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珞珈论坛
年6月18日-20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协办,医院妇产科承办的第六届妇科微创与生殖珞珈高峰论坛顺利召开,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妇产内分泌诊疗能力建设及健康教育研究项目”,湖北省卫计委妇科肿瘤微创与阴式手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医院“互联网+妇幼健康”妇产科联盟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建设项目,医院妇产科骨干专科医师培训会。来自全国各地名专家学者线上汇聚一堂,共襄此次学术盛宴。
本次学习内容及形式主要包括专家专题讲座、“珞珈杯”手术视频展播。届时,将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对妇科肿瘤微创、内异症、盆底及生殖等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开幕式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医院张蔚教授主持,医院医院院长张元珍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马丁院士致辞。
医院张蔚教授主持开幕式
医院医院院长张元珍教授开幕式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马丁院士开幕式致辞
特邀报告
马丁教授:基于HPV整合检测的宫颈疾病精准筛查和分流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马丁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基于HPV整合检测的宫颈疾病精准筛查和分流”。马教授介绍了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发展,最新指南中宫颈癌评估更加注重HPV检测,并强调HPV整合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关键因素。基于HPV整合检测的估计疾病精准筛查有助于对HPV阳性患者进行精准分流,减少漏诊,并对高危人群进行全程管理。孔北华教授:WHO妇科肿瘤分类变更及其临床意义
医院孔北华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介绍了最新的WHO妇科肿瘤分类中的变化,并详细阐释了相应的临床意义。新分类综合了病因学、病理学、流行病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新增了诊断分子病理学。传统病理学仍是诊断和分类的基础,免疫组织化学或分子病理学提升诊断水平。此外,新分类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相关病变、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单独列出,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多个器官的肿瘤统一列出。
狄文教授: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中易惹麻烦的小血管
上海交通大医院狄文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中易惹麻烦的小血管”。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是妇科肿瘤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其中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因微创、放大效应和能量器械的使用成为首选路径和经典术式。狄教授分别介绍了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和操作要点,以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中处理小血管的操作要点。并提出“保护需要保护的组织器官”的理念替代“剔除需要切除的组织器官”。
崔恒教授:晚期卵巢癌的导航手术——现状及前景
医院崔恒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介绍了前沿的晚期卵巢癌导航手术的现状及前景。晚期卵巢癌术后残余病灶的大小直接与预后密切相关,手术应争取达到无肉眼可见的残余病灶。导航手术即利用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的荧光探针显示病灶,并由针对性的切除,以达到精准手术和客观评价的目的。导航手术内关键的因素有特异性探针、适合人体内应用的荧光素、荧光激发及显像系统。荧光探针导航手术目前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有数项临床前研究,但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吴令英教授:晚期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选择
协医院吴令英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晚期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选择”。吴教授从晚期卵巢癌手术时机选择和一线维持治疗的选择两个方面介绍了晚期卵巢上皮癌初始治疗的新进展。对于术前评估有可能满意减瘤的患者手术手术,难以达到满意减瘤。可选择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原发卵巢粘液较少见需除外消化道来源。同时吴教授强调生物标志物BRCAm尽早检测及其在一线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推荐将HRD引入一线治疗中。
陈建国教授: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医院陈建国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介绍了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陈教授介绍了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子宫内膜细胞收集刷的应用,并强调了分子分型对于相关预后信息的提示作用:POLE超突变组无进展生存率最佳,CN-H组最差,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组和CN-L组具有中等生存曲线。手术治疗时强调进入腹腔后首先留腹水查癌细胞,结扎输卵管。术后的辅助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激素治疗。此外,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
姜洁教授:基于分子分型的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ESGO指南部分解读
