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中国艾滋病药物市场迭代:医保、自费方式占比将提升
作者:顾莹彭海斌
“我应该是陕西省第一个拿到免费抗HIV药物的患者。”叶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十年前,一次输血令叶涛感染了艾滋病病*。在此后的大多数年份里,他主要靠国家免费发放的药物抗击病*。
国家于年出台“四免一关怀”*策,采购药物后免费发放给艾滋病患者。时至今日,国家免费用药仍然是中国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药物来源,而自费和医保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
不过,中国的艾滋病用药市场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一是跨国药企更多产品投放中国的同时,本土创新企业也实现了突破;二是随着艾滋病患者的支付能力提升,他们需要更安全和长效的产品,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的影响。业内认为,未来自费和医保的药物占比将逐步抬升。
免费药物为主
十年前,叶涛发现自身感染了艾滋病病*。
这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几经辗转后,他现在做的是降低*品伤害的工作,帮助患者尽量降低对海洛因的依赖或者*品对家庭造成的伤害。
这十年中,他需要每天服药以抵抗病*的侵袭。年12月,全国报告存活HIV感染者共24万人。艾迪药业首席财务官俞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有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像叶涛这样的HIV患者约有万人。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报告,截至年末,全球范围内HIV病*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人数约万人。从年到年,我国新感染HIV的患者以每年新增约1万的数据在攀升,从年的8.25万到年的15.8万。
“艾滋病中,70%~80%由医疗机构发现。”一位地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卢洪洲提供给第一财经记者一组数据,年全国新发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人,60岁以上的男性老人占18.21%,他们中71.9%都是在医疗机构里被发现。医院检查出晚期肺炎、淋巴瘤、脑膜炎、败血症,结果发现还患有艾滋病。
通过艾滋病的多年防治,国内HIV患者的人群组成较早年已有很大变化,其中HIV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静脉吸*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主要途径。
卢洪洲强调,如果一个阳性感染者能够早发现后进行抗病*治疗,没有传染性,寿命和正常人相差无几。随着抗HIV治疗手段与技术的不断进步,艾滋病已从以往的致死性疾病转变为可长期生存的慢性疾病。
如叶涛这样的患者,如果早发现,医院领取艾滋病药物。国家提供的免费药物,是国内百万患者对抗艾滋病的主要选择。根据灼识咨询报告,目前我国抗HIV病*药物市场以国家免费药物为主导,国家免费药物的市场规模约占据我国整体抗HIV病*药物市场规模的74%左右。
不过,这些免费的药物往往并非最新上市的产品,而往往有一些*副作用,一些患者长期服用也会产生耐药性。
近几年,国内也上市了必妥维、捷扶康、绥美凯等新的抗HIV药。叶涛认为最方便的还是必妥维,但每月近元的费用让人望而却步;已经进医保的捷扶康虽然报销后仅需多元,便利性却不好;绥美凯约元一瓶,降到元左右应该会被大多数人接受,但它依然要搭配其他药物,每天口服三片。
现在叶涛已经转向从印度购买仿制药,他现在服用的是多替拉韦、阿巴卡韦、拉米夫定三者合一的一款产品。
药物供给多了
目前,国内抗HIV药物参与企业主要分成两大类:仿制药企业和创新药企业。仿制药企业的盈利点来自国内免费药采购市场和国外出口市场;创新药企业的盈利点来自于针对产品特性差异化的市场策略,例如瞄准高端的医保及自费市场、特定用药群体、特定用药方案等。
国家提供免费的艾滋病药物,是从年开始全面推开,一开始主要用进口药物。此后仿制药和进口药物是中国市场的主角,而本土企业的创新药物屈指可数。
目前中国自主创新药物获批上市的仅3款,分别为南京前沿生物的艾博卫泰(年获批)、艾迪药业的艾邦德(年6月获批)和河南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年7月获批)。这三款药物分别为融合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三者作用的机制、适用的患者人群、给药方式均有差别。
