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淋巴结。由于淋巴系统全身性的分布特点,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其他系统受累或全身症状。在我国,淋巴瘤的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
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类型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大有讲究。本期专题中,医悦汇特邀中医院刘鹏教授担任访谈嘉宾,解读淋巴瘤的诊治现状及前沿治疗进展。
年,由中国抗癌协会倡导发起,把每年4月15日~21日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希望通过多种形式使抗癌防癌科普知识得到广泛宣传。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医悦汇特开设专题,特邀我国肿瘤领域多名专家对抗癌知识进行解读。
访谈嘉宾
刘鹏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内科学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肿瘤内科分会常委/副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学治疗专委会常委
海医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青委会干事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候任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委员
淋巴瘤的发病与常见症状
刘鹏教授: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淋巴瘤的罹患率是增高的。从06年到16年,淋巴瘤病例增长了45%。全球范围内大概每名男性肿瘤患者中有1例淋巴瘤,女性是每名里面有1例。版的《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里发布的我国年淋巴瘤数据显示,年我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例,死亡例,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92,例,死亡54,例。
淋巴瘤是一个全身系统的肿瘤,所以症状呈现多样化,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最常见的局部症状是淋巴结的肿大,多数是无痛性的。要注意的是,肿瘤转移造成的癌性淋巴结肿大、感染造成的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是有区别的。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多是有痛感的,质地较软,癌性的淋巴结肿大多是质地坚硬的,而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质地较韧,部分有活动性,且无明显触痛。对于质地硬、韧、软的区分,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指指腹去触摸身体来感知:手指指腹触摸额头的感觉即“硬”,触摸鼻尖的感觉即“韧”,触摸口唇的感觉即“软”。
除了淋巴结肿大之外,淋巴瘤还因侵犯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比如侵犯口咽的可能会有口咽的疼痛,能够看到扁桃体的肿大;侵犯鼻腔的可能通气存在困难;侵犯胃肠的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的表现如腹痛、腹泻;侵犯骨的会有明显的骨痛。
除了局部症状,它还有一些全身性的症状表现,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发热一般没有明确感染症状,但是会有连续性体温增高,比如连续三天体温超过37.3度;盗汗就是所谓的夜间出汗,患者可能不感觉热,但早起时会发现前胸、后背、枕部等部位有汗水,且持续7天以上;体重减轻的判断标准就是在半年内体重下降了10%以上。其他全身症状还有游走性的、全身性的皮肤瘙痒,感觉乏力等。有些侵犯到纵隔的淋巴瘤患者,还可能因为压迫出现呼吸困难。
淋巴瘤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刘鹏教授:首先,淋巴瘤的治疗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因为淋巴瘤实际上是一组疾病的统称,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它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经典型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两大类;其中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起源,分为B细胞淋巴瘤和T/NK细胞淋巴瘤。进一步的免疫组化检查,还可以细分为近种不同的亚型。
另外,比如最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已经不只局限于病理的划分,比如到底是非特指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和还是特指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它可能会根据FISH检测的结果来看是不是双打击淋巴瘤(DHL)或双表达淋巴瘤(DEL)。
除此之外,按照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基于基因芯片检测的结果,淋巴瘤还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其中某些基因型会在基因二代测序中存在特定的突变表达——如MCD亚型(MYD88/CD79b双突变)、N1亚型(NOTCH1突变),这往往预示着预后不好。这种类别在淋巴结原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里相对比较罕见,但较多出现在淋巴结外原发的淋巴瘤患者中,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睾丸原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乳腺原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所以,这就决定了淋巴瘤对于诊断精准性的要求非常高。基于不同的病理类型、病理亚型和基因分型,它的治疗方案至少可以达到5~6种,各方案的治疗结果差异很大。如果诊断不准确,治疗方案选择错误,甚至可能使能治愈的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或受到过度的治疗。
基于精准的诊断背景,淋巴瘤的治疗可以有更多选择。第一,靶向治疗。一种是小分子靶向药物,可以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来抑制肿瘤的生长。比如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Bcl2抑制剂。医院赵维莅主任主持的临床研究中,选择了R-CHOP+X的方案设计,已经选择R-CHOP联合BTK抑制剂来治疗MCD亚型的淋巴瘤患者了。
另外一种是近些年越来越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