医院姜洁讲授在本次讲座中对ESGO指南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以及基于此的术后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ESGO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管理指南的更新最大的特点是引入了分子标志物检测和分子分型的内容,整合了分子标志物评估预后风险等级,其对高危和高级别患者的辅助治疗和推测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中,POLE突变型预后好于低拷贝型及MSI型,高拷贝型预后最差。目前已有基于TCGA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梁志清教授:晚期及复发难治子宫颈癌的免疫治疗现状与拓展思考
陆*医院梁志清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晚期及复发难治子宫颈癌的免疫治疗现状与拓展思考”。梁教授从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机制与优势、已获得试验结果的临床研究介绍、免疫治疗耐药的新思路及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四个方面展开了介绍。R/M宫颈癌患者生存期较短,需要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宫颈癌二线治疗相较于原有方案有更好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大量免疫单药治疗、免疫联合放化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研究正在积极的开展中。
昌晓红教授:6B11-OCIK注射液治疗耐药复发型卵巢癌的I期临床试验进展
医院昌晓红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介绍了6B11-OCIK注射液治疗耐药复发型卵巢癌的I期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昌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发了人源化6B11抗独特型抗体6B11mini可模拟卵巢癌相关抗原,特异性诱导抗卵巢癌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效杀伤卵巢癌细胞,负载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卵巢癌杀伤细胞(6B11-OCIK)注射液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目前I期临床试验提示安全性良好,有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免疫应答较好的患者疗效更好;除影像学,CA和免疫功能等指标,CTC检测也可以辅助用作免疫疗法的客观疗效评价指标。
陈春林教授: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医院陈春林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陈教授教授了项目即子宫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研究,研究数据显示对于IB1期肿瘤直径≤2cm子宫颈癌在肿瘤学结局及生活质量方面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当,严重并发症方面微创手术优于开腹手术。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禁用举宫器、阴道离断方式、淋巴结的切除、坚持无瘤原则及规范腹腔镜手术培训。
郭红燕教授: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医院郭红燕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介绍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与治疗要点。WHO分类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未分化肉瘤。其诊断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影像学表现多样,无典型特征,冰冻诊断困难,因此术前诊断困难,需依靠术后病理,且需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遗传学特征。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在治疗方面存在以下争议:是否切除淋巴结,能否保留卵巢和保留生育功能,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强调双侧附件的切除。LGESS辅助治疗更注重激素治疗,晚期患者联合放疗,HGESS辅助治疗更强调化疗,不推荐放疗和激素治疗。I期患者可以不加辅助治疗。
向阳教授: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进展——从中国经验到国际指南
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向阳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从中国经验到国际指南两个方面介绍了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新进展。化疗耐药是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亟待结局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包括规范化治疗,进一步提高初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耐药的发生;探讨提高耐药复发患者治疗效果的新方法,改善预后;探讨绒癌耐药的发病机制,寻找耐药绒癌药物治疗新靶点。向教授详细介绍了指南中对低危患者和复发耐药性患者的治疗策略,强调如何定位耐药病灶是关键。此外,手术在复发患者的综合治疗中至关重要。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对难治性患者是一种可能的选择。相关的国内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谢幸教授: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浙江大医院谢幸教授今天主要讲授的主题是“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于宫颈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附件,双侧主、宫骶韧带、上段阴道、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重点讨论了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后产科结局、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肿瘤结局两方面,对于临床工作中争议的话题“IB2期肿瘤>2-4cm能否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进行了讲解,谢幸教授介绍了年NCCN指南报道指出,经腹手术能切除更多宫旁组织,对于2-4cm的肿瘤是安全的,有高危因素者则需术后联合辅助治疗。因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年轻、希望生育患者不可或缺的选项,对于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决策中,也必须保证患者肿瘤结局与产科结局之间的平衡,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产科结局,是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终极目标。
