用HPV疫苗预防子宫颈癌的研究(FUTUREII),这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肿瘤病因预防研究。FUTUREII是一项随机的双盲临床研究,共有名年龄在15~26岁的未感染HPV16和18亚型的妇女被随机分组,分别接受HPV疫苗和安慰剂注射。研究显示,在平均随访3年时,与HPV16和18亚型相关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的发生率在接受疫苗注射组的受试者中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了病因预防的可行性。

二、肿瘤内科的发展方向

1.循証医学、GCP指导原则、规范化和个体化

循证医学是指慎重、准确、合理地使用当今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而所谓临床依据,就是不同证据级别的临床研究的结果。涉及和进行临床研究必须符合临床试验规范(GoodClinicalPractice,GCP)的原则。目前国际上正在树立一种新的概念:“参加临床试验能得到最新、最好的治疗”。

当今肿瘤内科越来越强调规范化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也就是说,既不能僵硬的强调规范化,忽视不同患者在肿瘤的异质性、一般状态、对治疗*副作用的耐受能力、伴随疾病、心理要求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不能过度强调个人经验,不重视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结果的总结和患者的群体性特点。

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成立,这是由美国21所世界一流的癌症中心组成的权威学术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最新的、可靠的临床试验结果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治疗决策上的帮助。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将临床试验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最好范例。10多年来,他们已制订、发布并且不断更新了多项与肿瘤治疗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通过年会、继续教育活动和期刊等方式的推广,这些指南已经成为各国肿瘤临床治疗的标准和参考。年我国成功地与美国同行合作引进了NCCN并使其本土化,经过共同讨论制定了NCCN中国版,目前已经完成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和淋巴瘤等常见肿瘤的诊疗规范,这无疑会对提高我国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转化性研究及分子靶向治疗成为未来趋势

JulieDenekamp对转化性研究的定义是:“通过充分评估与肿瘤特殊生物学行为相关的影响因子,有效地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转化性研究之所以成为可能,是以几十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认识不断积累为基础的。充分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已成为目前的共识。未来针对各种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必将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临床研究及应用,肿瘤的内科治疗也将逐渐进入从分子水平认识个体化治疗的时代,这必将会对肿瘤内科医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提出新的挑战,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为病人提供最新最好的医疗。

Rg3,全称为20(R)-人参皂苷Rg3,是人参含量极其微少的精华物质,天然含量仅为十万分之三,是国际医药界公认的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活性成分,而且还具有保肝护肝、调节血糖、抗血栓、抗衰老、保护神经细胞、提高免疫力、调节激素水平、改善性功能、扩张血管、预防冠心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在对抗劳方面功效显著。时至今日,美、日、法、韩、俄罗斯、瑞士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我国科学家鲁岐、富力夫妇经过数千次的实验,创造性的发明了Rg3提纯工艺,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在植物药单体研究领域,无可争议地走在了世界前列。

试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

Rg3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平衡,大大提高大脑和身体的活动能力和效率,同时对其他四大系统也产生积极影响;Rg3能够提高血液中补体和免疫蛋白的含量,增强巨噬细胞、干扰素、白介素2的能力,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Rg3能够使内分泌系统的活力增强,对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器官都有直接的作用,满足人体所需活性物质的分泌,调节各种生理过程。

Rg3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强心脏功能,抗血栓形成。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Rg3是功能性成分,是人体功能的调节剂。首先它对人体的整个全息系统产生调节作用,积极发挥细胞蛋白质能量合成促进因子的显著作用,能够平衡神经系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修复受损伤的血管系统,促进内分泌系统活力,从根本上提高机体细胞功能,培育和增强人体自身的潜在能量,进而调动和发挥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使自身充满战斗力,有效对抗四大系统功能的疲劳与不适,从而减轻或消除多种隐患与疾病。

点击文章右上角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肿瘤为何会扩散如何有效阻止癌细胞转移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