河南真实生物总裁*群在7月31日的一次行业分享会中提到,真实生物想要瞄准的抗艾滋市场,主要是解决拉米夫定耐药的部分市场。拉米夫定已经销售有20年,中国约48%的病人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症状,保守估算有38万人。
国内抗HIV免费用药中的核心药物方案为3个单方片(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而目前国际主流的抗HIV药物均为复方制剂,例如3合1复方制剂(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1个整合酶抑制剂),病人每天吃一片就行。目前国内尚无获批的真正自主创新的抗HIV复方制剂。艾迪药业已于年5月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ACC(艾邦德+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或有望填补这块空白。
在全球范围,抗HIV的主流厂商有吉利德、GSK、默克等几家企业。年以来,多个在国际领先的新药密集上市。今年的6月26日,GSK的抗艾滋病新药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商品名多伟托)在国内上市,该药是中国首个完整的每日一次、单一片剂的艾滋病双药治疗方案。
长效药物,是艾滋病制药企业研发的主要方向。据GSK全球健康研发负责人PaulineWiiliams介绍,GSK目前管线中有正在研发的长效针剂,而有的长效注射针剂已经在部分国家获批。
通过研究吉利德在研发和商业化领域的经验,俞克认为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例如吉利德4年推出二合一药物,6年推出三合一药物,年推出捷扶康(全球卖得第二好的艾滋病药物),年推出二合一和三合一的升级版,年就推出了捷扶康的升级版必妥维(全球卖得最好的艾滋病药物)。
艾迪药业的研发思路也大致如此。艾迪药业上市的是单方制剂,未来还有复方制剂以及升级版,以及整合酶的研发。
融资的日趋便利,将为本土制药企业提供后盾。艾迪药业和前沿生物两家企业均已经上市,而真实生物8月底完成了1亿美元的融资,据记者了解,真实生物正在筹划上市。
“最后的竞争,一定是价格以及本土化服务能力的竞争。在HIV领域,中国的研发创新药企处于追赶以及缩短差距的进程。”俞克表示。
支付方式变局
一直以来,国家免费用药*策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希望用最低价格采购最基本药物,广泛覆盖以让最广大人群用上药物。
俞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年,国家购买依非韦伦、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这三个主干药物大概花了11.5亿元,主要由仿制药企业来提供。此外,国家还会集采二线治疗药物蛋白酶,主要是艾伯维的蛋白酶药物克立芝。国家采购艾滋病药物的市场规模在15亿元左右。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的抗HIV病*药物市场从年的7.9亿元人民币增加到年的20.2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7%。预计至年,中国的抗HIV病*药物市场将达49.6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中国用大概20亿元的药物开支,支撑了万的艾滋病患者需求。而同样是逾万的HIV感染人群,美国每年艾滋病药的市场约亿美元规模,主要由商业保险渠道覆盖。
“随着患者年轻化和支付能力的提高,抗HIV/艾滋病药物从以往完全国家集中采购免费治疗,正在向*府免费治疗+医保支付+高端自费市场相结合转变。”一家艾滋病药物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医保及自费市场规模约7亿元。他预计到年,国内抗HIV药物格局中,医保支付渠道可占六成左右,*府免费治疗渠道和高端自费市场渠道各自约占两成。
年、年,吉利德、GSK等主流药物开始密集进入中国。但年前,进入中国医保市场的先进主流药物并不多。因此,捷扶康在中国进入医保被视为抗艾药物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更多先进的药物进入医保市场,医保市场会逐渐发力成为主流。如果医保市场发展起来,患者会有不同的选择。经济能力差的患者由集采市场来覆盖,有一定购买能力的患者由医保市场来覆盖,极少部分的患者选择接受更高端的自费药。最终,医保将是一个最大的中间地带。”俞克说。
(文内叶涛为化名。实习生元贞霓对此文亦有贡献)