魏丽惠教授:妊娠合并宫颈癌的相关问题
医院妇产科主任魏丽惠教授对“妊娠合并宫颈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讲解,她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妊娠期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发生率、妊娠期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的管理和妊娠合并子宫颈癌的管理。在妊娠妇女中宫颈癌发生率为0.05%-0.1%,而且妊娠合并宫颈癌具有其特殊性:主要为妊娠期宫颈在高雌激素刺激下,细胞形态变化,TCT易误诊为子宫颈CIN或宫颈癌。魏丽惠教授指出妊娠期筛查的目的在于识别宫颈癌,而妊娠期间宫颈HSIL对妊娠及母儿结局不构成威胁,对于妊娠期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的管理原则实质上与非妊娠期无异,而筛查的人群主要包括两类,即一类为未规范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女性,尤其从未接受过筛查的女性;另一类恰到需要再次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女性。若妊娠筛查出宫颈癌需要尽快抉择是否保留胎儿,对于妊娠早期多建议患者选择终止妊娠后治疗肿瘤,而妊娠中期可以选择新辅助化疗直至终止妊娠前3周,给予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妊娠晚期则多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治疗宫颈癌。
张国楠教授:子宫颈胃型腺癌--一种容易误诊为卵巢肿瘤的宫颈癌
电子科技大医院医院张国楠教授给大家详细介绍了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子宫颈恶性上皮性肿瘤,张教授从该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例特点以及该疾病的分型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子宫颈胃型腺癌(G-EAC)的发病率占子宫颈腺癌的1%-3%,最早是由年日本学者Kojima提出,好发年龄为37-84岁,常见阴道流液或白带增多,而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流血少见,少数患者可以下腹部疼痛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由于转移至卵巢,临床可表现为卵巢癌的症状与体征而易被误诊为卵巢癌,该类型高危型HPV检测多为阴性。最后他强调,HPV相关型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会因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普及而大幅度下降,随之G-EAC为代表的非HPV相关型子宫颈癌的比例会逐渐升高,需要广大妇瘤科医师引起重视。
李斌教授:宫颈癌根治术中单独切除宫旁淋巴结的临床意义
中医院李斌教授带给大家的主题是:“宫颈癌根治术中单独切除宫旁淋巴结的临床意义”,为了贯彻早期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Q-M新分型手术精细化的指导思想,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李斌教授团队提出了侧方宫旁淋巴结切除法(LPLND)。LPLND摒弃了传统手术整体钳夹主韧带的粗犷操作方式,将主韧带中的淋巴组织与子宫血管分离,单独切除,以体现手术精细化。10年的临床实践证实LPLND方法安全、易行,减少了术中出血风险。更重要的是LPLND显著提高了宫旁淋巴结的检出,从而减少了宫旁转移的漏诊。
鹿欣教授: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手术干预:指征和时机
复医院鹿欣教授授课的内容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手术干预:指征和时机”。鹿欣教授分别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概述、葡萄胎手术、GTN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以及GTN微创手术是否在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安全可行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肿瘤,多继发于葡萄胎妊娠后,无转移的患者大多数是以异常阴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的诊断依据依靠血清中hCG异常升高为主,治疗可选择化疗为主,也可通过手术和放疗。她重点介绍了对于GTN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问题,对于急诊手术、诊断性手术、耐药GTN的手术干预、PSTT/ETT手术治疗、转移GTN病灶的手术治疗等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手术干预的主要指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仔细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明确患者病灶范围,还要注意化疗保护,必要时疑难病例高危可选择MDT多学科诊疗。
薛凤霞教授:绝经后宫颈病变的诊治
医院妇产科主任薛凤霞教授今日授课的主题为“绝经后宫颈病变的诊治”,薛教授从绝经后女性生殖道特点、绝经后女性HPV感染特点、绝经后女性宫颈癌筛查、绝经后女性宫颈病变的诊断、绝经后女性宫颈病变的治疗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首先介绍了绝经后女性HPV的年龄分布,以及绝经后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阴道微环境失调,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低,子宫颈鳞状上皮薄,以旁基底细胞为主,易出现反应性ASCUS,可局部雌激素治疗或联合HPV筛查。其次,绝经后女性阴道穹隆变浅,子宫颈萎缩,以3型转化区为主,阴道镜活检准确性较绝经前妇女低,故提倡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以提高准确性,绝经后妇女行ECC较收益。最后对于绝经后HSIL首选宫颈锥切术,但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高、病灶残留率高、复发率更高,提倡对于锥切手术困难或合并其他妇科良性疾病时,可考虑行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
