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1月19天。
主诉:因B超发现“骶尾部肿块”1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儿生后即发现骶尾部肿块。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腹痛,无呕吐腹泻,无肉眼血尿,否认外伤史。入院查体:骶尾部可及肿块,约鹅蛋大小,大小5x4cm,质软,边界清,位于左臀部,表面可见青斑,肛门指检骶前可疑肿块。
既往史:既往一般状态健康。无外伤史、手术史、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神经母细胞瘤(GD2)测定均阴性。
超声:无。
CT/MRI扫描:腹部MR检查:检查设备为采用simensAvanto1.5T超导型MR仪,患者采用仰卧位,行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平扫,矢状面T1WI(TR=ms,TE=2.43ms,翻转角=15°,层厚=4mm,间隔=1.2mm);矢状面T2WI(TR=3.91ms,TE=1.96ms,翻转角=75°,层厚=4mm,间隔=1.2mm);横断面及冠状面脂肪抑制T2WI(TR=ms,TE=ms,翻转角=°,层厚=4mm,间隔=1.2mm)。扫描范围骶尾部。如图1。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医看
答案解读:ACD
解析:该病例位于骶前、直肠后方,呈哑铃状改变,部分位于骶前并向腹腔内延伸,部分向盆腔外突出,病灶信号不均匀,见多发囊状液体信号、斑片状脂肪信号及少量软组织信号。因此A.C.D正确。
问题二该病例在MR平扫基础上,再行下列哪项检查更能提供定性诊断信息?(单选)
A骶尾部正侧位片
B骶尾部CT平扫
C骶尾部MR增强
D钡灌肠检查
答案解读:B
该病例行MR检查后,宜行CT检查,观察病灶是否含有钙化以及病灶与骶尾椎的关系。检查设备为SiemensSomatomEmotion16排单源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肋膈角至肿块下缘水平,常规扫描层厚4mm,层间距4mm,KV,mA,矩阵×。观察图像:腹部软组织窗宽为Hu,窗位为60Hu。在CT平扫图像上,病灶位于骶前、直肠后,病灶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大块状钙化、液体及脂肪密度影。相对于MR检查,CT对钙化的观察更为敏感。故选择B。
问题三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骶尾部未成熟畸胎瘤
B骶尾部成熟畸胎瘤
C骶尾部神经母细胞瘤
D骶前脊膜膨出
答案解读:B
解析:
手术与病理所见
肿块位于骶前,表面呈假包膜,肿块向上向深部生长紧贴尾骶骨前方、直肠后方,紧贴尾骶骨前壁与直肠后壁,骶尾部前肿瘤呈囊状,分隔状。逐步分离肿块并与骶尾关节处切断尾骨,仔细向上分离瘤体与骶骨粘连,小心分离肿瘤与直肠后壁,切除肿瘤与周围疤痕组织。彻底止血,温蒸馏水冲洗瘤床后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病理所见:送检物镜示由鳞状上皮、皮肤附件、纤毛柱状上皮、肠腺上皮、胰腺、神经胶质、脉络丛及软骨组织构成,细胞分化成熟,未见卵*囊结构(图3~4)。
病理诊断
(骶尾部)成熟性畸胎瘤。
肿瘤组织见鳞状上皮、皮肤附件、纤毛柱状上皮、肠腺上皮、胰腺、神经胶质、脉络丛及软骨组织。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MR平扫见骶前混杂信号肿块,边界清楚,呈哑铃状,部分突向盆腔外,部分沿骶前向腹腔内生长,病灶信号不均匀,其内见液体及脂肪信号,CT平扫后,见病灶内含有钙化,提示该病灶成分复杂,良性畸胎瘤可能性大。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1)发现病变与认证
本病例MR平扫发现骶前病变容易,但有时难以发现骶尾椎骨质破坏情况及病灶是否含有钙化,故有必要CT检查。本病例的基本征象为哑铃形、边缘清晰,信号混杂,向盆腔内外生长的占位性病灶。
(2)定位诊断
本例位于骶前、直肠后方,定位较为明确。
(3)定性诊断
本病例为1月19天婴幼儿,因骶尾部肿块来诊。结合本例的基本征象为哑铃形、边缘清晰,信号混杂,向盆腔内外生长的占位性病灶,该病例术前应该可以正确诊断。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本例的特点为婴幼儿,因骶尾部肿块来诊。MR及CT平扫显示骶前、直肠后方混杂信号/密度肿块,病灶含有脂肪、液体及钙化成分,病灶边界清晰,向盆腔内外生长。依据影像表现,结合患者年龄首先考虑成熟畸胎瘤。
鉴别诊断(1)骶前脊膜膨出
是含有脑脊液的硬膜囊通过骶骨孔或其他骨质缺损形成的疝,常伴有骶骨的骨质发育异常。X线平片可以发现骨质缺损的特征和程度,MR可以显示脊膜膨出的疝囊、颈部及神经根,不含钙化[1]。(如图5~8)
(2)神经母细胞瘤
骶前实性肿瘤,肿瘤小时密度常均匀,肿瘤较大时,由于出血、坏死而致密度不均匀,80%肿瘤含钙化,钙化呈砂粒样或斑片状,但不含脂肪成分。肿瘤常包绕血管,可侵犯椎管,淋巴结转移常见[2]。实验室检查90%~95%的患儿尿香草扁桃酸和高香草酸升高。(如图9)
(3)横纹肌肉瘤
CT平扫多表现为等、低欠均匀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瘤体内可见出血和坏死,钙化和脂肪罕见,肿瘤境界模糊,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正常结构常受浸润和压迫,增强后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周边强化较为明显,瘤体内可见较多粗大、扭曲供血动脉。可见区域淋巴结及肺等远处器官的转移[3-4]。(如图10)
病例供稿:医院周海春
专家点评该病例最终病理诊断:“骶尾部成熟畸胎瘤”。回顾本例临床与影像表现,诊断容易。但需要与骶前脊膜膨出,盆腔横纹肌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多种起源于盆腔的实体肿瘤鉴别。
骶尾部为畸胎瘤最常好发部位[5],骶尾部良性畸胎瘤分化比较成熟,CT与MRI可显示瘤体内脂肪、骨骼、软组织和液体成分,大部分肿瘤边界比较清晰,主要以压迫症状为主,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晰,典型影像学表现一般可准确诊断。恶性畸胎瘤呈侵润性生长,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一般以实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相对较少,增强后瘤体实性成分可明显强化,肿瘤内可伴发出血和液化坏死区,与盆腔其他实性肿瘤鉴别困难,最终需要病理学检查确诊。
长按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