汪辉教授:宫颈上皮内病变诊疗的几个热点问题
浙江大学医院汪辉教授主要对宫颈上皮内病变诊疗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学习,其中包括对“AI在辅助阴道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组织学宫颈HSIL切缘阳性的处理”以及“组织学确诊AIS的处理”等热点问题展开阐述,他首先指出新时代下,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契机,可利用影像或病理等医学图像大数据和智能计算机算法,实现AI辅助检测病灶,有达到甚至超越临床专家的准备率;其次根据ASCCP年会议指出对于组织学HSIL锥切切缘阳性的的处理:首选6个月是进行基于HPV的检测,若为阳性,因行阴道镜检查和恰当的活检,亦可在6个月后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她还强调不可为追求切缘阴性而采取盲目的扩大切除范围;最后她介绍了组织学诊断AIS的管理,重点强调了对于AIS且切缘持续阳性却无法再次切除的患者,单纯子宫切除或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是可以接受的。
李佩玲教授: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临床决策
哈尔滨医院李佩玲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临床决策”,卵巢交界性肿瘤是一种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占上皮性肿瘤10~20%。有细胞核轻度异型及细胞中度增生,但无浸润性、破坏性的生长或间质浸润,手术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对处在生育期的女性而言,生育功能的保留(保育)是在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浆液性及黏液性交界性肿瘤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最常见的两种病理类型,具有截然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李佩玲教授介绍了年法国妇产科协会指南(CNGOF)进行了指南的解读,并对交界性卵巢肿瘤术后生殖结局、临床病理因素对BOT患者预后和生育结局的影响、妊娠合并BOT治疗及随访、辅助生殖技术(ART)与BOT发病风险作了进一步详细的介绍。对于无生育需求患者需进行全面分期手术。但淋巴结清扫及大网膜切除不改善预后。大多数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后无需辅助化疗。对于I-IV期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均可以考虑保留生育的全面分期手术。治疗完成后建议积极尝试妊娠,自然受孕更安全。对于微乳头型交界性肿瘤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低度恶性浆液性癌的比率较高,保留生育功能需更慎重。
程文俊教授:外阴恶黑诊治进展
南京医院医院程文俊教授带来了以“外阴恶黑诊治进展”为主题的精彩报告。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在女性生殖系统较罕见,发病率约(0.48~1.4)/万,好发于54~76岁绝经后妇女。高危因素包括阳性家族史,既往黑色素瘤病史,发育异常或不典型的痣,遗传突变和日光暴露长。外阴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可总结为ABCDE法则:A非对称(asymmetry)、B边缘不规则(borderirregularity)、C颜色改变(colorvariation)、D直径(diameter)(直径一般大于1公分最好活检)、E隆起(elevation)。黑色素瘤首选切除/完整活检病灶进行确诊。临床分期多采用AJCC分期。该分期是女性外阴黑色素瘤复发的最重要预测因素。外阴黑色素瘤治疗分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全身治疗。程文俊教授就各类治疗方式的适应症、具体方案、疗效及最新临床进展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靶向治疗方面,程教授指出目前应用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治疗BRAFV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COMBI-AD研究,是目前最大样本和最长随访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D+T”双靶方案术后辅助治疗期复发或死亡风险减低49%,且无明显的长期副作用。原发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KIT突变率高(18%~35%),KIT抑制剂用于粘膜恶黑靶向治疗的总反应率为16~20%,但目前临床研究样本较少。免疫治疗方面,PD-1单抗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疗效比CTL1-4单抗更佳,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
康山教授:复发卵巢癌二次减瘤术的是与非
医院康山教授给我们分享了“复发卵巢癌二次减瘤术的是与非”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他主要从指南推荐、既往研究、临床试验三个方面阐述,晚期卵巢癌即便是接受了彻底手术与合理化疗等一线治疗,80%以上还是会复发。复发患者10年无病生存率不足15%。铂敏感复发患者,目前,依然是强烈考虑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随后康山教授对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针对复发卵巢癌的可选治疗方案进行了介绍,随着贝伐珠单抗和PARP抑制剂在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中被证明有效,阐明二次减瘤手术在这部分患者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最后通过一系列国内外研究文献表明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可提高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中位PFS,二次减瘤手术效果还是令人欣喜,但是临床实践中仍应该慎重选择。
贾雪梅教授:子宫内膜癌分子诊断及免疫治疗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贾雪梅教授给大家讲述了关于“子宫内膜癌分子诊断及免疫治疗”的演讲内容,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异质性大,传统组织病理学评价可重复性较低,各型之间组织学特点常存在重叠,在临床诊疗实践中的劣势日益凸显。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提出的TCGA分子分型,为预测患者预后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贾教授介绍了根据基因组学子宫内膜癌的四种亚型,以及肿瘤免疫反应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提出分子分型最终真正应用临床实践,尚缺乏更多的临床实践结果积累,以评估患者的获益。
吴大保教授: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之前肠道问题
中国科学医院妇产科吴大保教授给我们带来的主题为:“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之前肠道问题”,他指出对于初治的卵巢上皮性癌累及盆腔和上腹部的手术原则仍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尽最大能力实现对腹部、盆腔以及腹膜后病灶的去除,消除肉眼可见的病灶,这其中也包括肠切除和/或阑尾切除。卵巢癌的肠道转移是非常常见的,而肠道病灶的处理又与满意的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密切相关,再处理转移肠道病灶手术时,进一步讲解了对于“结肠多发转移病灶处理”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他指出肠道转移病灶的清楚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于此同时,应该尽可能的保留肠道的功能,以保证卵巢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故临床医师对广泛肠道切除应该慎重选择。
朱前勇教授: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手术治疗的思考
医院妇产科主任朱前勇教授主讲了关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手术治疗的思考”的话题,朱教授主要针对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如何治疗?患者能不能做手术,以及手术能做到满意的减灭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多项研究表明晚期卵巢癌患者,R0的患者生存期最长,获益最大,因此术前可以通过腹腔镜Fagotti评分来评估,术前精准的评估、术中精细的操作、术后精心的护理,这些都是能为患者争取最大化获益的方式手段。
马晓欣教授: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脑转移综合治疗
中国医院马晓欣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脑转移综合治疗”。马教授首先介绍了WHOGTD/GTN病理分类及评分系统。随后介绍了高危GTN和极高危GTN的相关概念,并围绕着GTN脑转移的病理特征、治疗原则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进行了授课。最后马教授结合自己遇到的临床病例和前沿临床研究对GTN脑转移进行了精彩讲解。
赵卫东教授:从懵懂到规范卵巢癌临床治疗中MDT建设的一点经验
中国科学医院赵卫东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从懵懂到规范卵巢癌临床治疗中MDT建设的一点经验”。赵卫东教授带来的卵巢癌临床治疗中多学科会诊(MDT)建设的经验介绍。卵巢癌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其高死亡率与早期癌症症状隐匿息息相关,较多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已经进入癌症中晚期,癌症组织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因此MDT在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赵教授及其团队开创性地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更好地与多学科团队、多个医疗中心进行学术交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合作,完成多台高难度手术,挽救患者生命。赵教授通过动情地演讲,为广大妇产科同仁提供卵巢癌中晚期治疗的思路。
吴强教授:外阴癌腹股沟前哨淋巴结的确定和切除
医院吴强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外阴癌腹股沟前哨淋巴结的确定和切除”。吴教授首先通过几个手术视频介绍了外阴癌腹股沟前哨淋巴结的大体定位——位于耻骨结节外侧、腹壁浅静脉的内侧的区域内,取名为“耻骨结节旁淋巴结”。然后讲述了三切口侧入法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适应症的选择、手术野的暴露范围和方法、溶脂吸脂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并以手术图片为例形象的讲解了三切口侧入法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步骤和要点、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基本解剖定位以及术后需要进行哪些处理。
孙蓬明教授: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解读-如何更好地临床处理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解读-如何更好地临床处理”。孙教授从诊断,评估,治疗多个角度讲述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这一问题的纠结所在以及处理原则,并讲解国际上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手术指征的新的诊疗思路。吴教授指出当妊娠遭遇卵巢肿瘤,要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充分了解肿瘤的相关风险,个性化处理。应尽可能维护母体健康,尽可能保护胎儿免受肿瘤治疗的影响,在保证遵循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理及生育功能,提高日后的生活质量。
赵霞教授:广泛子宫切除术中避免输尿管损伤的要点
医院赵霞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广泛子宫切除术中避免输尿管损伤的要点”。赵教授对于输尿管损伤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52%-85%的输尿管损伤由妇科手术引起。子宫切除术是输尿管损伤的最常见原因。输卵管输尿管损伤的重要因素:1.输尿管的解剖学特点与妇科手术或子宫切除手术也密切相关;2.能量器械使用。赵教授指出,熟悉输尿管的解剖学特点、正确应用能量器械是避免损伤输尿管的关键。同时与大家分享了手术视频,并讲解了手术的处理方法。
汪宏波教授: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的相关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汪宏波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的相关问题”。汪宏波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并阐述了淋巴结切除的手术质量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密切相关性。汪宏波教授提出手术应重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因为淋巴结切除应达到的范围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回流通路有关。最后,汪宏波教授讲解了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因此腹膜后特别是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要精准施策。
陈琼华教授:晚期卵巢癌R0手术理念
医院陈琼华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晚期卵巢癌R0手术理念”。陈教授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经验积累,从手术“技术”上升到“理念”层面,尤其是对卵巢癌R0手术,围手术期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众多,突出理念的重要性:如详细到白细胞的波动,一张影像片的解读,体位的摆放,一小片腹膜的去留,都关系患者预后的天差地别,发人深省。接下来陈教授通过本院近年来的R0手术数据和现场视频,展示了保留腹膜,切除肠管,切除脾脏,清理横膈膜等手术关键技术,并详细解释新辅助化疗导致病灶缩小假象的弊端等细节问题。
赵仁峰教授: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诊治
广医院赵仁峰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诊治”。赵仁峰教授在授课中指出,盆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一种由间叶组织逐渐向平滑肌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实体肿瘤,有三个好发年龄高峰,分别是儿童(0~4岁)、青壮年(36~40岁)、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影像学检查结果,如超声、CT、MRI缺乏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易误诊,其诊断“金标准”仍是病理检查。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抗血管抑制剂如安罗替尼等药物治疗有效。
冯炜炜教授:卵巢癌多学科诊治—瑞金模式分享
上海交通大医院冯炜炜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卵巢癌多学科诊治—瑞金模式分享”。医院的多学科诊疗(MDT)讨论内容主要包括肿瘤的特征、治疗前的评估和分期、治疗计划和是否参与临床试验,并通过术前、术后和复发后三阶梯模式分别确定治疗方案,其团队包括泌尿外科、妇产科、胰腺外科、胃肠外科、核医学科、放射科、麻醉科、病理科、放射介入科和内科等多学科成员。随后,冯炜炜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医院正在开展的针对初治卵巢癌患者和复发性患者所开展的多项临床试验,并强调道,临床医生科学决策手术方案依赖于精准的术前评估、充分的术中评估和多学科团队支持。
邢辉教授:年轻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思考
医院邢辉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年轻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思考”。刑教授指出宫颈癌面临着患者年轻化、对生存质量要求高,对生育要求提高的诉求。与传统宫颈癌治疗模式相比,现代模式更体现规范化、个人化和人性化关怀。在授课中刑教授详细介绍了保护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育功能的策略和方法。
李枫教授:卵巢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枫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卵巢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李枫教授指出除了常规的手术、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在卵巢癌的治疗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入手,李枫教授详细讲解了DNA损伤与修复的机制。随后系统介绍了PARP抑制剂的前沿进展,并结合目前最新PARP耐药机制的学术文章,详细介绍了其在卵巢癌治疗中存在的耐药性相关问题。
胡争教授:渐行渐近,HPV感染的精准筛查和治疗
医院胡争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渐行渐近,HPV感染的精准筛查和治疗”。胡争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借助超算在HPV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主要讨论了导致HPV和宫颈癌发生持续存在的关键因素、新兴的癌症干预新概念和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指导临床精准医学,为患者提供预测、预防和早期治疗。报告还分享了目前宫颈癌预防治疗的新进展,一是通过归纳HPV定点整合规律及整合机制,发现宫颈癌临床预警标志物,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对病人进行风险分层,力争做到精准预防;二是开发HPV感染及宫颈癌前病变靶向治疗手段,促进精准治疗。
吕卫国教授: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治进展
浙江大学医院吕卫国教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治进展”。吕教授解读年FIGOcancerreport和NCCN指南中对葡萄胎后GTN诊断和治疗的变迁,指出不同国家对葡萄胎后GTN发现肺部结节的态度不同。结合指南和目前在临床上遇到的情况,吕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牵头设计的几项临床研究项目,探索合并肺部结节的葡萄胎患者的合理处理策略,宫腔镜下刮宫治疗葡萄胎低危GTN患者的临床研究,甲氨喋呤联合放线菌素对葡萄胎后GTN的临床研究等。希望我省妇产科同道参与到这些临床研究中,并积极开展各项临床研究,使我省妇产科的临床研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